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双林寺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双林寺在门头沟清水镇上清水村西北的山中。
双林寺,因寺旁靠清水河,辽代古刹名为"清水院",后改名双林寺,是百花山瑞云寺的下院,历经金、元、明、清修缮。
双林寺,主要大型建筑已经毁于战火,现址仅存元、明时期小殿建筑各一座,3.5米见方,悬山调大脊,砖雕鸱吻。梁架使用叉手,是北京地区少有的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在北京建筑史上有一席之地。
双林寺,山沟下还保存有一口古井,也已被保护起来。
书名:宛署杂记 页码:245

瑞云寺,在清水社村,即唐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有碑记云寺始汉明时,历唐、宋、辽、金、元至我明,重翻三十八次。元有赐敕,今不存。龙泉寺,在清水社家庄,嘉靖三十八年僧义?重建。副使朱濙记。双林寺,在清水龙泉乡,瑞云之下院也。元至正年建,景泰年村民马真等重建,正德元年、六年重修。沙门古心记。以上离城约三百里。

云严寺,在齐家庄,唐武德初建。永乐丙申,有张氏女生而灵异,落发为尼,居民为重建。菊室道人和庵记。兴隆寺,在张各庄,正德四年僧性观建,嘉靖六年重修,副使朱濙记。以上离城约三百五十里。

庵凡一百四十 城内七十七,城外六十三

城内:海潮观音庵,隆庆元年建。丛林庵,嘉靖四十二年建。德胜庵,嘉靖三十四年建。清凉庵,万历十七年建。新海朝庵,万历十八年建。新华庵,嘉靖四十三年建。惟心庵,万历二年建。太平庵,嘉靖十年建。大悲庵,嘉靖十八年建。万佛庵,嘉靖元年建。无量庵,正德八年建,嘉靖三十七年重修。以上俱在北城日中坊。

崇宁庵,永乐年建。涌泉庵,正德二年太监李荣建。以上俱在中城小时雍坊。

圆通庵,嘉靖二十六年建。清华庵,嘉靖十年建。万善庵,隆庆六年建。弥勒庵,嘉靖三十三年建。玉喜庵,嘉靖三十八年建。崇宁庵,隆庆三年建。翠峰庵,万历十五年建。兴胜庵,正德三年建。福德庵,嘉靖三十八年建。古登庵,《钟铭》载:成化二十三年建。崇寿庵,嘉靖三十四年建。松树观音庵,嘉靖二十八年建。以上俱在西城朝天日中坊。

常明庵,弘治十八年建。龙华庵,万历七年建。灵济庵、静妙庵,嘉靖四十年建。以上俱在西城鸣玉坊。

三元庵,万历六年建。千佛庵、水塘庵、西方庵、积善庵、大乘庵,俱创不记年。以上俱在金城坊。

广善庵,在河漕西坊,嘉靖十年建。三教庵,嘉靖元年建。双河庵,天顺八年建。韬光庵、槐包春庵、水斋庵、海会庵、福慧庵,俱创不记年。以上在西城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6

春明梦余录 一二七八

士大夫楷书于后。余为之叹异。尝闻金刚经之有集篆,始于五代僧梦英,集十八体,宋僧道■增成三十二体,此或是耶?亡何,籀文法书,焜燿壁上,时万历戊午、己未之际也。予频年读

书庵中,夕灯晨磬,瞻瞩独久。甲申避寇,窜伏庵中,流连而去。迨归来,村墟半落,风景非殊,石经之室巍然,而上人已九十老矣。三十年来,余初见刻石于承平之时,游览于间暇之日;以至丧乱余生,人物灰散,犹得见此经石。俛仰今昔,不知泣涕之无从也。一日,上人命诸孙元长、闻因谓余知刻石因缘,属为着其意。求汪中丞序不可得,长椿寺僧性柔出以相质,为掇其大略而识之,亦以见余之瞻依此经独久也。汪中丞名可受,号静峰,黄梅人。廓上人名性宏,元长名寂善,闻因名寂惠。

万寿寺 万历五年建。大珰谷大用寺基,慈圣李太后出资钜万,命太监冯保督造。寺

悬永乐时所铸大钟,内外书华严八十一卷,名曰华严钟。

按钟在汉经厂,此其一也。厂在德胜门内,旧铸高二丈余,阔一丈余者尚有十数。仆地上,皆楷书佛经,端劲如帖,非沈度、夏?不能也。

十刹海 在龙华寺前,万历中陕西僧三藏建。

千佛寺 万历九年孝定皇太后建。内供高丽所供尊天二十四身,阿罗汉一十八身,像

貌诡异。

西域双林寺 在阜成门外二里沟,万历四年建,佛作西番变相。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267

兴教寺 在双林寺东,成化中建。

药王庙 在天坛北,戚畹李成铭建。

长椿寺 万历四十年孝定皇太后建,在宣武门外斜街。

都人米万踵水斋禅师传:长椿寺水斋大师者,名明阳,故中山郡鹿氏子,阴入母腹,已立禅,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十有一日生,泡质虽蒙,识田无染。见僧而悦,闻佛而称。镇星甫周,即从剃落。嗣法本郡慈氏寺太和座下,餐麸跣立,肇修苦行。八越暑霜,色腰参请。初受记嵾岭不二和尚,谓当十方弘济,大展宗风,某甲不当汝师。再走云雾山,谒无穷长老,心心印可,冺言谛矣。自是三十余年间,普陀大士、峨眉普贤菩萨、少林达摩祖师道场,躬亲顶礼,往来五台、终南、伏牛等山,普行饶益,一切诸苦,徧经罔摄。其在中台,古松和尚问师云:空假中是甚么?师默然玄对:当体全空,顿见本来心地,为然指以谢。复于普陀问大智禅师云:如何是生死?荅云:生死原是大智。师了然,更然一指,炙背八十一炷,如华卷数,乃去。通天和尚者,峨眉老宿也。问师西来意,晴天日头出,下雨地皮湿,说破无生话,只恐信不及。又问识得么?师左指天,右指地,不更下一语。机缘既投,衣法旋授,二十七代之灯嘱师重剔,盖至是师,复然一指。通前而三矣。略述苦行,实难缕数。尝割体肉半斤于伏牛,兼刺骨悬耳,立禅一年,负椽求饲虎于本山暨大漫者前后共六年。其临崖泼水以供僧,细事尔。最后来京师,以水斋著,人号水斋师。先期不食七,再七后,然后呷水,日数以为常。初师持之终

卷之六十六 一二七九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94

列修建人姓名。

  原万历四年,西竺南印土僧足克戬古尔,东入中国,初息天宁寺。后过阜成门外二里沟,见一松盘覆,趺坐其下,默持陀罗尼咒,匝月不食。僧耳环,手钵,红罽衣,苍紫面而髯鬈,肖古达摩相。毕常侍奏之。赐织金禅衣,赐日斋万僧,赐酥燃灯,赐松地居焉,赐寺名西域双林寺。(帝京景物略按:足克戬,唐古特语首饰也。古尔,账房也,旧作左吉古鲁。今译改。)

  〔臣等谨按〕双林寺碑一,明万历四年工部右侍郎王槐撰,今存。佛殿三重,前二重本寺僧众居之,后殿奉玛哈噶拉佛,以处西域梵僧,别辟门于寺左侧。

  原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寺曰双林。双林,冯之别字也。(谷城山房集)

  (补梵僧索诺木纳木结能为汉音。诘其西来践历踪由,云其国名卓哈,近高昌,出家法藏寺。本周天元时甘露梵王刹。东行九万余里,始达五台山。逢御马监太监刘润,引至北京双林寺住。万历三十年,明肃皇太后命住万寿庵。又三年,番经厂太监张贵引奏,命住双林寺,赐紫衣宝冠,命西经厂掌坛教授中贵。又赐织金禅衣金段膳盒等物。六研斋笔记 按:索诺木纳木结,蒙古语有福人也,旧作锁喃嚷结。今译改。卓哈,旧作主活,照三史画一改正。)

  (原双林寺三大士,西番变相也,相皆裸而跣,有冠、有裳、有缨络,犼、象、狮各出其座下。中金色,勇猛丈夫也,五佛冠,上二手交而杵铃,趺而坐。左右各蓝色,三目彩眉,耳旁二面,顶累二首,项腰各周以髑髅,而带以蛇。左喙鼻耳角牛也,三十二臂,一十六足,中二手交把髑髅半额而铲取其脑,其三十手所执械、旗、旛、鼓、铃、牌、金火轮、绳、棰、杵、刀、叉、枪、剑、鈇、钺、弓、矢,其所执残者为身头手足,肉骨血淋淋皆新,其有陈者髑髅也。足左踏皆若凤,右踏皆若马,各有人金冠合掌腰腹承之,其一人两手拍捧而悲也。右魔王鬼神像也,其耳环一,十六臂而四足,手二交而托,十四仰而托,托皆噶布拉碗,左之碗盛菩萨,右盛虎、狮、象、驼、犀、海马。噶布拉碗者,解顶颅骨而金络瓣棱尖如莲房也。足踏人四色,前仰后伏。殿壁所遍绘亦十方如来示现忿怒尊者像也。有鞯人革,其面爪趾宛然者,有倒络人首而为缨、蹬髑髅口而为镫者,有载人面首若猎而狐兔雉累者,有尸三刃穿、有戟三首贯者,有方噉人半身而披发垂于吻者,其计令瞻而众怖思而猛省欤?忿怒变像,乌斯藏每贡之,曰玛哈噶拉佛。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旁皆朱樱。帝京景物略 按:噶布拉,蒙古语天灵盖也,旧作葛巴剌。今译改。)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95

  〔臣等谨按〕双林寺后殿三大士及绘壁诸变相,一如帝京景物略所云;独中像旧称面金色,今白色,此为小异耳。寺后明阳洞台榭、朱樱今皆无存,惟土阜隆起略具山形而已。塔仅存其半,前后左右复有僧塔十余。

  (增王槐双林寺碑略 西直门外有招提一区,梵僧足克戬古尔先寓天宁寺,次诣此,见地势灵秀,松茂张盖,遂憇息松下,结跏趺坐。耳环手钵,貌若达摩。曰:吾西竺南印土方僧游化中国耳。遂留受供。其后一月不食,默坐持诵密咒。闻于慈圣皇太后、皇帝,赐织金禅衣钱锭,日斋万僧,仍赐酥油燃灯。师斋日满期,即欲辞去,曰:此庵未足以绥佛圣,建一大寺奉三宝是吾之属也。寺前为山门,金刚、钟鼓二楼,天王殿宇中为佛殿,左右伽蓝、护法,后为方丈,左右斋堂、禅室,两侧厨、库、僧房。其后叠土石为山,高可丈余,上为明阳洞,左台右榭,群卉丛萃,凡寺之所宜有者无不备矣。工始于二月之春,落成于八月之秋,命名双林。万历四年,岁次丙子,孟秋之吉。)

  (原于慎行双林寺歌 道旁佛宫谁者筑?珠楼宝殿横山麓。僧徒指点为予说,此寺方成主人逐。忆昨十载气熏天,吐纳日月挥云烟。外廷稍引三公势,内禁亲操六玺权。出入钩陈留筦钥,笑谭甲观走金蝉。建寺平侵贵主地,施僧直请大官钱。输来多宝堆成塔,辇尽黄金布作田。法宫梵宇何连曼?胜地名区看不断。墓上林园学九陵,祠前楼阁成双观。落成牛酒国亲供,建醮香花天女献。吁嗟此寺独渺小,赤刀已欲盈千万。我皇神威符世祖,距脱大奸俯地取。郭家金穴入水衡,邓氏铜山归少府。庐儿解玉乞街衢,宅妇怀簪随卒虏。惟余此寺在郊原,虹梁绮构谁为主?蛛网空悬梵铎风,青苔自锁玱琅雨。盛衰转盼那不有?几年翻覆看如许。君不见江陵城头土三尺,若敖馁鬼不来食。一代贤豪此谓何,尔全首领恩已极。谷城山房集)

  (原冯琦双林寺歌 长安春风能几许?阵阵化作秋来雨。苍狗白衣那可辨,古今荣瘁宁堪数?君不见元明宫,君不见双林寺双林寺主迹如扫,路人犹说繁华事。忆昔金貂近帝枢,转日回天倾上都。九列有时关进退,五侯无敢同驰驱。纵横五鹿客,交结霍家奴。城中甲第连白虎,城外浮图下赤乌。浮图矫矫凌云际,乘豹骖狸斗神异。天中画栋盘龙螭,阶下丰碑蹲赑屃。天子亲为降勅书,宰相不惜书名字。布金刻玉神亦妨,衅血涂膏鬼所忌。从来执权如抱虎,黄钺一下无处所。半夜雷霆飞赤霄,百万金钱归少府。罪厚难徼帝释灵,谴轻未霁君王怒。大第深沉别有人,野寺凄凉已无主。试看今日蓬与蒿,试看旧日石与牢。豪华意气竟何在?寂寞楼台空复高。黄金台前车已覆,黄金坞中满已扑。何处流人泣向隅,何人贵近欣当轴?一度花开一度春,一年世事一回新。惟有寺前松柏树,年年长对往来人。北海集)

  原兴教寺在双林寺东,成化二十一年建,以居大兴法王嘉勒斡凌戬者。(帝京景物略 按:嘉勒斡,唐古特语胜

书名:日下旧闻考(五) 页码:296

也。凌戬义已见前,旧作结斡领占。今译改。)

  〔臣等谨按〕兴教寺旧址惟余仆碑二:一镌成化间赐勅;一列叙部箚,为正德间刻石者。

  (增兴教寺成化勅旨碑 朕惟佛氏之教,流传中国已久,化导群品,开悟迷途,功德所及,岂幽显之间哉?好善之士崇奉之者一惟谨耳。寺在都城西直门外,司设监太监王助存日赎宛平县民黄升等地建修,以为祝厘之所。其界东至叉道,南至大道,西至观垣,北至河岸。又建立宝塔一座于内。朕已赐额曰兴教。今助已故,特赐为大兴法王嘉勒斡凌戬焚修之所。国师扎巴藏布为寺提督,讲经索诺木巴勒丹兼住持,都纲章台扬扎巴为住持,朝夕领众焚修。所赎升等田地一顷五十八亩五分该征粮草,悉令有司除豁,仍与寺管业。嘉勒斡凌戬恐年久被人侵占,乞换勅护持,兹允其请颁给之。自今凡官员军民诸色人等,毋得侵占田土及侮慢欺凌以沮坏其教。敢有不遵朕命者,论之以法。故谕。成化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按:扎巴,唐古特语徒弟也。藏布义见前,旧作札巴藏播。今译改。章台扬扎巴旧作章台阳咤巴,今对音译改。)

  原双林寺西二里有神虎桥,桥四石虎,万历中一虎夜逸,遂名三虎桥。(帝京景物略)

  〔臣等谨按〕神虎桥三虎今尚存。

  原至元七年二月,筑昭应宫于高梁河。(元史世祖纪)

  〔臣等谨按〕昭应宫遗址在双林寺之西,今长河又在其西北,相距半里许。元史称在高梁河者,殆以其地势相近,故约略言之耳。

  原大德五年二月,赐昭应宫地百顷。(元史成宗纪)

  原昭应宫在双林寺西,元至元中建,龟蛇兆焉。正德八年修,蛇复驯出,赤质黑章,金文烂然。大学士费宏碑文记之。(帝京景物略)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09

查慎行元福宫诗:出屋闻远籁,入门走长松。粘天百顷涛,下有掉尾龙。长养纪何朝,云自明武宗。回鞭促斜照,紫翠凝西峯。

慈育院在十里庄,旧称碧霞元君庙。康熙四十六年敕重修,有御书联额。

报诚寺在十里庄半边店,寺门额识正德戊寅年,盖亦明所建也。

灵感观音庵、宝华庵皆在田村。

显应寺在阜成关外香山乡黄村,康熙五十八年,因保明寺旧基修建,有御书联额并清、汉字碑。

西黄村保明寺,是比邱尼焚修之所,寺建自吕姑。明正统间,姑谏阻北征,不听;复辟后念之,封为御妹,建寺赐额,藏天顺手敕三道。有寺人司户,俗呼皇姑寺。

王士祯皇姑寺诗:皇姑寺前风日晴,畏吾村畔草痕生。山桃堤柳自春色,粥鼓钟鱼非世情。铁券南宫怜将相,黄沙北狩误公卿。独惭叩马输巾帼,天市星文几夜明。

宋荦皇姑寺诗:叩马名高巾帼中,斜阳幽寺带芳丛。黄沙翠辇当时恨,画幔云旗异代崇。流水若教能纳谏,夺门奚事更论功?凄凉尼子迎神曲,不少人间烈士风。

双林寺,明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寺曰双林。双林,冯之别字也。后西竺南印度僧足克戬古尔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

足克戬古尔,西竺南印土人,万历四年东入中国。初息天宁寺;后过阜成门外二里沟,见一松盘覆,趺坐其下,默持陀罗尼咒,匝月不食。僧耳环手钵,红■衣苍,紫面而髯鬈,肖古达摩相。

书名:宸垣识略 页码:310

长侍毕某奏之,赐织金禅衣,为建寺曰西域双林寺。殿供三大士,西番变相也。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旁多朱樱。

叶映榴双林禅院观荷诗:胜侣寻幽刹,芳筵对水张。宿红窥镜影,高翠捧珠光。雨后人尤爱,觞传我亦狂。相看尘土气,俱付碧云乡。

汤右曾过双林寺诗:高柳鸣蝉已到门,小桥雨坏昼昏昏。茶香一勺知新味,鸿爪何年识旧痕?乍落槐花秋梦冷,自翻荷叶午风喧。痴人未用痴相惜,宝带华缨一笑论。

长元按:足克戬古尔入中国之时,正冯珰建寺之时。其后冯败而寺存,因以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增设西番变相,非特建也。六研斋笔记载番僧锁喃嚷结自述云:初至中国,住五台山罗睺寺二年。遇太监刘润,引至北京双林寺。万历三十年五月,启奉明肃皇太后,命住万寿庵卽万寿寺。持咒三年。有番经厂太监张贵奏于御前,令引见,命住双林寺,设坛济幽四十九昼夜,赐紫衣宝冠,命西经厂掌坛教授中贵云云。其叙甚详,帝京景物略所载多传闻之误也。

兴教寺在双林寺东,明成化中建,以居大兴法王结干领占者。

长元按:锁喃嚷结云:先代和尚班的答祖,乃成化皇帝国师,殁于东土,赐法王宝殿塔院。神虎桥在双林寺西二里桥,有四石虎。明万历中,一虎夜逸,遂名三虎桥。

查慎行三虎桥诗:狠石怒趁人,风声挟秋雨。马惊左右顾,桥滑路难取。谁呼北平守,三发三饮羽。我欲从之游,入山射真虎。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545

〔四五〕原题:《从丞相花园入庆寿寺》,载《渊颖集》卷四。

〔四六〕衰颜上寿面生光‘颜’,《渊颖集》作‘年’。

〔四七〕原题:《过长春官》,载《归田类稿》卷十七。

〔四八〕雄模壮丽临朝廷‘临’,《何大复先生集》卷十四作‘凌’。

〔四九〕戚里歌钟宾客游‘戚’,《何大复先生集》作‘撼’。

〔五〇〕死后不得一丘土‘后’,《何大复先生集》作‘时’。

〔五一〕原题:《双林寺歌》,载《榖城山房集》卷五。

〔五二〕此诗载《袁中郎全集》卷三十。

〔五三〕绀朱剥落千年佛‘佛’,《袁中郎全集》卷三十作‘物’。

〔五四〕原题:《避雨崇国寺三日纪事》,载《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九。

〔五五〕此诗载《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九。

〔五六〕此诗载《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

〔五七〕原题:《甲戌春暮再入都憇善果寺逢杏花作》,载《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二。

〔五八〕原题:《碧云寺看月》,见《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碧云寺》。

〔五九〕此诗载《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卧佛寺》。

〔六〇〕此诗见《帝京景物略》卷六《西山上·中峰庵》。

卷四九四七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506

人海诗区九〇八

续,佛火偏存浩刼余。高坐道人无恙在,愿闻第一义何如。《景元堂集》

昭应宫在双林寺西,至元中建,龟蛇兆焉。见《帝京景物略》。马中锡

翠湿松梢露滴珠,洞门下马犹踌躇。丹成勾漏知何在,花发元都恐未如。游客漫劳题凤宇,道人不喜换鹅诗。分明也住人间世,偏自相逢说步虚。《东田漫藳》

慈寿寺在阜城门外八里庄,神宗为慈圣皇太后建也。太后梦九莲菩萨授经,觉而一字不遗,録入大藏中。因塑菩萨跨一凤而九首,相传太后前身。见《玉堂荟记》。公 鼒

郭外浮图插太虚,空王台殿逼宸居。莲花座与青山对,贝叶经传白马余。燕地风沙飘客泪,汉朝陵墓相銮舆。乡关有梦肠堪断,东壁谁传尺素书?《小东园诗集》

功德寺旧名护圣,有三古台,相传元主看花钓鱼台也。宣德十年,西郊省敛,遂留辇仗于寺中,自后为列圣驻跸之所。见《长安客话》。李 濂

宣庙行宫袅碧萝,霓旌几驻玉泉阿。三杨扈从宸恩重,十载升平乐事多。勅寺松云封殿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450

人海诗区八五二

君不见,元明宫中满荆棘,昔日富贵今寂寞。祠园复为中贵取,遗构空传孽臣作。雄模壮丽临朝廷,〔四八〕远势连袤跨城郭。忆昨己巳年来事,秉权自倚熏天势。朝求天子苑,暮夺功臣第。江艘海舶送花石,戚里侯门拥金币。千人力尽万牛死,土木功成悲此地。碧水穿池象溟渤,黄金作宫开日月。虹霓屈曲垂三梁,蛟龙盘拏抱双阙。城中甲第更崔嵬,亲戚兄弟皆阀阅。戚里歌钟宾客游,〔四九〕排门冠剑公卿谒。生前千门与万户,死后不得一丘土。〔五〇〕石家游魂泣金谷,董相燃脐叹郿坞。宫前守卫无诃呼,真人道士三四徒。石户苍苔生铁锁,玉阶碧草摇金铺。星宫画开见行鼠,月殿夜祷闻啼狐。游客潜窥翠羽帐,市子屡窃金香炉。桑田须臾变沧海,桃树不复栽元都。我朝中官谁最贵?前有王振后曹氏。正统以前不得闻,成化之间未有此。明圣虽能断诛罚,作新未见持纲纪。天下衣冠难卽振,中原寇盗时复起。古来祸乱非偶然,国有威灵岂常恃。元明之宫今已矣,京师土木何时止?南海犹催花石纲,西山又起金银寺。君不见,金书返夺铁券革,长安日日迎护勅。《大复山人集》

双林寺〔五一〕在阜城门外,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此寺。双林冯之别字也。见《谷城山房集》。于愼行

书名:人海诗区(下册) 页码:412

人海诗区八一四

元明宫小序………………………………………………………………何景明八五一

双林寺…………………………………………………………………于慎行八五二

万寿寺…………………………………………………………………袁宏道八五三

千佛堂为玉轮上人题…………………………………………………前人八五四

避雨崇国寺三日………………………………………………………前人八五四

显灵宫夜归……………………………………………………………前人八五五

善果寺杏花下歌………………………………………………………王世贞八五五

再入都憇善果寺逢杏花作……………………………………………前人八五六

碧云寺…………………………………………………………………程正揆八五六

卧佛寺娑罗树歌………………………………………………………于奕正八五七

从香山过岭访于司直中峯庵闻其归而止……………………………王崇简八五七

五律

兴隆寺…………………………………………………………………韩邦靖八五七

前题…………………………………………………………………王衡八五八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19

法藏寺 隆安寺 报国寺 长椿寺 悯忠寺 草桥 胡家村 韦公寺 弘仁桥 南海子 聚燕台

白云观 观音寺 天宁寺 卢沟桥

卷之四 西城内

首善书院 天主堂 石灯庵 李文正公祠 双塔寺 城隍庙巿 鹫峰寺 灵济宫 显灵宫 万松老人塔 嵇山会馆唐像 帝王庙 白塔寺 朝天宫

卷之五 西城外

高梁桥 极乐寺 白石庄 惠安伯园 真觉寺 万寿寺 双林寺 大佛寺 利玛窦坟 慈慧寺

摩诃庵 钓鱼台 皇姑寺 慈寿寺 海淀 黑龙潭 温泉 法云寺

卷之六 西山上

香山寺 碧云寺 洪光寺 卧佛寺 水尽头 中峰庵 晏公祠 卢师山 平坡寺 嘉禧寺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209

帝京景物略

卷之五 西城外

高梁桥

极乐寺

白石庄

惠安伯园

真觉寺

万寿寺

双林寺

大佛寺

利玛窦坟

慈慧寺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225

著石斜。寺成全帝力,民共拜烟霞。

宣城吴伯与《过万寿寺》:〇嵯峨天阙逼,直直阁阴层。轮转千尊佛,堂齐万寿僧。全经钟作谱,细楷字如蝇。坐对云堂语,清传日午灯。

漳州张燮《万寿寺》:〇大千荫盖法云回,万寿同声万姓垓。深院鼓传雷洊至,隔林钟报海潮来。峦危近寺斜窥洞,树古穿篱别有台。千叶莲华轮许大,祝釐遥对尚方开。

西域双林寺

万历四年,西竺南印土僧左吉古鲁,东入中国,初息天宁寺。后过阜成门外二里沟,见一松盘覆,趺坐其下,默持陀罗尼咒,匝月,不食不动。僧耳环,手钵,红罽衣,苍紫面而虬鬈,古达摩相也。毕长侍奏之,赐织金禅衣,赐日斋万僧,赐酥燃灯,赐松地居焉,赐寺名西域双林寺。闻禅二:性宗,相宗。学二:见地,行地。经二:论部,律部。法二:摄义,折义。摄受义者,示现哀悯,折服义者,示现忿怒,二义,一义也。忍与不忍为根,慈亦大慈之贼,其为梵相狞异,正尔低眉垂手矣。寺殿所供,折法中三大士,西番变相也。相皆裸而跣,有冠,有裳,有金璎珞,犼、象、狮各出其座下。中金色,勇猛丈夫也,五佛冠。上二,交而杵铃。下二,趺而坐。左右各蓝色,三目,彩眉,耳旁二面,顶累二首,乃髻。首三项腰,各周以髑髅,而带以蛇。左喙鼻耳角,

书名:帝京景物略 页码:226

牛也。三十二臂,一十六足,中二手交,把髑髅半额,而铲取其脑。其三十手所执械:号者,旗幡鼓铃焉。御者,牌金火轮焉。缚者,绳。击者,棰杵。杀者,刀、叉、枪、剑、𫓧钺、弓矢焉。其所执残身头手足肉骨,血淋淋皆新。其有陈者,髑髅也。足左踏皆若凤,右踏皆若马。各有人金冠合掌,腰腹承之,其一人两手拍捧而悲也。右,魔王鬼神像也。其耳环,一十八臂而四足,手二交而托,十四仰而托,托皆葛巴剌碗。左之碗,盛菩萨,右盛虎、狮、象、驼、犀、海马,三色焉。葛巴剌碗者,解顶颅骨而金络,瓣棱尖如莲房也。足踏人四色,前仰后伏之。殿壁所遍绘,亦十方如来,示现忿怒尊者像也。有鞯,人革,其面爪趾宛然者。有倒络人首而为缨,蹬髑髅口而为镫者。有载人面首,若猎而狐兔雉累者。有尸三刃穿,有戟三首贯者。有方啖人半身,而披发垂于吻者。其计令瞻而众怖,思而猛省欤?忿怒变像,乌斯藏每贡之,曰马哈剌佛。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傍皆朱樱。实时,火齐靺鞨,的的灼灼,绕塔怀山。寺东,兴教寺,成化二十一年建,以居大兴法王结干领占者。西,昭应宫,元至元建也,龟蛇兆焉。正德八年修,蛇复驯出,赤质黑章,金文烂然,大学士费宏碑文记之。西又二里,三虎桥,亦曰神虎桥。桥四石虎,万历中,其一虎夜逸,晓得之田间,北去桥一里,不更返也。

临武曾朝节《双林寺》:〇系马今双树,香台正晓钟。叩关寻碧洞,到塔抚青松。梵像慈何怒,凡情悟在恭。怛怀舒望眼,天际翠千重。

泰和萧士玮《西域双林寺》:〇慈像居然战斗场,佛魔同异亦荒唐。啖尝不破虚空观,踏践能乘勇猛

书名:藤阴杂记 页码:110

藤阴杂记卷十一  吟梅居士

郊坰上

出东便门,循河五里为双林寺,林木蔚秀,查他山秋饮双林寺河亭上诗:“共喜联鞍去,精蓝古堠边。断桥花底鹭,高岸柳阴蝉。野意迎凉爽,秋容得雨鲜。昔游吾自讪,尘土梦三年。”近年丘侍御文恺查粮驻此,余曾往访。

朱竹垞有严侍郎沆招集吴氏园亭诗:“八驺晓出郭门东,避暑间园河朔同。山简宾寮携沼上,谢家裙屐满亭中。微凉高柳虚檐日,过雨新苗隔岸风。四坐传杯浑不醉,主人先已百分空。”

毛西河请假,同年饯于沙河门外,朱竹垞赋长律二十韵,中有云:“晓雨千门散,新泉五闸闻。花光晴淡沱,峰翠远氤氲。祖席移帆影,回塘蹙水纹。”则是东便门外,而非沙河明矣。

田山姜雯,以工部郎分司大通桥,九日泛通惠河,绘图,歌云:“贱子行役钝无用,老牛服箱鞭不动。轧轧泥涂垂辔衔,白汗翻浆四蹄重。五闸濑激长河通,一桥云耸白塔共。中流破版鸭觜船,摇橹唱筹日倥偬。官帖倒耗水衡钱,短车苦捉天庾贡。一百七十万石米,常抱东南民力痛。自春徂夏风日佳,吏人趋走蛮触哄。夹岸柳花半篙水,何暇延赏作清供。重阳料峭西风急,老菊丛开燕麦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65

阮墩谢墅,近错民氓;凫水鹫山,半为僧占。场圃觇课农之绩,林丘置讲学之坛。朗润清华,王孙别业;功德极乐,游客遗踪。远溯沧桑,遥瞻云树。虬松摩顶,托禅意于灵根;萤草流光,泛书声于幽窟。放眼则超乎尘外,昂头则尚矣古人。至若金碧灵宫,庄严梵宇,聚八部龙天之呵护,皆百年貂寺所㡯施。藻绘畿京,轶洛下佛屠之记;信传开宝,采前朝巷伯之诗。作《名迹略·下》第八。

北平郊外名迹,僧刹为多。旧时帝王游幸,流连景物,造伽蓝以备休憩或资以祈福。自辽、金、元以异族入主中夏,竺信象教,张皇尤甚。加以明代大珰,生非全人,殁厪冥报,输财舍宅,随时而有。虽世易时移,然琳宇梵宫,亦尚有完整未经毁坏者。至若山川佳胜,风景绵丽,为幽人所咏歌,畸士所栖隐,亦不能无纪。兹述四郊名迹,计:汤山,蓟门烟树,满井,望京馆,大通闸,金台夕照,燕墩,丰台,南河泊子,天宁寺,芦沟,钓鱼台,白云观,摩诃庵,慈寿寺塔,慈慧寺,农事试验场,五塔寺,双林寺,大钟寺,大佛寺,万寿寺,高梁桥,长河,燕京大学,极乐寺,广源闸,八大刹,香山,卧佛寺,碧云寺,团城演武厅,实胜寺碑,黑龙潭,温泉,大觉寺,清华园,石景山,潭柘寺,戒台寺。共四十处。起自北郊汤山,而东,而南,而四郊,极于大觉、潭柘、戒坛止。

(一)汤山

平西北昌平县属。在元、明时,有积水二渠,热气蒸腾,民人诧为神异,立庙祀之,即今之龙王庙是。《尧山堂外纪》载武宗幸蓟之汤泉,宫女王氏随行,题诗赐之云:“沧海降冬也异常,小池何自暖如汤。溶溶一派流今古,不为人间洗冷肠。”据此,则汤泉在明代已属宸游禁地。清乾隆帝时乃于此修建行宫,移旧庙于宫外,是为前宫。又拓地作后宫。光绪二十六年,燹于兵。至民国初元,袁克定氏来此避暑,将前宫稍事修葺。民国七年,徐总统世昌偕陆宗舆、曹汝霖二氏往游,以其地弃之可惜,商于清室,以岁纳八百金,向其永租。重加整理,添构房宇。古迹胜地,得以重光。计全部可分为二部:(一)为行宫浴池。前宫宫垣、浴池尚称完好。有泉水二渠,砌石成二巨池,西热东温,引渠水入浴池备用。宫外设有人民浴池,男女分池。此为有清旧况。民国以来,辟前宫为旅馆,所谓汤山饭店。馆内设有浴池,引泉入池,以供游人之洗濯。据科学家考查,世界温泉皆系硫黄质,味臭有毒,不无遗憾。独此泉原质为镭锭,与太阳质同,故泉水热甚,严冬不灭,浴之可以疗病。饭店设备甚周,起居安适,不独便于洗浴也。(二)为后湖。即清之后宫,今废。原有石山一,小而秀,引水成池,泉中产鲤,甚鲜。荷开最早。周缭以垣,以北山为屏。旧有澡雪堂,漱琼室,飞凤亭,汇泽阁,开襟楼诸胜。入民国多倾圮。七年,徐总统及其他私人于此建别业,点缀风景,有枫叶桥,怀碧桥,(图一图二)枕湖轩,晴晖阁,嶂影楼,(图三)归稼轩,听

书名:旧都文物略 页码:179

图二十六 五塔寺

(十九)双林寺

在西直门外三里许。明万历初,大珰冯保营葬地,造寺曰双林。双林,冯之别字也。后保败,寺入官。有印度僧足克戬古尔来京演法,帝赐居此,改名西域双林寺。寺旧有三大士,塑西番变相。又有水池,多朱樱,有塔。今庙宇全废,惟塔尚存。(图二十七)

图二十七 双林寺

《宸垣识略·足克戬 古尔入中国考略》:

足克戬古尔入中国之时,正冯珰建寺之时。其后冯败而寺存,因以居之,赐名西域双林寺。增设西番变相,非特建也。《六研斋笔记》载番僧锁喃嚷结自述云:“初至中国,住五台山罗睺寺。二年,遇太监刘润,引至北京双林寺。万历三十年五月,启奏明肃皇太后,命往万寿庵持咒(即万寿寺)。三月,有番经厂太监张贵奏于御前,令引见,命住双林寺,设坛济幽四十九昼夜。赐紫衣宝冠,命西经厂掌坛,教授中贵。”云云。其叙甚详。《帝京景物略》所载多传闻之误也。

叶映榴《双林禅院观荷》诗:

胜侣寻幽刹,芳筵对水张。宿红窥镜影,高翠掠珠光。雨后人尤爱,觞传我亦狂。相看尘土气,俱付碧云乡。

汤石曾《过双林寺》诗:

高柳鸣蝉已到门,小桥雨坏书昏昏。茶香一勺知新味,鸿爪何年识旧痕。乍落槐花秋梦冷,自翻荷叶午风喧。痴人未用痴相惜,宝带华缨一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