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安济桥
所属分类: 人文景观
地理位置:
精度维度:
关键字: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1961年3月4日,安济桥(大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赵州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151

采访册:距城二十里。东至河半里,南至永太庄五里,西至后章村三里,北至双塔村三里。东南至梅所屯一里,西南至小营村三里,东北至东闸二里,西北至辛立屯五里。

双塔村

采访册:距城十五里。东至西闸一里,南至白水洼三里,西至辛立屯四里,北至红桥四里。东南至梅所屯四里,西南至后章村四里,东北至楼子庄四里,西北至古城村三里。

古城

采访册:距城十五里。东至楼子庄五里,南至后章村八里,西至四各庄六里,北至辛店八里。东南至东闸三里,西南至辛庄三里,东北至红桥村三里,西北至小营四里。

皇后店

采访册:距城三十里。东至半璧店六里,南至小辛店二里,西至大牛房三里,北至小榆河二里。东南至小牛房三里,西南至辛立屯六里,东北至安济桥四里,西北至上庄四里。

辛立屯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152

采访册:距城二十里。东至白水洼五里,南至前章村三里,西至羊房村四里,北至八沟一里。东南至后章村三里,西南至东贯市二里,东北至双塔村五里,西北至四家庄四里。

梅所屯

采访册:距城二十里。东至沙河店八里,南至永太庄二里,西至白水洼二里,北至河半里。东南至大榆河三里,西南至小营村二里,东北至河一里,西北至河一里。

小榆河

采访册:距城二十五里。东至老牛湾二里,南至皇后店一里,西至上庄村三里,北至大榆河三里。东南至小牛房三里,西南至大牛房二里,东北至安济桥八里,西北至皂角屯三里。

大榆河

采访册:距城二十五里。东至沙河店八里,南至小榆河三里,西至皂角屯半里,北至永太庄半里。东南至老牛湾二里,西南至上庄三里,东北至梅所屯三里,西北至小营二里。

皂角屯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01

 采访册:在六华崖。

黄花洞

 采访册:在苏林口内。

握云洞

 采访册:在虎峪山后。

南沙河自宛平来,经境入顺义界,至通州入潞河。

南沙河发源西山鳌鱼沟,东流径龙泉寺前。又东北径后沙涧村中,左合岔河水。其水发源后白虎涧,东南流入南沙河也。又东南径前沙涧村东,右合满井水。满井在前沙涧村中,沿街东流,入南沙河。又东南径长乐村北,右合埠头水。其水导源西埠头村月儿湾,东流入南沙河。又东右合黑龙潭水。龙潭在太舟务西,或云即蓟邱集之玉斗潭也。东北流入南沙河。又东径上庄村南,左合一亩泉水。一亩泉在北新立屯东,南流径皂角屯西明太傅珠墓前,入南沙河。又东南径大小榆河两村之间。又正东至沙河店南安济桥下。又东径小沙河村西北,北沙河注焉。又东北径汤山马房南。又东径蔺沟村西南,芹城水注焉。又东南径沙子营村北,清河注焉。又东南径顺义界,至通州入潞,所谓温榆河者此也。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11

高崖水

 在西山髙崖口,西南流至高崖口村入地。

九龙池

在昭陵西南千山崖下。凿石为龙头,泉出其吻,潴而为池。上有粹泽亭,明嘉靖十五年建,今废。

安济桥

在巩华城南沙河。明正统十三年,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寿建。嘉靖二十年夏四月重修。

朝宗桥

 在巩华城北沙河,亦正统十三年建。

立水桥

 在太平庄南五里,跨清河下流。

汤山马房桥

 在马房村南沙河下流。

老官桥

 在小汤山村南。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230

十六年 三月丙午,幸大峪山视寿陵。丁未驻跸沙河。     二十二年   十月,朵颜入寇围慕田峪,杀守备陈舞总兵王继祖母等,往援乃退。   二十九年 置昌平镇设大将。 八月丁丑,俺答大举入寇,犯州城东门,官军伏松林内,奋出击,却之。将出白羊口,仇鸾尾之。寇猝东返,鸾兵溃,死伤千余人,寇遂出古北口。宣府总兵赵国忠入卫,壁沙河北,寻移护诸陵,寇骑至天寿山,国忠阵红门,寇不敢入。   四十年   九月庚子,俺答犯居庸关,参将胡镇御却之。   隆庆六年 总督刘应节、巡抚杨兆,议于巩华城外安济桥至通州渡口止,疏通一河,长可一百四十五里,以运诸陵官军饷。发军卒    

书名:光绪昌平州志 页码:336

命之曰,巩华为陵京咽喉,汝率百人伏地雷于安济桥下,敌过当烘而裂之。于东召将士某某而命之曰,松园为天寿左辅,汝率百人伏弓矢于东山口内,敌撞当弩而射之。于西召将士某某而命之曰,土堂为小红门右掖,汝率百人伏雉兵银铁山麓,敌阚当铙而毙之。于北召将士某某而命之曰,红门为诸陵总道,汝率百人伏西洋大炮于石牌坊下,敌至当击而碎之。复让将军卢公曰,君守城北,将士倦勤睡呓者,正以法。又让饷司宋公曰,君守城西,将士有呼饥待犒者,给以粟。让剌史丁公曰,君守城东,将士有灯火不燎者,分以膏。城之南,吾自守之。有报敌至攻城者,不言方面,或灰近炮远,射攻下,刺攻上,发纵指示,余一人责也。井井条列,真金甃铁铸矣。无何□敌兵薄都城,欲调公解城之中。若兵、若民、若文吏、若武将、争牵靺鞈,涕泗挽留曰,向公去,尚冀其来,今公来,宁舍而去?况事亟矣,公去将奈何!死于公,不死于敌。语讫,持锁钥绸缪其户,阻公之骑无不至也。复寝其议,公亦不果于行。值援兵沓至,争欲息甲,城中拒之弗纳,复正辞勖之曰,朝廷望汝等如星火,濡此地何为?俱裹足而去。腊月中,敌骑北掠至沙河南桥间,立帜相戒曰,是去北为尤都督界矣,无轻相犯,隔二十里不闻一嚆矢也。公南望尘起,呼健儿数十,亟指示之曰,此有敌腾踏于其下,当出轻骑(骨+或)虏以报,空返者无赦。帐下士闻多蹒舞曰,某愿往,某愿往!公悉授以秘计,赐以巨觥。上马,公与诸将吏登楼饮酒谈兵,觞未冷,歼七级来献,弓马器具俱。当敌骑四驰,若犯虚庭,即有一二铮铮言及出门驱剿,则巽懦不前,又以踵祸谢矣,斩七级何足鸣胜?视遵之全城屠,良之井浍实,永之一郡墟者,徼福多矣。公之生全咏歌之不忘,相与庙貌之无需报。告辇欂栌,至者如蚁,旬日而巍如焕如矣。犹恐抱蜀者不百年待也。嘱予为文以纪之,俾后之有感而兴者,睹斯而永其伏腊。

陈公维新祠

在南门内街西

杨春茂陈公生祠碑记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古言之志不朽也。若乃德被生民,功灿策府,天子必厘圭瓒,报以俎豆,俾大业悬日月之旗,名号配泰坛之右,而含淳浴泽之伦,相与尸祝焉。以欢呼颂祷,亦情所必至也。余里昌平,其地去神京七十里,扼辽蓟,枕居庸,连络河朔,号股肱重镇。然轮蹄相望,应者浩繁,在昔全盛,日不遑给,矧流氛扇虐之余,凋残已极。匡饬维艰,诚欲起赤子于疮痍,使若辈诵湛恩弗替,岂易遘诸?而我公祖陈公,秉钺以莅兹土也,哀此孑遗,宏宣恺惠,覃敷徽猷,以翰王室,以卫蒸黎,曰心劳哉。吾郡素多膏壤,今尽人军屯。凡厥百姓,罔有立锥,老稺几沟中瘠矣。公目击颠连,怆然悯止,于是代民请命,不遗余力。而失业者渐次获补,命其稍苏。虽朝廷惠爱至意,与要亦公调剂其间也。郡多奸宄,蚕食小民,土苴国宪。公洞烛其弊,置诸重典,群凶敛迹,懔明威者称快。郡迩王都,从龙之众,或历此邦,未暇遽悉民隐。公不避权贵,殚力维持,凡可以羽翼吾民者甚周,即招尤弗恤也。公念郡屡蹈兵火,文教倾隤,士风衰落,乃为之宏奖英流,扶迪道素,胶宗雅化,有古莪朴风。其有德于士民如此。所尤大者,曩者,渤海之役,兵弄潢池,黄花失守,耽耽虎视我州矣。

书名:春明梦余录(下) 页码:330

春明梦余录 一三四二

三角淀 在武清县南。武清,汉雍奴县。注水经云:雍奴,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水不流曰奴。水经云:沽水又东,至雍奴县 西入笥沟。志云:县南八十里有三角淀, 周回二百余里,即古雍奴水也。笥沟,其别名耳。笥沟水,自范瓮口王家陀河及刘道口鱼儿里诸水汇于大沽港,水经注谓笥沟水汇众川而东注,混同一渎云。

直沽 在武清县东南八十里。卫河、白河、丁字沽合流于此。又西南合清沽港水,流

四十里,名海口。每日潮至杨村云。

附新开河

蓟州河 运蓟州军饷也。明初用遮洋船从直沽出海,转饷蓟,时有漂没。天顺二年,开

直沽河焉。

唐神龙中,于渔阳开平虏渠,傍海穿漕,以避海难。此葢唐迹也。

昌平河 运诸陵官军饷也。起巩华城外安济桥,抵通州渡口止,袤百四十五里。

密云河 运密云官饷也。本白河上流,自牛栏山而下,与潮河川交会,水势深广。嘉靖三十四年,总督蓟辽保定都御史杨博请捍塞就通利,合以济饷。四十三年,总督刘焘发卒濬治,而潮河川直达通州,凡密云镇岁饷十万,悉用小舟转粟,省车挽入河费。

书名:日下旧闻考(六) 页码:295

峪流至霸州入拒马河,今按大清一统志,涿州西三十里东岸,有浑河决口。土人云,旧时浑河从固安故城村决而西南,至茨村东北,合琉璃河,复分为二。后浑河渐徙而东,至康熙二十七年琉璃河南入新城县界。近年随宜修治,凡琉璃河所经涿州、固安、永清、东安、霸州故道,皆为浑河之经流矣。

  原沙城堤西至临津固安县界白庙,东抵清口永清县界信安,绵亘八十里。明洪武中,知州梁伯常筑,万历甲戊,副使钱藻增修。(霸州志)

  〔臣等谨按〕沙城堤在霸州北,明洪武十六年筑,以障浑河,今废,有沙城村。

  (原杨奂晚至青口作 长年困行役,短发易飘零。世事惊春梦,交亲散晓星。烧痕侵路黑,柳色夹堤青。落日明霞底,原情动脊鸰。还山遗稿)

  原沙城、台山二村皆平壤也。土人语云:台山无山,沙城无城。台山村在州东。(长安客话)

  原普济寺在州东门外,至正二年建。(霸州志)

  〔臣等谨按〕普济寺遗址尚存。

  原栲栳圈在州东十五里,隆庆戊辰建安济桥。(霸州志)

  〔臣等谨按〕安济桥在中亭河上。

  增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上自莲花台,下达台山,绵亘数十里,岁久淤塞。明嘉靖间,副使陆坤循故道修浚,后复淤。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命

  

  

  

  

书名:日下旧闻考(七) 页码:243

  (原昌平升为州,议自林文安瀚始,其户部分司旧驻京,岁一巡视而已。正德中,始开署昌平。见文林记。国史唯疑)

  (原嘉靖十六年三月,上驻跸沙河,视文皇帝行宫遗址。礼部尚书严嵩因言:沙河为车驾展视陵寝之路,南北道里适均,文皇肇建山陵,即建行宫于兹。正统时为水所坏,今遗址尚存,诚宜复修而不容缓者。且居庸白羊近在西北,若鼎建行宫于中,环以城池,设官戍守,宁独车驾驻跸为便,而封守慎固,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可以蔽密云之冲,西可以扼居庸之险,联络控制,居然增一北门重镇矣。上是其议,命即日兴工。明世宗实录)

  (原嘉靖十七年十一月,勅兵部左侍郎樊继祖:沙河驻跸之所,宜有城池,其往相度。乃同巡抚戴金、陆钶,巡按胡守中、王应,兵备副使潘镒横直量度,通一千一百五十五丈八尺,其城垣四面量度停中,惟南北二门乃銮舆出入之处,各开三门,中门视左右为大。南北二楼比东西亦加伟。其城外浚池,约离城六丈五尺,阔二丈,深一丈,以嘉靖十八年正月兴工。既竣,得旨:城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恩,东名镇远,西名威漠。建筑疏稿)

  〔臣等谨按〕昌平山水记,北名展恩作展思。

  (增巩华城四门置戍守,亦曰巩华台。方舆纪要)

  (原隆庆六年,蓟辽总督侍郎刘应节、顺天巡抚都御史杨兆议,于巩华城外安济桥至通州渡口止,疏通一河,长可一百四十五里,以运诸陵官军饷,发军卒三千人治之。水部备考)

  (原万历元年二月,命昌平兵备佥事张廷弼疏浚巩华城外河,听民徙巩华城居住,以输官地价建修城隍庙。明神宗实录)

  (原戚元佐巩华城即事诗 巩华晴散紫宸朝,晓度春风威漠桥。花映前茅仙跸引,日临左纛玉骢骄。山回御气云中转,炉袅天香仗外飘。六尚才人都后乘,彩霞深处拥笙韶。青藜馆集)

  (原王维桢巩华城陟眺作 沙城粉堞喜初凭,壮接神京亦股肱。地涌云霞围御宿,峰悬松柏认皇陵。青青辇道春苔合,宛宛灵山紫气凝。尽说经营劳睿思,群工莫自论微能。槐野集)

  (原天寿山陵前有凤凰山,后有黄花镇,左有蟒山,右有虎峪。东西山口两水会流于朝宗河。文皇帝葬所曰康家庄,是为长陵。次皇山,距长陵一里有半,是为献陵。次黑山,距献陵三里,是为景陵。次石门山,距景陵六里,是为裕陵。次宝山,距裕陵二里,是为茂陵。次史家山,距茂陵二里,是为泰陵。次金岭山,距泰陵三里,是为康陵。次阳翠岭,距康陵十六里,是为永陵。次大峪山,距永陵九里,是为昭陵。次亦名大峪山,距昭陵一里,是为定陵。次皇山二岭,距定陵五里,是为庆陵。燕都游览志)

  (原自州西门而北六里至陵下,有白石坊一座,五架,又北有石桥,三空,又二里至大红门,门三道,东西二角门,门外东西各有碑,刻曰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入门一里有碑亭,重檐,四出陛,中有穹碑,高三丈余,龙头龟趺,仁宗

  

书名:日下旧闻考(八) 页码:260

于京于国。以祀先师,以讲道德。人才勃兴,邦家之光。小为杗桷,大为栋梁。三院警巡,以及畿县。置师无学,有弗闻见。繄康里公,实莅神京。治政以平,豪猾震惊。曰兹教化,为予之责。请于宰臣,报可甚亟。爰奏琴瑟,升歌雅南。笾豆在筵,有赫其临。匪公言行,际时之盛。化被国都,风俗以正。肃肃冠裾,诵诗读书。凡百多士,毋昧厥初。(说学集) 按:伯嘉努旧作伯嘉奴,今对音译改。

  原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是也。(燕石集)

  〔臣等谨按〕析津志,桥在铁平章宅后。考元时宰辅,名有以铁字始者三人:曰特尔格,曰特们德尔,曰特穆尔达什。此三者,特们德尔非贤相,特穆尔达什当元末文宗、惠宗时,其事迹皆不相类。惟特尔格传载:世祖至元十七年赐第大明宫,左留守段珪以逼近木局为言。帝曰:俾居禁近,以便宣召,木局稍隘,何害?据此,则铁平章宅或即特尔格所居。又析津志载,高梁河由铁平章桥流入元武池,则此桥在都城之西,今莫可辨矣。按:特穆尔达什义俱见前,旧作铁木儿塔识。今俱译改。

  原宋褧度安济桥入史局诗 街树葱茏晓雨收,官河相近御沟流。帝城不是多尘土,直住诗人到白头。(燕石集)

  原柳河馆、牛山馆、通天馆,自燕京至中京北门径路。(武经总要)

  〔臣等谨按〕柳河馆、牛山馆、通天馆今俱无考。

  补韩琦紫蒙遇风诗 草白冈长暮驿赊,朔风终日起平沙。寒鞭易促障泥跃,冷袖难胜便面遮。迥岭卷回云族破,远天吹入雁行斜。土囊微乞缄余怒,留送归程任摆花。(安阳集)

  〔臣等谨按〕宋王珪诗:雷急紫蒙催玉勒,日长青琐听薰弦。明夏树芳云,紫蒙辽时馆名。此诗首句草白冈长暮驿赊,与夏说合。盖紫蒙乃途中馆驿,距京城似犹稍

书名: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坊巷志稿 页码:159

永璂高宗十二子,早薨。嘉庆四年追封,以嗣子绵偲袭贝勒,今为岐公第。《析津志》:金城坊在平则门内。《坊巷胡同集》:日中坊四牌十九铺。有永泰寺、广济寺、延寿寺。《明一统志》:有永清右卫。《万历沈志》有广化寺、瑞圣寺、慈恩寺、弥陀寺、佑圣寺、延寿寺、永泰寺、永祥寺、万寿寺、慈善寺、华严寺、弥陀庵、佑圣庵、延寿庵、三官庙、三清庙、天仙庙、三义庙、城隍庙、延福庙、药王庙。案:永泰寺见后;延寿寺详中城,余无考。元吴黼丹墀独对: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营社稷于和义门内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案:事具元史祭祀志。今西直门,元之和义门也。社稷坛遗址无考。《析津志》:牐河水门在和义门北,金水河水在和义门南。又安济桥在铁平章宅后,高梁河由铁平章桥流入元武池。元宋絅燕石集: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案:元大内在今禁城西北。安济桥、铁平章宅,当在西直、阜成二门间。絅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今遗迹不可考矣。铁平章者,《旧闻考》以为特尔格,其赐第在大明宫左,见元史列传。

  头条胡同

  二条、三条、四条胡同 井各一。

  五条胡同

  六条、七条胡同 井各一。

  大铜井迤东有太平桥。

  小井胡同菜园 井一。

  板桥头条、二条、三条胡同

  菜园六条胡同 菜园 井一。七条胡同 菜园 井一。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393

[一] 《顺天府志》:"横桥一,名洪桥。俗称红桥。南有枯渠,自西直门大街直达宣武门西城根,明之河漕也。有菜市。又广济寺,明建,在西直门内新街口。明正德九年为僧梅乐禅师敕建,有碑二:一沙门大勋撰;一梅乐禅师小传,都穆撰,吴宽跋。其附近有祝寿寺,亦称响铃寺。"《啸亭续录》:"恂郡王府、惠郡王府、贝勒永璂宅,俱在西直门大街。"《顺天府志》:"恂王,讳允■,圣祖十四子。康熙时,以贝子授抚远大将军,谥曰勤。今为寿庄公主府,公主宣宗九女也。同治二年,下嫁额驸德徵。惠王讳绵愉,仁宗五子。道光十九年晋亲王,咸丰时授奉命大将军,谥曰瑞[端]。①贝勒永璂,高宗十二子,早薨。嘉庆四年追封,以嗣子绵偲袭贝勒,今为岐公第。"《析津志》:"金城坊在平则门内。"《坊巷胡同集》:"日中坊,四牌十九铺。有永泰寺、广济寺、延寿寺。"《明一统志》:"有永清右卫。"《万历沈志》:"有广化寺、瑞圣寺、慈恩寺、弥陀寺、佑圣寺、延寿寺、永泰寺、永祥寺、万寿寺、慈善寺、华严寺、弥陀庵、佑圣庵、延寿庵、三官庙、三清庙、天仙庙、三义庙、城隍庙、延福庙、药王庙。"《顺天府志》:"案:永泰寺、延寿寺见后,余无考。"《丹墀独对》:"至元二十九年,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以明年正月,营社稷于和义门内少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祀。"《顺天府志》:"案:事具《元史·祭祀志》。今西直门,元之和义门也。社稷坛遗址无考。"《析津志》:"牐河水门在和义门北,金水河水门在和义门南。又安济桥在铁平章宅后,高梁河由铁平章桥流入元武池。"《燕石集》:"安济桥濒危,俗呼舍命桥。"《顺天府志》:"案:元大内在今禁城西北。安济桥、铁平章宅,当在西直、阜成二门间,集[宋褧]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②今遗迹不可考矣。铁平章者,《[日下]旧闻考》以为特尔格,其赐第在大明宫左,见《元史·列传》。"《天咫偶闻》:"靖逆侯

书名:燕都丛考 页码:395

塔,亦别无碑碣可考见,不知何以沿其称也。"按:此条已见前冰窖胡同。

 [四] 顺天府志》:"桦或讹作化。右翼正黄正红两旗炮厂在西北,地以厂名。迤南有火药局,明安民厂故址也。"《芜史》:"王恭厂灾后,移建于西直门街北,赐名安民。"《会典事例》:"安民厂在西直门内之北,收贮炮位,今尚贮废炮。又八旗火药厂,镶黄正黄二旗十有二间,在安民厂,今裁,厂亦废。"《绥寇纪略》:"崇祯十一年六月二日,安民厂灾,贴厂太监王甫、局官张之秀俱斃。"

校勘记:

① 惠王讳绵愉......谥曰瑞 《光绪顺天府志》云:惠王讳绵愉......"谥曰端"。据改。

② 集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集"当作"宋褧",《顺天府志》卷一三云:"宋褧有《渡安济桥入史局诗》。据改。

③ 礼亲王昭连 "连"应作"梿"。据《啸亭杂录》改。

④ 嘉庆二十年 据《骨董琐记》载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

⑤ 后十三年卒 《骨董琐记》原作"废后十三年卒"。据补。

⑥ 礼亲王铃 "铃"应作"钤"。据《骨董琐记》改。

⑦ 广济寺在阜成门大街之西 "西"应作"北"。

⑧ 漫灭不可读 "读"当作"辨"。据《日下旧闻考》卷五二按语改。

⑨ 乾隆二十三年重修,有御制诗,立碑庭中 《日下旧闻考》卷五二按语云:"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有御制诗,立碑庭中"。据改。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50

人海诗区一四〇

金水桥春暮作〔六〇〕张 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絶春归客未归。《静居集》

安济桥入史局〔六一〕其桥濒危,俗呼舍命桥,近北安门。见《燕石集》。宋 褧

街树葱茏晓雨收,官河相近御沟流。帝城不是多尘土,直住诗人到白头。《燕石集》

清明日过高梁桥作河由此桥入大内,称玉河。清明日踏青,以万计。见《帝京景物略》。朱茂昞

高梁河水碧弯环,半入青城半绕山。风柳易斜摇河幔,岸花不断接禅关。

其二

看场压处掉都卢,走马跳丸何事无?那得丹青寻好手,清明别写上河图。《石门遗藁》

书名:人海诗区(上册) 页码:128

人海诗区一一八

五絶

西勾桥口占:………………………………………………………………朱国祚一三九

七絶

金水桥春暮作……………………………………………………………张羽一四〇

安济桥入史局…………………………………………………………宋褧一四〇

清明日过高梁桥作二首……………………………………………………朱茂昞一四〇

卢沟桥……………………………………………………………………范成大一四一

前题……………………………………………………………………佚名一四一

卢沟桥……………………………………………………………………顾起元一四一

前题……………………………………………………………………唐时升一四一

琉璃河桥…………………………………………………………………文天祥一四二

前题……………………………………………………………………袁中道一四二

虹桥……………………………………………………………………宋褧一四二

书名:长安客话 页码:100

才。”又祭酒王维桢《沙河道中》诗:“晓日平郊远色分,皇家千障抱诸坟。沾花车骑香闻路,过水冠裳润带云。绣壁斜翻丹凤势,回沙细拥白蛇文。词臣预喜瞻依地,宝篆穹碑七帝勋。”

沙河东注,与潞河合。每雨集水泛,商船往往从潞河直抵安济桥下贸易,土人便之。崔学履诗:“石梁跨飞虹,水清鱼可数。莫谓非通津,亦有江南估。”又“沙河南去锦帆稠,春水偏宜估客舟。共指灵源通潞水,喜看幽派即沧洲。尽多沙渚眠鸥鸟,欲傍星槎犯斗牛。几辅名区多胜绝,楚云湘月共悠悠。”

安绍芳《登沙河城楼》诗:“百雉入云流,山光自满楼。东风吹白夹,春色近皇州。马乱斜阳渡,人争芳草游。翠华曾此驻,不敢暂淹留。”

巩华城

过沙河十五里有回龙观,又十里许曰巩华城。景泰元年,内建行宫一座,凡驾幸山陵,于此驻跸。其规制与大内等云。

巩华城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嘉靖十九年增建。馀皆闲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因未奉题请,军民不敢擅入起造也。陶崇政诗:“楼台几处平原起,云是君王驻跸城。黄草坡边青石堡,乱云堆里野僧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