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姚广孝逝世
所属分类: 文化艺术
地理位置:
发生时间: 永乐十六年(1418)
关键字: 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削发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曾随相城道士席应真学兵法谋术,又兼善诗词古文。洪武中,僧宗泐荐于燕王朱棣,命其住北平(今北京)庆寿寺,随侍燕王二十年,成为心腹谋士。建文初,惠帝准备削藩,广孝劝燕王起兵,并为其筹划军事,自己与世子居守北平。燕王登帝位后,恢复其俗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予冠服,赐二宫人,更得成祖器重,不呼其名,而只呼“少师”。永乐十六年(1418)三月二十八日卒,年八十四。赠荣国公,谥恭靖。成祖亲作神道碑,将其比于元朝刘秉忠。有《道余录》,对宋儒多有讥诋,但此书被其好友杨洪毁掉。广孝还曾与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
下一页
上一页
试论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

<正>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极富传奇色彩的高僧。他是元末江浙行省平江路长洲县城相城里(明代改为直隶苏州府,今苏州市相城区) 人,十四岁即在里中的妙智庵出家,十八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 

试论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用

<正>姚广孝是元末明初极富传奇色彩的高僧。他是元末江浙行省平江路长洲县城相城里(明代改为直隶苏州府,今苏州市相城区) 人,十四岁即在里中的妙智庵出家,十八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 

从诗作看洪武年间僧人姚广孝与白云观之关系——兼及明代“真武助燕王”神话的历史背景

洪武年间僧人姚广孝有关白云观的五篇诗作,充分反映了他与北京这座著名道观之间的密切关系。这在明代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为明代影响广泛的"真武助燕王"神话提供了背景分析与文化解读的契机。 

知公罪公,星有定盘——南薰殿《姚广孝像轴》考释

明代《姚广孝像轴》是现存姚广孝的惟一真容,并有晚明佛教大师真可题赞。本文从艺术风格、画面内容、题识等方面,考证画像由宫廷画家绘制,时间应在洪熙元年前后。从姚氏与潭柘寺的关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几幅姚氏画像,考证姚氏画像都存于寺院,此像应是洪熙、宣德初年赏赐潭柘寺。通过对真可题赞内容的分析,认为题赞对姚氏予以肯定,反映出真可振兴晚明佛教的意图,并体现了他以"德嗣"观梳理禅宗"正脉"的思想。考证出题赞者"心源居士"就是阳明后学左宗郢。此像为研究明代绘画史、佛教史、阳明心学等提供了独特的资料。 

姚广孝出太庙考论

太庙配享变动是国家政治和礼制的重要事件。明嘉靖朝,靖难功臣姚广孝被移出太庙从祀之列,开国功臣刘基配享太庙。《明世宗实录》的编纂者将姚广孝除祀于太庙归因于他的佛教徒身份。而以沈德符的“海内公论”说为线索,可以将姚广孝太庙除祀事件与靖难之役历史评价的转变联系起来。此外,嘉靖帝的“崇道”思想在此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太庙配享变动一事,朱厚熜不仅树立了自己在国家礼制体系中的权威地位,更证明自己此时已彻底实现驭权于柄。 

姚广孝的历史地位及被丑化原因

姚广孝是明初的杰出人物,在政治史、军事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科技史上的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他傲视千古,不愧于"千古第一全才"的赞誉。然而,自明中期以后姚广孝遭到主流社会贬斥封杀以致其形象被淡化丑化。学界对姚广孝的研究很薄弱,这与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分析其历史功绩和应得的历史地位,以及其被淡化丑化的原因。 

浅谈姚广孝及其相关问题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非常重要的杰出人物,在政治史、军事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科技史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中的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他傲视千古,甚至丝毫不愧于"千古第一全才"的赞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特别是自明中期以后遭到主流社会贬斥封杀以致其形象被淡化丑化。总的说来,学界对姚广孝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与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符。浅谈其历史功绩及应得的历史地位,简析其被淡化丑化的原因和有待研究的方面。 

姚广孝及其相关问题

姚广孝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在政治史、军事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科技史上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中的任何一项成就,都足以让他傲视千古,甚至丝毫不愧于"千古第一全才"的赞誉。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人物,特别是自明中期以后遭到主流社会贬斥封杀以致其形象被淡化丑化。总的说来,学界对姚广孝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与其应有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符。本文旨在浅谈其历史功绩及应得的历史地位,以及简析其被淡化丑化的原因和有待研究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