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四、五月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各国纷纷将战舰集结到天津大沽,遂派遣一批批海军陆战队登陆,进入在紫竹林租界。各国联军进入租界后,即与租界地内武装起来的人员相配合,以租界为据点,不断地攻击和枪杀义和团民和当地民众。五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占据大沽炮台后,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立即分数路围攻紫竹林租界,进行反击。联军为了控制海河,企图占领河东武备学堂,学堂内爱国学生奋起抵抗,联军久攻不下,放火焚烧房屋,使储藏军火爆炸,数十名学生壮烈牺牲。义和团闻讯赶到,经战斗,迫使联军退回租界。五月二十四日,二千余联军从塘沽开往紫竹林增援。义和团在其途经的浮桥两端截击,打死打伤联军近百名,其中包括一名德国将军。攻打紫竹林的战斗中,以老龙头火车站战场最为激烈。该站地处交通枢纽,是租界北面的门户,有俄军一千七百余人驻守。天津义和团著名首领曹福田率数千团民及清军,对老龙头车站发起猛攻,在义和团潮水般的冲击下,打得侵略军“皆高挂白旗,以示不战”。但曹福田仍率团民攻打不休,西方记者云:俄军“竟死伤有五百名之多”。六月初一日,曹福田给租界联军下了道战书,指出天津市内为烟稠密,交战伤及百姓;而天津东郊“有旷野,堪作战场”,要求侵略军“定准战期,雌雄立见”。翌日,义和团著名首领张德成率“天下第一团”进入天津。六月初三日,即投入攻打紫竹林,激战数小时,一度占领火车站。六月初六日,张德成又率团从马家口冒死猛攻租界。为冲破侵略军的地雷封锁,张大摆“火牛阵”。团民以火牛开路,冲入租界区,杀死杀伤许多侵略军。直到六月十八日天津失陷,义和团和清军围打紫竹林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毙伤大量联军,使得侵略者“狼狈不堪”,“相对而泣”。
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上旬,开进天津租界内的各国联军已逾二千人。五月十一日前后,各国驻华公使被授予武力镇压义和团全权。他们立即要求在津的各国部队向北京进发。五月十三日,八国联军正式组成后,制定了夺据天津,由铁路进犯北京的计划。次日,联军中统帅英军中将西摩率联军二千余人,分三批由天津乘火车北进。消息传到北京,董福祥率领的清兵甘军迅速控制了北京车站,准备迎击联军。十五日,前往火车站迎接联军的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在永定门外被甘军射杀。在联军开往北京的途中,沿铁路线的义和团及民众破坏了铁路,随处拦击侵略者。联军只得边与义和团及民众边修路行进。第一天只走了四十多公里,第二天走了十六公里,第三天则进军不过五公里。当联军到达廊坊时,被蜂拥而来的义和团及民众包围。这些团民和民众直扑联军,英勇无比,其中多数为少年,联军开枪射击,团众死亡惨重,但仍前仆后继。附近村庄团民闻枪声纷纷赴往战场,使联军被团团围困在廊坊。十八日,联军突围北进,团民则继续围堵,奋不顾身,直逼火车。他们面对来福枪和机关枪的扫射,毫无惧色,勇猛前冲。同日下午,义和团又猛攻京津路上已被联军占据的落(伐土上下结构)车站,迫使西摩派部分联军回援。这一路联军被包围在廊坊和杨村之间,前后两端的铁路都被拆毁,火车无法行进。联军进退失据,供应断绝。二十日,西摩率领部分联军退到杨村,企图改由运河水路北犯。二十二日,数千义和团团民和二千余甘军将士向廊坊的联军发起猛攻,激战两个多小时,毙伤侵略者五十四人,残余之敌被迫全部退至杨村。当日夜晚,义和团和甘军袭击杨村,联军又伤亡近四十人。在义和团和甘军的围击下,联军“进京之路,水陆俱穷”。二十三日,西摩无力北犯,遂率部从杨村由水路逃往天津,沿途继续遭到义和团和民众的袭扰和打击,伤亡惨重。二十七日,联军退至西沽,夺占武库,随即又被清军和义和团围住。直到三十日,大队联军赶到,才使被围的联军退回天津。这一战被称为廊坊之战的战役,联军被击毙六十二人,伤二百二十八人。事后,联军统帅西摩心有余悸地说:“义和团所有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
光绪二十七年(1901),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已逾千人,留学生中遂酝酿组建中国留学生会馆,以便联络感情,结成团体。但由于经费无着,筹建之事提起旋辍。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初三日,清政府驻日公使蔡钧在东京九段坂偕行社大宴中国留学生,出席学生二百七十四人,觥筹交错之间再次提出成立留学生会馆事,并请蔡钧资助,蔡钧接受了学生的申请书,并当即同意。于是,与会者全体议决举蔡钧为会馆总长,留学生监督钱恂为会馆副长,还推举了会馆章程起草员。二月初七日,留学生在东京锦辉馆召开大会,会议会馆章程,选举了十二名会馆主要工作人员。章程共分五节,主要内容是定名为清国留学生会馆,宗旨为“联络情谊,交换知识”,并规定了职员人数、选举办法、经费筹集。二月二十一日,在会馆所在地东京神田区骏河台铃木町十八番地,召开了会馆成立大会,并宣布正式开馆。会馆干事范源濂致开馆辞,郑重宣布清国留学生会馆成立。从此,中国留日学生有了民主自治的团结核心,该组织对内有约束中国留学生纪律的责任,对外有代表留学生争取合法权利的义务。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全权谈判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法、意奥、西、荷、比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共十二款,另有十九个附件。主要内容有: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白银九亿八千余万两,被称为“庚子赔款”。二、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驻守。三、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炮台;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和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战略要地。四、清政府在各地颁布上谕两年:“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毕斩”;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处祸首诸臣将;有外国人“被虐”“被杀”地区,“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五、清政府允将各个通商条约中,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均行议商”。六、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七、清政府分派诸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处建立牌坊。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要求下,对传统的官制和机构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初九日,清政府宣布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该旨令宣称:“现当重定和约之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因此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进行改组。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派奕劻总理外务部事务,王文韶为会办大臣,瞿鸿礻几为尚书,余寿朋、联芳为右侍郎。
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要求清政府进行所谓“改革”。清政府鉴于国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统治日趋不稳,也不得不对传统方式做改弦更张,遂公开表示将实行“新政”。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初三日,清政府下令设立督办政务处,以为推行新政的办事机关。派奕劻、李鸿章、荣禄、王文韶、昆冈、鹿传霖六人为督办政务大臣(后又增派瞿鸿礻几)、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派袁世凯)遥为参预。政务处下设提调二人,章京若干。该处负责制订新政各项措施,掌管各地官吏奏章及办理全国官制、学校、科举、吏治等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督办政务处改为会议政务处,次年并入内阁。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下诏变法,要“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开始实行“新政”。在“新政”推行的最初三年里,比较突出的有三件事。第一是提倡和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1903年9月,朝廷成立了商部,由前一年曾被派往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考察的皇亲贵族载振担任尚书,工矿业和铁路都归这一部管理。第二是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设立学堂,提倡出国留学。1901年清廷即命各级书院分别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引进新式教育。1904年1月,张之洞等制定通过了学堂章程,将普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级教育,这就是具有近代化性质的“癸卯学制”。从1906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一律从学堂选拔培养人才。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从此结束。第三是改革政制与军制。1903年12月,清廷成立练兵处,以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袁世凯实际掌握了练兵大权。清末新政,在实际操作上是戊戌新政的继续。它是在不触动旧有的封建势力的基础上采取的防危补救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清廷向西方列强讨好的一种表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及文武百官自西安启程返京。当时,“仪卫甚盛,发卒数万人,各省所供献太后私财六七百万,尽辇之而东”,车辆多达三千余乘。他们出潼关,途经洛阳、开封,于十一月二十四日(1902)在直隶正定改乘火车到省城保定。二十八日,慈禧太后等自保定乘火车至北京马家堡车站,遂乘舆经永定门入正阳门还宫。慈禧太后进宫后,随即令人挖掘出逃前埋葬的金玉宝器,因未丧失兴奋异常。十二月九日,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华使节。这是她第一次在召见中公开露面,给各国使节以前所未有的礼遇。二十三日,慈禧太后又接见北京公使团的夫人们,并问候曾被义和团围困过的使节夫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直隶广宗县官绅和教士议定“地方赔款”,赔偿当地教会损失京钱二万吊,引起当地民众的义愤。民众推举武举出身的景廷宾(1861-1902)为首领,抵制地方赔款。该年冬季,新知县魏祖德到任后,强令各村每亩摊派赔款捐四十文,再次激起民仇。景廷宾传帖聚众,遂在城郊武装示威,宣称“所有地丁捐款概不缴纳”,赢得全县民众的响应,景所在的东召村成为抗捐运动中心。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月,袁世凯派练军前往广宗镇压,炮轰东召村,景率众转移巨鹿县。三月十六日,景廷宾率数千民众在巨鹿厦头村宣布起义,自号“龙团大元帅”,竖起“官逼民反”“扫清灭洋”大旗。起义军迅速扩展到近四万人,多为原义和团团民,转战巨鹿、邢台、唐山、内丘、新河、平乡等县。起义军提出“复仇雪耻”的口号,向洋教士、洋教会发起攻击,在威县处死法国教士,使冀、鲁、豫边区震荡不已。清政府在列强的催逼下调兵遣将前入镇压。袁世凯令段祺瑞、倪嗣冲猛攻起义军。法、德、日等国侵略军六千余人也从北京直赴南宫、冀州助剿。四月初二日,清军围攻起义中心广宗县件只村,村落在炮火中化为焦土,景廷宾等经死战突围。但不久广宗、巨鹿、威县、南宫等处根据地相继陷落,景被迫向山东、河南边境退却。五月,景廷宾在临漳兵败被俘。六月,在威县英勇就义。景死后,余众四散,起义遂告失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英、美、日、葡等国向清政府表示,若中国能参照西方律例,对刑律进行改革,则放弃其领事裁判权。清政府感到“墨守旧章授外人以口实,不如酌加甄采(外国刑律),可收长驾远驭之效”。遂于四月初六日,派刑部右侍郎沈家本、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把修订《大清律例》纳入“新政”范畴。沈家本、伍廷芳受命后,参照西方和日本等国的刑律,将《大清律例》中相互重复,已经停止以及特别残酷的封建判刑条例进行了合并和删除,把充军、流刑、徒刑改为服劳役;废除了凌迟、枭首、戮尺、缘坐、刺字等酷刑;把笞、杖改为处罚金,轻罪禁用刑讯;将虚拟死罪改为流刑、徒刑。光绪三十一年(1906)三月二十日,清政府采纳了沈家本、伍廷芳的部分修订意见,宣布删去《大清律例》中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酷刑。随后又颁布“恤刑狱”若干条,“禁止刑讯、拖累、变笞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