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十二日,诸王大臣请于皇帝在位六十年时行庆贺礼,康熙帝谕示:现在西陲用兵,军民劳苦。去年正月朔日食,今年七月朔又值日食。海洋飓风飘没官兵船只。山左东三府水发被淹,百姓处于饥馑之中。淮黄水大,仅能抢护。人心风俗未尽淳,官箴政事未尽理。此正君臣孜孜求治之时,庆贺之事著停止。十二月十二日,诸王大臣以皇帝在位六十年,再次请行庆贺礼。康熙帝仍不允许。他说:由于世祖章皇帝因为我年幼时没有出痘,令乳母把我护视在紫禁城外,以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这是我六十年来最抱歉的地方。正月初七日是世祖章皇帝忌辰,二月十一日是孝康章皇后忌辰,我怎么能在正月初七、二月十一日以前行庆贺礼?况且现在西陲用兵,地方官民运米送饷非常劳苦。山陕两年歉收,百姓有的四处逃难。去年陕西省地震,兵民受伤者很多。今年沙城地震,京师地区也有轻微震感。这正是君臣忧勤求治之时,有什么可值得庆贺的呢?康熙帝不准行庆祝礼,对受灾地区却比较关注。六月初四日,陕西两年歉收,将河南开封等府现存仓谷二十万石运往西安,贮仓备用。初八日,直隶保安、怀来及山西蔚州等处地震,又派官员往赈地震灾民,免除震灾地区本年及明年钱粮。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又派官员往陕西分途赈济,由各部院司官十二员分三路携户部库银赈济灾民。兰州一路携银二十万两、延安,西安两路各十五万两。还将陕西所属常平仓谷六十九万二千石,甘肃所属常平仓谷六十七万二千石,酌量动用散赈。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正月初五日,康熙帝决定安藏大兵再次入藏。三十日,他命抚远大将军允禵率军从西宁移驻穆鲁乌苏,管理进藏军务粮饷,居中调度;授延信为平逆将军,出青海向喀喇乌苏进兵,为中路之师;授噶尔弼为定西将军,会合云南都统武格所率部队,从巴塘进发,为南路之师;又派将军富宁安、傅尔丹,分别从巴里坤、阿尔泰出师,为北路配合出击之师。鉴于第一次用兵失败的教训,清政府对第二次用兵西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除上述军事调遣外,为了使军事行动顺利进行,顺应当时大多数蒙藏僧俗民众的意愿,在二月十六日,正式册封塔尔寺的噶桑嘉错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嘛”,派满汉官兵及青海之兵护送往藏坐床。四月,噶尔弼率领南路军从四川出发,六月攻克察木多,八月初进抵拉里,准军闻风溃逃。清军分三路渡过噶尔招母伦河,并乘大策凌敦多布迎战清朝中路军、拉萨空虚的机会,在八月二十三日一举攻占拉萨,逮捕了一百零一名给准噶尔充当间谍的喇嘛,将为首五名斩首示众。在南路清军入茂的同时,中路军在延信率领下,从西宁出发,青海蒙古各部汗王各率所部兵,或数百,或数千,随大军护送达赖喇嘛入藏,军容甚盛,所到之处,受到了西藏僧俗民众的热烈欢迎。经过在薄克河、齐嫩果尔和楚玛拉等地激战,准军大败。大策凌敦多布兵败不敢退回拉萨,只率五百残兵逃往伊犁。延信将大军留驻达木地方,仅率轻骑减从,护送达赖喇嘛,于九月初八日向拉萨进发,并在九月十五日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坐床典礼。清政府第二次用兵西藏,取得了彻底胜利,驱逐了准噶尔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管理。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广州商人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及时地调整价格,决定组成公行。公行最初由十六家组成,后来才定为十三家,便称“十三行”。公行负责办理外商货物报关纳税,代理外商发卖、收购货物。外商到广州,必须与公行联系,受其管束,住在商馆内,不准在广州自由出入和过冬,不准携带妇女,不得随意奴役中国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十月二十二日,赵申乔病逝于任上,享年七十七岁。赵申乔,字慎旃,号松伍,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自幼家贫。他是康熙朝初年进士,曾任县令、刑部主事、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偏沅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等职。赵申乔居官清廉。他任浙江布政使时,仅带随从家人十三名赴任。到任三天,即宣布革除“南粮布袋”之弊。一年之内,民间即免除税银四千余两。他办事严谨,不用幕僚,凡事都亲自处理。他对僚属说:欲令州县无亏帑,应当首先革除藩司陋规。于是,他把时节馈送、钱粮加平、兵饷挂发、奏销部费等多种名目的积弊一一禁绝。对于火耗,他分文不取。在任期间,积累贴解银二千余两。康熙帝闻知赵申乔居官操守,称赞他“居官甚清”,“能践其言”。赵申乔在任职湖南时,湖南因私征加耗非常严重,民情不安,康熙帝严旨申饬。赵申乔奉旨后,建御碑亭,檄告属吏,勒石大道旁。他强调:督抚在地方官中非常重要,巡抚如有不良念头,非法事情,就应当声讨其罪,使他一天也不能站在百姓之上。他自己粗衣粝食,早作晚休,不敢图巡抚之体面,力图作出表率样子。他还在院署中自题一联:但愿居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对于藩臬两司,赵申乔明确提出:漫无稽查是失察,知而故纵是徇庇。他还针对当时的重大弊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湖南局势日趋稳定。当他离开湖南时,从长沙至岳州数百里以内,送行者络绎不绝。
康熙六十年(1721),著名的数学家、历算家、天文学家梅文鼎去世,终年八十九岁。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宁国府宣城(今安徽)人。他从小得父亲和老师指教,就懂得一些天文知识。九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称。在三十岁时,梅文鼎就撰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历算著作《历学骈枝》。这是一本专门解释大统历的书。此后,他更加勤奋。在四十余岁时,在经过了二十年的钻研和思考之后,他撰写了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该书阐发了中国古代算学中多元一方程组的解法。当时,社会上轻视数学研究,梅文鼎却深入研究中算中的方程总量,纠正了一些传世著作中的错误,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有益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在将近五十岁时,梅文鼎开始了对西洋历算的研究。在他亲自的《勿庵历算书目》中,计有历学书六十二种,一百四十三卷,算学书二十六种,七十五卷。在逝世的那年夏天,《律历渊源》一百卷全部修成,包括《律吕正义》五卷,《历象考成》四十二卷,《数理精蕴》五十二卷。梅文鼎的代表著作,算术方面有《笔算》、《筹算》、《度数释例》等;代表方面有《少广拾遗》、《方程论》等;几何方面有《勾股举阳》、《几何通解》、《方圆幂积》、《几何补编》、《几何摘要》等;三角方面有《平三角举要》、《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等;天文历算方面有《古今历法通考》、《元史历经补注》、《大统历立成注》等。康熙帝对梅文鼎评价颇高,曾特赐御书“绩学参微”四个大字。
康熙六十年(1721),清政府在第二次用兵西藏取得胜利以后,决定加强在西藏的施政措施。二月二十八日,抚远大将军允禵疏言:西藏虽已平定,驻防尤属紧要。他报告了在西藏的清军以及西藏地方官员的情况。于是,清政府决定:派满洲、蒙古以及绿旗兵,总共四千名驻扎西藏,由公策妄诺尔布置理定西将军印务,统辖驻茂兵马,额驸阿宝,都统武格俱参赞军务。这是清政府在西藏驻兵之始。此外,因为空布地方的第巴阿尔布巴首先归附,同清军一起取藏,阿里地方的第巴康济鼐截击准噶尔军回路有功,均封为贝子,隆布奈亲身归附清政府,授为辅国公。清政府决定以阿尔布巴、康济鼐、隆布奈以及达赖喇嘛的总管扎尔鼐等四人为噶布伦(意为政务官员),联合掌政,以康济鼐为首席噶布伦,组建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由清朝中央政府任命,这既消除和硕特蒙古汗王在西藏的影响,也改变了以往第巴一人独揽大权的局面,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在招抚里塘、巴塘以后,清政府又接受了四川总督年羹尧的意见,把里塘、巴塘划归四川省,由四川统辖。清政府还在打箭炉至拉萨沿途设立驿站,密切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政府就曾派侍郎赫寿前往西藏,协同当时的拉藏汗输事务,这成为清政府向西藏直接派遣办事官员的开端,后来发展为驻藏大臣制度。康熙朝中晚期采取的上述措施,加强了清政府在西藏地区的施政。
康熙六十年(1721)十月初五日,福建、浙江总督满保等疏言:台湾等三县相距辽阔,又隔重洋,防汛额兵不免单薄,请增加兵丁。康熙帝谕示大学士等:福建总督、巡抚、提督都奏请台湾增兵,朕意增兵无用。台湾地方水师营著副将一员,兵二千名,陆路营著副将一员,兵二千名驻扎。水师有事,陆路可以照应,陆路有事,水师也可以照应。台湾总兵官移于澎湖,亦著兵二千名驻扎,令其管辖,均有裨益。驻扎之兵不可令台湾人顶补,俱将内地人顶补,兵之妻子,不必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此御史往来行走,彼处一切信息可得速闻。凡有应条奏事宜,亦可条奏,而彼处之人,都知畏惧,至于地方事务,御史可不必管理。康熙帝令将此旨传至九卿。
康熙六十年(1721)七月,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遣使携书信至俄国圣彼得堡。当时朝廷大军进逼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在信中建议:如俄国与准噶尔订立反对中国朝廷的防御同盟,准噶尔部将允许俄国“探矿者”自由过境。俄国遂遣使至准噶尔,以沙皇书信交策妄阿喇布坦,书信中写道:如准噶尔臣服俄国,俄国可向中国朝廷交涉,或作军事示威;准噶尔应允许俄国找矿,并让与领土以便俄国建立要塞,保护探矿。当准噶尔部使者赴俄国消息传到北京后,清政府官员曾向留北京的俄国副使兰格提出抗议。后来,由于形势变化,俄国臣服准噶尔部的企图未能实现。
康熙六十年(1721)三月初四日,诸王、贝勒、满汉大臣、文武百官为庆贺康熙帝御极六十周年,联合上疏恭康熙帝二十字尊号:圣神文武钦明睿哲大孝弘仁体元寿世至圣皇帝。谁知康熙帝和以往一样,仍然给以拒绝。他说:从来所上尊号,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这是历代相沿的陋习,专门欺诳不学无术的帝王,以为是尊称,其实并没有什么尊贵之处。现在国家西部地区用兵,官兵披坚执锐,冒暑冲寒,劳苦已久、人民负重跋涉,挽运远道,也很疲困,再加上有许多地方受灾,百姓更加受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修省图治,使百姓受益,哪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有些微贱无耻之人,以为举行庆典必有殊恩,想有所得;更有人以为六十年庆典必定实行宽大政策,乘机故意杀人犯法。可见庆贺无任何益处。康熙帝拒绝上尊号已有十余次。此前,凡国家取得重大胜利,或逢皇帝四十、五十大寿,执政四十、五十周年等喜庆日,诸王、贝勒、满汉大臣、蒙古王公以及达赖喇嘛等,都纷纷请上尊号。对此,康熙帝一律加以拒绝。他并不是不关心臣民乃至后人对他的评价,只是认为,这种活动铺张浪费,加重人民负担,对朝政有害无益。他曾多次重申:如果大小臣工,人人廉洁,使人民各得其所,风俗淳厚,教化振兴,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虽不上尊号,令名实多。如果一切政治不能修举,既使上尊号又有何益?我决不受此虚名,况且,现在官吏很少廉政,百姓也未富裕,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功绩可记,再上尊号,加臣子们官秩,只有负愧感觉,决不会有尊荣可言。
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十九日,朱一贵率众在台湾起义。朱一贵,福建长泰人,寓居台湾,耕田养鸭度日。他性情慷慨,喜欢交结朋友,痛恨清朝官吏贪污腐败,苛虐百姓。康熙五十九年(1720),台湾凤山(今高雄)知县出缺,台湾知府王珍兼摄县事,却把政事交与次子办理。王珍征收粮税苛刻,每石要折银七钱二分,多于内地数倍。他还无故监押百姓,勒索钱财。这些倒行逆施引起民情激愤,朱一贵便与好友黄殿等密谋反清。他们相约得一千余人,砍竹为尖枪,在乌山头竖旗造反。朱一贵起义爆发后,清台湾镇总兵欧阳凯立即派右营游击周应龙率兵前往镇压。四月二十七日,朱一贵在赤山(今高雄旗山)大败清军,周庆龙狼狈而逃,清南路营参将留景龙被擒杀。三十日,欧阳凯亲率军一千五百人进攻起义军,朱一贵率众与清军大战春牛埔(今台南市境内)。起义军杀欧阳凯及其以下副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十余名,致使清军溃不成军,先后逃往澎湖或泉州。朱一贵等进驻台湾总兵官署和台厦道署,控制了台湾府治,领众一时达三十万人。五月初三日,朱一贵被部众拥立为义王,建立政权。六月十六日,清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奉命赴台进攻起义军。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两次激战,起义军损失惨重。闰六月初八日,朱一贵等人被俘。后被解送京师处死,年仅三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