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二十五年(1760),画家李鱓去世。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扬州府兴化县人。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康熙五十三年(1714)以画充内廷供奉,不久以“才雄颇为世所忌”,被排挤出宫廷。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士民怀之,以忤大吏罢归”。回乡后,常到扬州卖画。坎坷不平的功名仕途,使李鱓的理想遭受打击,心情感到压抑,因而在生活上放纵自己。他的苦闷情绪只能借书画加以抒发。为摆脱“剥啄摧租恼吏频,水田干亩翻为累”的处境,他曾“复作出山之想”,终未实现。在绘画艺术上,李鱓早年曾学画山水,当内廷供奉时,尊康熙旨令,随蒋廷锡学画花卉,后又从指头画家高其佩学习。在此基础上,他建立起自己的花鸟画风格,并取得一定成就。后来他受石涛豪爽奔放画法的启迪,用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李鱓主张绘画要“自立门户”。其画挥洒自如,酣畅淋漓,纵横驰骋,不拘绳墨。但也有部分作品,因受心情影响,流露出一种颓唐情绪。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清廷命阿布都拉为乌什阿奇木伯克,阿什默特为和阗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为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鄂对为叶尔羌(今新疆莎车)阿奇木伯克,色提巴勒氏为阿克苏阿奇木伯克,索勒屯和卓为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十二月,各伯克入觐,乾隆帝于瀛台设宴召见。
乾隆二十五年(1760)八月,清廷授阿桂为都统,命总理伊犁事务。阿桂,字广廷,满洲正蓝旗(后隶正白旗)人,大学士阿克敦之子。先是,讷亲督师讨金川,奏请以阿桂参军事。及讷亲获罪,提督岳钟琪并劾阿桂,逮部治罪,后得释。准部叛乱,命阿桂赴乌里雅苏台,与靖边将军成衮扎布搜讨准部逸兵,遇事奋勉,始渐任用。准部平定,又从富德合剿回众,至是还伊犁。西域既平,地方万余里,必须驻兵镇守。命各军营大臣等议,皆谓其地院,难驻守。阿桂独上言:“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臣观伊犁海努克(今伊宁县南)等处水土沃衍,且有河可引灌注,若开垦屯田,则兵食可渐充。”乃上屯田方略:一、请增派回人屯田;二、请官兵驻防协同垦种;三、请建置成郭;四、请预备马驼。乾隆帝嘉其勇往任事,即如所议行。阿桂总理伊犁事务后,酌留马匹,分设台站,以通文报往来。不久,又请将沿边运出粮米俱赴伊犁,简各省军流人犯中能工匠技艺者悉发伊犁,以备任使。后阿桂步行农器、促屯耕种,岁获大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八月,清政府将回部三十一城,分为三等: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和阗为四大城;乌什、库车、英吉沙尔、辟展为四中城;沙雅尔等为二十三小城。准各城俱设阿奇伯克,依城等级,颁给分寸不同印信。
乾隆二十六年(1761)六月,以黔省民、苗错处,往来密切,通婚以来,数十年相安无事,一旦复申禁令,转致迟疑,且恐兵役借端挟诈,更滋烦扰,清廷准黔省汉苗结亲,概免查禁。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二十四日,御史吕光亨奏请京员于察典之外,照外省督抚分别属员贤否例,令该堂官各行密陈。乾隆帝以为这样可以循例考察外,得各抒所见,以备参考,不独有裨于校核人材,即大臣之衡鉴公私,亦了然可睹,于辟门达聪之道,不无裨益。但每岁入告未免太繁,应定于京察前一年举行一次。又部院属员众多,主事、笔贴式等以下,尚在造就储才之列,可不列入。不久,清廷定如下章程:各部院郎中、员外郎以上,俱令各堂官详加察看,填注切实考语,分一、二、三等,于京察前一年十月内,具折密奏,不得会商附和。至内阁侍读与员外郎一体较俸升转,虽秩止六品,应由内阁具奏。科、道由都察院密奏;宗人府副理事官以上,由宗人府密奏;赞善以上,由詹事府密奏;编修、检讨以上,由掌院密奏。其坐补原部及在部办事候补人员,应一体列入,使知惩劝。盛京各部及内务府各衙门,凡有员外郎以上等官者,均照此办理。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日,以紫光阁落成,乾隆帝命画大学士公傅恒等诸功臣像于阁。又赐大学士、画像诸功臣,并文武大臣,蒙古王公、台吉等一百七人宴,回部郡王霍集斯等,叶尔羌入觐伯克萨里等,哈萨克汗阿布赍来使苏勒统卓勒巴喇斯等十一人与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学者江永去世,终年八十二岁。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人,学问渊博,对经学、音韵学、算学均有较深造诣。江永少年时就学乡塾,见明丘浚《大学衍义补》,书中多征引周礼,感到惊奇,便借抄《周礼》,朝夕讽诵。此后努力治经,凡《十三经注疏》,古令制度及名目律、声音舆地无不探颐索隐,追本朔源,而对天文、地理亦甚留意。乾隆间诏举明经之士,人欲举荐,他辞谢不就,寄书弟子戴震说:“驰逐名场,非素心也。”江永著作宏富,有:《七政衍》一卷、《金水二星发微》一卷、《冬至权注》一卷、《历辨》一卷,《岁实消长》一卷,《历学补论》一卷、《中西合法拟草》一卷、《推步法解》五卷、《乡党图考》十一卷、《律吕阐微》十一卷、《律吕新论》一卷、《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古韵标准》六卷、《四声切韵》四卷、《音学辨微》一卷、《周礼疑文举要》六卷、《仪礼释宫增注》一卷、《深衣考误》一卷、《礼书纲目》八十五卷、《读书随笔》十二卷、《考订朱子世家》一卷、《河洛精蕴》九卷、《近思录集注》十四卷、《四书典林》四十卷等数十种之多。江永治学成就可分为礼学、音韵学与乐律学、历算学三个方面。礼学以《周礼疑义举要》最精,其书融会郑注,参以新说,于经义多所阐发,解释《考工记》尤为精赅。至《礼书纲目》,因以朱熹晚年所作《仪礼经传通解》未成书,故作此书完成朱子未竟之绪。天文历算之书,则推阐梅文鼎之学说,而使之愈加详明,间亦纠正其疏漏。音韵学方面,其《古韵标准》一书,以诗三百篇为主,谓之诗音,而以周秦以下之近古者附录谓之补韵。清初音韵诸书,除顾炎武外,这是最有系统的著作。其《四声切韵表》,考究切韵,对入声分析尤详。至于音乐之作,如《律吕新论》、《律吕阐微》,运用算学知识,考订推算,分析入微。礼学、算学、音学,在清代形成专门学问,江永对此均有相当贡献,故受到乾嘉诸大师的尊敬。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日,乾隆帝决定奉皇太后开始第三次南巡。行前,诏免江南三省积欠钱粮。十二日,离京启銮,免经过直隶、山东地方本年额赋十分之三,受灾地方十分之五。赈顺天、直隶、文安等二十八州县上年水灾,免山东惠民等十五州县卫历年民欠银谷。二月,赈江苏高邮、安徽太和等十六州县水灾。初八日,奉皇太后渡河,阅清口东坝、惠济闸,登舟巡视河堤。十五日,免两淮灶户从前带征未完折价银两,对两淮盐商原有加衔至三品者,加奉宸苑街,未至三品者,加按察使衔,其余按原衔俱加一级,以示奖励。又准自壬午纲始,二年内,纲盐、食盐每引加赏十斤,不在原定成本之内。十七日,至焦山阅京口水师。至苏州,谒文庙行礼。三月初一日,奉皇太后至杭州。次日,至海宁阅海塘,命岁修老盐仓一带百余里柴塘,增坦水石篓,以资拥护,并命修尖山、塔山之间石坝。免江、浙当年未完地丁、屯饷、漕项,又灶户课银。旋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赐浙江诏试贡生沈初等二人举人,进士孙士毅等二人并授内阁中书。初十日,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加钱陈群刑部尚书衔。二十六日,祭明太祖陵。幸两江总督尹继善官署。赐江南诏试诸生程晋芳等五人举人,与进士吴泰来等三人并授内阁中书。二十九日,渡江。四月,阅高家堰、谕令济运坝至运河口五百余丈土堤一律接建砖工,并规定高堰五坝水志,“上坝增一尺之水,下坝开一丈之门,”以解除下游水灾。回銮至河,命庄亲王允禄等奉皇太后,由水路回程。自登陆由徐州阅河工。以黄河淤沙渐积,经常爆涨,各处闸坝宣泄无节,致下游被灾,命于徐州水志长到一丈一尺五寸时,方准将毛城铺以东唐家湾引河开放,水落即行堵闭。洪泽湖清口并照此例行。旋阅峄山湖,至邹县祭孟子庙。再至孔庙行礼,谒孔林,登泰山,至玉皇顶拈香。免山东齐河等四十四州县卫所上年水灾额赋。至德州行宫,迎送皇太后登舟,命刘统勋会勘景州疏筑事宜。五月,至涿州,赈长芦所属仓州七县及严镇等七场上年受灾灶户,免赋不等。初四日,回京住圆明园。初八日,至黄新庄迎皇太后回銮,居畅春园。
乾隆二十八年(1763),《皇清职贡图》书成。该书是清代官修地理书,从乾隆十六年(1751)开始编辑,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完成七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续成一卷,合卷首共为九卷。第一卷载朝鲜、英国、法国、日本、荷兰、俄罗斯等二十余国。第二卷以下分载西藏、新疆、东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各民族,绘有男女图像,并附简短说明,叙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和风俗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