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元汴梁路原武人,字正卿。由掾吏累迁工部员外郎,擢左司都事,得成宗器重。迁户部郎中,出为大名路治中,有能名。延祐间累擢至中书参知政事。泰定二年以同知参政院事引疾归。
陈真,中国清末武术家霍元甲的弟子,其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精武门弟子,而影视作品版陈真与真实版陈真不同,很多影视作品都把陈真塑造成霍元甲的五徒弟,剧中其不但身手高超,且在霍元甲死后,从日本回国来为师父申冤正名。他完全是一个普通男人通过自我奋斗,走向成功之路的精神偶像。 影视版陈真的身世,应取自刘振声,带艺拜师;其性格应取自陈其美,敢想敢做,不畏强权,且有留日背景;其武功是取自陈公哲和陈铁生等人,着实的武术大家。
陈益,字德裕,广东广州府东莞县虎门北栅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陈益随友人往安南 (今越南),当地酋长以礼相待,每次宴请,都有味道鲜美的甘薯。但当地法例,严禁薯种出境。陈益以钱物“疏通”了酋奴,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薯种,于万历十年(1582年)偷带回国。陈益作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为我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
陈抟(871年11月25日—989年8月25日),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另说在今亳州市 [1] )(或云普州崇龛县,今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人 [2] 。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后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号“白云先生”。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端拱二年(989年)七月,去世于华山张超谷,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陈拱[清][公元1857年-1893年]陈拱(1857~1893) 又名建成、焕拱,字伯垂,生于清咸丰七年,德化县城关鹏都人,清末德化人民反盐税斗争农民义军首领。 陈拱祖辈世代务农。他自幼好武功,学骑射,为武童生,但因家贫未得深造。生性豪爽,为人耿直,好打不平,敢于犯上。后来,于云龙桥头南端塔雁街开米铺并兼营食杂,买卖公平,童叟无欺,深得信誉。光绪十七年(1891),他代表人民的利益,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盐税斗争。其斗争烈火烧遍德化全县,震荡永春、安溪等地,参加举义者先后上千人,有力打击了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泉州提督孙开华、永春知州刘朝缙、德化知县周廷献被革职查办,永春州刑幕朱林午被判处死刑、因逃脱被通缉追捕,把持德化盐局为非作歹的翁其珠被-死于狱中,翁其珠的幕后“狗头军师”翁栋被斩首示众。他的英勇举义最终虽然失败,但为德化农民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光绪十六年
陈彭年(961-1017年),字永年,建昌军南城县(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鹿邑知县陈省躬的儿子。 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任江陵府司理参军,因事停职。宋真宗即位(998),出任湖州通判。直至咸平三年(1000),升任湖州知州。上疏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真宗器重。得到礼部侍郎杜镐等推荐陈,出任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监修《起居注》《大宝箴》《册府元龟》。历任右正言、龙图阁待制、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集贤殿修撰、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奉诏编辑《太宗御集》,删定《三司编敕》,迁工刑二部侍郎、参知政事,担任天书仪卫副使。 天禧二年(1018),病重不治而逝,享年57岁,获赠右仆射,谥号“文僖”。
陈孔硕,生卒年不详,字肤仲,一字崇清,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初从张栻、吕祖谦游,后师事朱熹。宋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调婺州户曹,改教授处州,知邵武、瑞金2县,有政声。任吏部架阁,累升将作监丞、礼部郎中。
陈嘉(1839—1885)字庆余,原籍福建诏安县。父名陈灌,业农。陈嘉毕生与法军作战抗敌,殁后被清廷溢“勇烈”世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陈咸(生卒年不详),字子康,西汉沛郡洨县(今安徽固镇濠城乡)人。他性情耿直,多次指责皇帝近臣,数十次上书言事,又升任左曹。
宋钱塘人,字子东,号香岩居士。关景仁子。高宗绍兴五年进士。任湖州教授,与胡瑗之孙涤收集瑗遗书,得《易解中庸义》;又辑《胡先生言行录》。官至太学博士。有《关博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