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蔡懋(?—1134),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名渭。蔡确子,冯京婿。绍圣元年(1094),趁宋哲宗临奠冯京之机,诉父冤状,得叙荫补官,历少府监主簿,谄事蔡京兄弟父子,试开封府尹,复交结梁师成。宣和末,累迁同知枢密院事。靖康元年(1126),进尚书左丞,时金兵围京师,他心存依违。宋高宗即位,贬英州。
葛霸(933—1007),真定人。姿表雄毅,善击刺骑射。始事太宗于藩邸;践阼,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本班都知,三迁至散员都虞候。雍熙中,幽州之师失律,大补军校,以霸为骁骑军都指挥使、领檀州刺史,戍定州。尝遇敌唐河,与战,败走之,斩获甚众。俄召为御前忠佐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博州团练使,历潞、代二州部署。淳化元年,擢殿前都虞候、领潘州观察使,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进都部署。凡七战。召还,制授保顺军节度,典军如故。出为镇州都部署,徙天雄军。
翟方进(?~前7年),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西汉时期大臣,汉成帝时丞相。 翟方进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后游历长安,勤学《春秋》,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 河平二年(前27年),迁博士,数年后出为朔方刺史,谨于职守,一方称颂,调任丞相司直。敢于上书直言,举劾失职朝臣,得到丞相薛宣的器重,说他有大才,日后必居相位。不久升京兆尹,严厉打击不法豪强,有政声。 永始二年(前15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继薛宣为相,封高陵侯。翟方进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量。凡与他不和或得罪过他的人,都会伺机报复,弹劾罢免给事中陈咸、逢信即为一例。 绥和二年(前7年),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天象,朝野惶恐,因他交恶过多,一些人乘机上书,说天象多变,天意震怒,须大臣替身才能消灾,并责他为相九年,不能顺天应人,致使阴阳失调。成帝立即召他入宫,令他自裁,并赐牛酒(赐死的表示)。翟方进只得自杀以谢天下。成帝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亲往吊祭,进谥“恭侯”。后来反抗王莽的翟义是其子。
窦偁,男,字日章,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是后汉乾祐进士。 姓名:窦偁 字:日章 朝代:后汉、后周、宋 历任职务:单州军事判官、秘书郎、绛州防御判官、武宁军掌书记、西京留守判官、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右补阙、知宋州、开封府判官、彰义军节度判官、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效力主公:后周太祖、宋太祖、宋太宗 民族:汉 出生地: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 出生时间:公元924年 死亡时间:公元982年 享年:58
种放(955年—1015年),字明逸,号云溪醉侯,河南洛阳人,父种诩,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主簿。 七岁能写文章,精于易学。不应科举,父亡随母亲隐居终南山,讲学为生,撰写的《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等,人们很是称许。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推荐种放,种放推辞了。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兵部尚书张齐贤对皇帝再次举荐种放,种放仍旧推辞了。咸平四年(1002年),张齐贤任京兆太守,再次向朝廷推荐种放,种放应诏而面圣。而后数年中,种放奔走于朝廷与终南山之间,数次归山后又数次再度出山入仕。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正月,种放再次来朝觐见,陪祭汾阴,被授予工部侍郎。 种放晚年侈靡丧清节, 《宋史》记载:“颇饰盥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谏官王嗣宗参奏了种放,恰逢赦恩而停止。后种放再次辞官归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一月十九日,种放晨起,穿上道士衣裳,召门生一起饮酒,几巡酒后安然离世,终年60岁。上诏赠工部尚书。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住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1]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大力推荐寇准。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力主宋真宗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又挑选良将守边,量时制法,依次施行。 景德二年(1005年11月14日),去世,时年六十八,追赠太傅、中书令,谥号文简。著有文集三十卷,如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王继英(946—1006年),字继英,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北宋时期宰相。 早年依附于宰相赵普罢相,候补中书省小吏投靠襄王赵恒,授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宋真宗即位,历任引进使、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客省使,累迁枢密使。跟从宋真宗镇守澶州,参与契丹议和,进位检校太傅。 景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一,获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恭懿。 [1]
王绘,字质夫,生卒年不详,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进士(关于王绘中进士的时间,元好问《中州集》辛集第八“王太常绘”条下说是天会二年,但王绘的《大圣院记》一文中称自己为“皇统九年进士”,应从其本人之说),后仕至太常卿。 [1] 王绘以诗名世,其《武陟道中》一诗中有句云:“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薄要护霜云。”甚为人所称道。《中州集》辛集第八中录其诗一首,即《江天秋晚图》(《全金诗》卷八中则录此诗和前引《武陟道中》佚句),笔锋洗练,意境清新自然。《金文最》卷二三收其文一篇。另外,王绘还堪称注李白诗的第一人,曾有《注太白诗》行于世(元人于钦纂修的《齐乘》卷一《山川·济南山》“鹊山”条下即曾引其注云:“扁鹊炼丹于此”),惜未能流传下来。
【生卒】:?—799 唐京兆万年人。王崟子。代宗大历七年进士。德宗贞元中,累官至祠部郎中。八年,陆贽知贡举,础与梁肃佐之,号称得士,人谓之龙虎榜。迁秘书少监。十一年,授黔中观察使,兼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