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纳哈出(蒙古语:ᠨᠠᠭᠠᠴᠦ,鲍培转写:Naγaču;约1320年-1388年),元末明初名臣,官至太尉,属蒙古札剌亦儿氏。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初为太平路万户,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被俘,因其为名臣后人之故,好言劝降,不归顺,念其心系元廷,遂给予银两放归。元顺帝封其为丞相,后又封太尉,金山之战后降明,其子成为朱标、蓝玉亲信。 
张留孙(1248~1321)又名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生于1248年,羽化于1321年。张留孙是信州贵溪(即今江西鹰潭市境内)人,自幼从伯父学道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元朝道教领袖。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亡,张宗演应元世祖忽必烈召去大都,留孙从行。次年,宗演还龙虎山,留孙留大都,忽必烈授以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后来,他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历次加封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开府仪同三司。
耿介(1622-1693),原名冲壁,字介石,号逸庵,河南登封城关人 [1] 。康熙二十五年初夏(1686)受好友汤斌推荐,被封为少詹事,入值上书房,教授太子允礽书法。翌年,以病辞归,大兴嵩阳书院教育事业。康熙三十年(1693)病卒,终年71岁。有《敬恕堂存稿》。
景星(?--1910年):清末满洲正白旗人,字月汀。 历官户部员外郎、郎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江苏苏松常镇太粮储道。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督办军务处文案翼长。旋授陕西陕安道,二十三年迁长芦盐运使。后历任山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江西、湖北巡抚,补授福州将军。光绪三十三年任资政院协理大臣,襄办资政院开办事宜。继派充全国禁烟大臣。
屠寄(1856年4月15日—1921年8月14日),原名庾,字敬山,一字景山,又字归甫,别字师虞,号结一宧主人, 晚年更号无闷居士,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学家、史地学家、蒙古史学家、骈文作家,书法家。 光绪十八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和工部郎中。1888至1889年,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入其幕府,督幕文案,并帮助张之洞办理教育及书局事宜。1895年,经延松年将军奏派随赴黑龙江,查办漠河金矿事。自1896年至1899年,他主要待在黑龙江担任舆图局总办.屠寄担任总纂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舆图测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1899年3月,舆图告成,并由屠寄主笔撰写了《黑龙江舆地图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任淳安知县。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他积极倡议招练民团为响应,并于9月与其子屠元博等人率常州响应辛亥革命,常州光复,被推举为民政长。 
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卒谥文恪。学行醇洁,书法尤有名。他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赵之符 (1625~1686),字尔合,号怡斋,北仓村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
邹缉,字仲熙,自号素庵,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庚辰(按洪武无庚辰疑为二十一年戊辰一三八八,或建文二年庚辰一四oo)进士。永乐初人为翰林检讨,历官左春坊左庶子。精楷书。《列朝诗集、书史会要》 子邹循,宣德为翰林待中。
孝感人(今湖北孝昌县王店镇响堂村)。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正三品
姚夔(1414年-1473年3月7日),字大章,号损庵 。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明朝名臣。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中进士,次年授任吏科给事中,向英宗上陈时政八事,立见施行。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虏,姚夔果断建议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景泰初年,姚夔升任南京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礼部侍郎。英宗复辟后,被调往南京,不久又被调回,后累官至礼部尚书,掌管贡举。钱皇后去世后,姚夔不惧周太后的权势,力请钱皇后与英宗合葬,最终使明宪宗及周太后同意所请。后迁任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少保。成化九年(1473年),姚夔去世,享年六十岁,获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号文敏。姚夔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才干过人,每当朝议不定时,他总能一言立决,为朝局的稳固起到了重要作用。著有《姚文敏集》八卷。(概述图来源:浙江桐庐保庆堂今修姚夔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