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高承埏,明末藏书家、刻书家。字寓公,一字泽外、九遐,晚号弘一居士、鸿一居士。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祖籍山东嘉祥。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后来因在窦婴、田蚡争论中首鼠两端贬官为詹事,后来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
于永清,字太寰,青城县邵家庄(今山东高青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于永清先任乐亭县知县,再任浙江东阳县知县,然后提升为湖广道监察御史,再任宣大知府,再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真定。
余金(?-?)字贡之,内江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成化二年(1466年),余金登进士。成化六年,授长洲县知县,在任期间治理严政廉明。成化十年,召为监察御史。
李全忠(?-886年),字全忠,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朝末年藩镇将领。 门荫入仕,累迁棣州司马,迁卢龙军牙将。光启元年(885),围攻易州,为易定节度使王处存所败。带反攻幽州,迫使卢龙节度使李可举自焚而死。自称留后,继任卢龙节度使。 光启二年,去世。其子李匡威、李匡筹先后袭位,相继败亡。
李可举(?-885年) [1] 回鹘阿布思部落人。会昌五年,卢龙节度使张仲武出兵攻破回鹘,李可举之父李茂勋率众投顺唐朝,因其善骑射,性情沉毅,颇受张仲武的器重,积功封为郡王,御赐姓名。乾符三年,李可举继任卢龙节度使,割据一方。中和五年,部将李全忠反叛,遂自焚而死。
李崇(455-525年),字继长,小名继伯,黎阳郡顿丘县(今河南省浚县)人。北魏外戚大臣,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孙,陈留郡公李诞之子,文成元皇后李氏之侄。 初拜主文中散,袭爵陈留郡公,拜镇西大将军,历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历治八州,五拜都督将军,政绩显赫,战功卓著,堪称一代名臣。 孝昌元年(525年),去世,时年七十一,获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太尉公、雍州都督,谥号武康。
魏藻德(1605—1644),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直隶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人。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状元,授修撰。十六年以疏陈兵事召对称旨,骤擢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居位一无建白,仅倡议令百官捐助。次年,诏加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李自成破京师,被执,勒令输金,受刑而死。其人擅长辞令,有辩才,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然有才无德,又不能以天下为己任,想出治国之策。终至投敌后惨死狱中。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将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邓禹被拜为大司徒,封酂侯。旋渡河入关,多方招降,所部号称百万,一度入长安,后屡为赤眉军所败,以致全军覆没,逃归宜阳,被罢免大司徒。后拜右将军,更封高密侯,以特进奉朝请。明帝时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邓禹病逝,谥号元侯。
蒋德璟(1593-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椰,明末1625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已知入教明末论教思想家,中教名:阳地居士,西教名:阳玛诺。为艾儒略(1582—-1649年)入闽传教故交。“西阳玛诺”和艾儒略名下部分论教著述(以儒释耶)均为和德璟合作,著有《西方问答》《天圆说》《天问略》和部分“晋江景教堂辛”始发教书发。现存故宫中国最早地球仪(阳玛诺)为其仿制,另仿制望远镜佚失。泉州晋江福全人,入闽始祖为明开国授御守闽福全古城千户蒋旺,其父蒋光彦,也是进士出身,官至江山县知县,广东布政司参议,有武功政绩,配享晋江(今泉州)文庙先贤祠,因忤当事,弃职宦场,返乡归养。蒋德璟从小受到书香教育,受到父亲耿直性格的陶染,这对其以后成为明朝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无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