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继贞(?—1642年),字征尹,号萍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除大名推宫,升工部屯田司主事,迁兵部职方司。因谏刺魏忠贤数次被削籍。后拜兵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天津,督苏辽军饷,大兴屯田。学有根抵,工文章。《明史》有传。
李清芳(1700—1769),字同侯,福建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
李时芳,陕西人,万历二年(1574)二甲进士,时任户部主事,参与《万历会计录》的编纂。
李时升,河南省巩义市鲁庄桑家沟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自幼习武,饭量极大,臂力过人,武术娴熟,使用的刀剑武器甚重。
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天启年间进士,李邦华、吕大器推荐,任“左中允”。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崇祯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明亡后,蓄养多妓,有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后为给事高安所得,以奉吴三桂。康熙十年(1671年),与吴伟业同年去世。
李日芃(?—1655)汉军正蓝旗人,初籍辽阳,清初将领。太宗时,命以诸生入内院理事,赐五户。
李振祜(1777—1850),原名裕,字锡民,号仪叔,安徽太湖县城西树林冲(今城西乡)人。李长森长子,李振钧之兄。道光二十一年(1841)官至刑部尚书,主管全国的法律和刑罚。三十年十月十七日病故,终年73岁。帝闻讯“轸惜殊深”,诏按刑部例抚恤,予谥“庄肃”,祀名人祠,载清国史馆名臣传。葬北京永定门外回马店忠祜寺花椒馆,立有太湖李氏界址碑。
李成栋(?~1649年),字廷桢,号虎子,陕西人,一说辽东人,一说宁夏人, 明末清初将领。 李成栋少时跟随李自成部下高杰为盗,号“李诃子”,后随高杰归附明朝,累官总兵,驻守徐州。大明弘光元年(1645),满清豫亲王多铎和兵部尚书张存仁征江南,李成栋率所部剃发投降满清,并跟随清军攻打浙江、福建、广东,参加多铎和张存仁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擒杀南明绍武帝朱聿鐭,杀害反清势力陈子壮、张家玉(与陈邦彦并称“岭南三忠”)。大明永历二年(1647),授广东提督,加左都督衔。永历三年(1648)正月,李成栋与满清两广总督佟养甲不合,聚众反清归明,封惠国公。 大明永历四年(1649),李成栋出兵江西省,兵败坠水而死。
李廷松,祖籍江苏苏州。1906年12月18日生于上海,1976年8月11日卒于北京。少年时期即喜爱民间音乐,曾从琵琶名家汪昱庭学习,甚得其师器重。1924年,他参加了上海国乐研究会,1925年又邀集一些志同道合者发起和组织霄国乐学会并任会长。 是他修改了古曲《霸王卸甲》。把该曲风格展现淋漓尽致。
李实秀(?-?)河南省卫辉府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