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一字缙绅。洪武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曾建议根据史实,上自唐、虞、夏、商、周、孔,下至关、闽、濂、洛,据事分类编写一书,以便检阅。因直言敢谏,得罪重臣,被免官家居八年。其间杜门纂述,改修《元史》,又成《宋书》,删定《礼经》。建文初回朝,永乐元年(1403)迁侍读学士,任总裁官监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及《古今列女传》等书,升任翰林学士,极受信用。朝臣多嫉其宠,又因定储君之议,为汉王高煦所忌,被诬陷下狱死。善诗文,有《春雨杂述》、《解文毅公集》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谢杰(1541—1604),字汉甫,号白云漫史,福州长乐县人,谢士元从孙。万历二年(1574)进士,除行人司行人。曾出使琉球,谢绝其馈赠,琉球人为之立“却金亭”。擢光禄寺丞,历两京太常少卿,累迁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清四弊,陈三策,以汰兵之冒者,军民安堵。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后官至户部尚书。其著作有《使琉球录》六卷、《天灵山人集》二十卷、《杜律詹言》二卷、《顺天府志》六卷。传见于《明史》卷二二七、明何乔远《闽书》卷七七。(来源:福建历代刻书家考略·上册,2020-05)
党怀英(1134—1211)金代文学家。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冯翊(陕西大荔)。父党纯睦以从仕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于官。妻子不能归,党怀英遂为泰安州(今属山东)人。党怀英少年颖悟,师从毫社刘岩老,济南辛弃疾是他的同舍生。他曾试东府,取解魁,以后困于名场,遂放浪山水间,以诗酒自娱。大定十年(1170),擢进士甲科,调莒州军事判官,累任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与风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明昌元年(1190)迁国子祭酒,第2年,迁侍讲学士,又迁翰林学士。承安二年(1197)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简而不严,而人自化服。第2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大安三年(1211)辞世,卒年78岁。谥文献。 党怀英性情宽和容众,犯而不校。其诗、书、文皆名于世,“为一时文字宗主”(《归潜志》卷8)。赵秉文说:“本朝百余年间,以文章见称者,皇统间宇文公,大定间无可蔡公,明昌间则党公。于时赵黄山、王黄华俱以诗翰名世,至论得古人之正脉者,独以公为称首。”又说他“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党公神道碑》)。党怀英对如何作诗还颇有见解。赵秉文说:“吾闻竹溪党公论,以为五十六字皆如圣贤,中有一字不经炉锤,便若一屠沽子厕其间也。又云,八句皆要警拔极难。一篇中须要一联好句为主,后但以意收拾之,足为好诗矣。”(《归潜志》卷8)其作品《中州集》卷3存有诗65首,《全金诗》(《四库全书》本)卷8据《中州集》存诗65首,又另补1首;卷62又补1首。《全金元词》存词5首;《金文最》存文13篇。
费莫·讷尔经额(1784年-1857年),字近堂,费莫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晚期十大直隶总督之一。嘉庆八年(1803 年),讷尔经额中翻译进士,随后不久,担任妃园寝礼部主事。嘉庆十四年(1809年)调入工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升为郎中。 道光五年(1825 年),迁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次年升漕运总督。道光九年(1829年),调任山东巡抚。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国兵船紧逼秦皇岛,讷尔经额移驻天津筹防抵御英军。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讷尔经额镇压湖北白莲教和山东黄莲教起义,并组织团练、乡兵操练补充兵力。咸丰元年(1851年),讷尔经额对长芦盐业的管理与开发提出“官管私营,维持现状”的措施得到了清廷的肯定。咸丰三年(1853年),以直隶总督授钦差大臣,节制黄河南北各军堵截太平天国北伐军,解怀庆围。同年北伐军攻陷直隶临浼关,讷尔经额率领的军队损兵折将,粮草将尽,实力大减,退守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随后被革职,留在直隶随同办理军务。 咸丰五年(1855年),北伐军终因战线过长,后续接应不足和无巩固根据地而失败。讷尔经额被赦免出狱,改戍军台。次年,讷尔经额被释回后又奉命为道光帝慕陵守陵,为五品京堂候补。[4-5] 咸丰七年(1857年),讷尔经额病逝,享年73岁。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今天津蓟县)北魏大臣,著名学者。尼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同志齐名。幽州刺史胡泥推荐,征拜秘书著作郎,尚书令李冲举为国子祭酒,兼幽州中正。孝文帝元宏即位,出为幽州平北府长史,带渔阳太守,未拜,坐事免官。一生著书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建平太守郭瑗之子。郭璞自少博学多识,又随河东郭公学习卜筮。永嘉之乱时,避乱南下,被宣城太守殷祐及王导征辟为参军。晋元帝时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 ,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尤以“游仙诗”名重当世。
孟良,北宋名将,曾授朝散郎守殿中丞,致仕骑都尉。 孟良和焦赞是杨家将中两员都以勇猛著称的大将,常常一起出场,被称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孟良焦赞在历史上都有一点踪迹,但孟良没有史书的单独记载,只知道他的墓地在河北永清。
何诏(1460-1535),字廷,号石湖,浙江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工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出任永平知府,擢广西参政。嘉靖二年(1523)擢福建右布政使。嘉靖四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不久,召任工部左右侍郎,修会通河,如期竣工。嘉靖八年迁南京工部尚书。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致仕。嘉靖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太保。
纳哈出(蒙古语:ᠨᠠᠭᠠᠴᠦ,鲍培转写:Naγaču;约1320年-1388年),元末明初名臣,官至太尉,属蒙古札剌亦儿氏。为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初为太平路万户,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被俘,因其为名臣后人之故,好言劝降,不归顺,念其心系元廷,遂给予银两放归。元顺帝封其为丞相,后又封太尉,金山之战后降明,其子成为朱标、蓝玉亲信。 
张留孙(1248~1321)又名张宗师,是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名留孙,字汉师,生于1248年,羽化于1321年。张留孙是信州贵溪(即今江西鹰潭市境内)人,自幼从伯父学道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是张宗演弟子。元朝道教领袖。至元十三年(1276),南宋亡,张宗演应元世祖忽必烈召去大都,留孙从行。次年,宗演还龙虎山,留孙留大都,忽必烈授以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后来,他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备受宠遇,历次加封为特进、上卿、玄教大宗师、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