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薛蕙(1490~1539年),字君采,号西原先生,明朝大臣。南直隶凤阳府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 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 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 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 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1-2]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杨志诚(?-835年?),唐朝将领,831年至834年间任卢龙节度使,实质独立于朝廷。
李善(630—689年),鄂州江夏(今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人。唐朝著名学者,《文选》学的奠基人。 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风韵。颇有雅行,学贯古今,人称书簏。起家秘书郎,出为泾城县令。交接周国公贺兰敏之,拜崇贤馆直学士,兼任潞王(李贤)参军、沛王(李贤)侍读,得罪流放姚州。载初元年(690),去世,时年五十九。著有《文选注》《汉书辨惑》。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 ),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军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累拜司徒,封东郡公。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
史天倪(1187-1225),字和甫, 燕京永清(今河北永清县)人,蒙元将领。
元载(713年~777年),本姓景,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元载出身寒微,嗜好读书。性格敏惠,精通道学。 天宝初年(742年),考中进士,授新平县尉,历任大理司直、祠部员外郎,出任洪州刺史,迁户部侍郎、度支郎中、诸道盐铁转运使。唐代宗即位,交好权宦李辅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许昌县子,成为宰相。提拔理财名臣刘晏,判天下元帅府行军司马。协助铲除李辅国和鱼朝恩两个权宦,深得宠信,进封颍川郡公。志得意满,独揽朝政,排除异己,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大兴土木,逐渐引起唐代宗的厌恶。 大历十二年(777年),受到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坐罪赐死。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恢复官职,以礼改葬,谥号成纵。
高选,字朝用,号渭坡,陕西高陵郭下里(今鹿苑镇)人。
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三国志》无传。王经为农民出身,因得到同乡崔林的赏识,被提拔任官。其母说他太快出头会不吉利,但他平步青云,历任江夏太守、雍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蜀将姜维攻入陇西郡时,他率军出狄道城迎击蜀军,却被击败。被包围在城中,陷入穷途末路的境况。幸亏得到大将陈泰和邓艾的援助,合力击破姜维,才脱险。 此后,他被朝廷召回。不久迁司隶校尉、尚书。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提出进讨司马昭的计划。王经进谏,但曹髦不听;王沈、王业向司马昭告密,王经不从。司马昭弑君后,王经因未向司马昭告急,而和其母一同被逮捕并被处死。 
王用(生卒年不详),明中期官员,安丘人。1485年(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行人,不久升任监察御史。仗义执言,不阿权贵。因其面黑,被称为真铁面御史。后为夔州知府,以年老致仕,卒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