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元代雕塑家。字秉元。蓟州宝坻(今天津)人。先为道人,后忽必烈赐文阁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监卿,时称“刘正奉”。精于雕塑。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载:“元都胜境在弘仁寺西,建于元,相传为刘元塑像。飞殿乃玉皇大帝,右殿塑三清,仪容肃穆,道气深沉,左殿塑三元帝君,上元执簿侧首而问,若有所疑,一吏跪地而答甚战慄,一堂之中;皆若悚听,真称绝艺。”1317年,刘元奉旨塑青塔寺山门内四天王,1318年,塑香山寺四天王,阁下毗卢佛两旁各加塑菩萨一尊。曾随阿尼哥学两天梵相。为元大都(今北京市)东岳庙塑仁圣帝像及旁立侍女、中侍、丞相、介士、炳灵公、道士、仙官、武士、将军等。传宝坻广济寺的三大士像及诸天神也是刘元手塑。(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
关汉卿(约1220—约1300)元大都(今北京)人,号已斋。隶籍太医院户,在大都长期从事杂剧创作,与剧作家杨显之、演员珠帘秀等交往甚密。晚年曾居杭州。多才艺,能吟诗演剧,吹弹歌舞。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五种(一说十八种),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以揭露社会黑暗,抨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为主题,艺术成就极高。其散曲作品,现存套数十四套,小令五十二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马致远(约1250—1321后)元杂剧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清光绪《东光县志》卷十二“轶事”部分载:“元进士马视远(府志作志远一原注),以词曲擅誉,与关汉卿、王实甫齐名,人称马东篱先生(涵虚子词评)。”在东光县马祠堂村,有《马氏族谱》。该村有马致远墓碑,存有明人所绘马致远肖像。此说与《录鬼簿》所载之籍贯、生卒年等相近。存说待查。马致远早年追求功名,涉足仕途。约在大德年间,曾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隐居。其一生从事杂剧创作,久负盛名。所作杂剧,据《录鬼簿》等记载,有15种:《刘阮误入桃源洞》、《江州司马青衫泪》、《风雪骑驴孟浩然》、《太华山陈博高卧》、《冻吟诗踏寺寻梅》、《大人先生酒德颂》、《吕太后人彘戚夫人》、《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祖师三度马丹阳》、《孟朝云风雪岁寒亭》、《吕蒙正风雪饭后钟》、《孤雁汉宫秋》、《开坛闸教黄粱梦》(在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合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现存7种,为《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博高卧》、《青衫泪》、《黄粱梦》。另存散曲辑本《东篱乐府》1卷,计收小令105首,套曲17套。另据吕天成《曲品》等书载,他还著有南戏《牧羊记》,与人合撰《风流李勉三负心记》、《萧淑贞祭坟重会姻缘记》(以上两剧均已失传)。这些说法是否属实尚待考证。所作剧目以《汉宫秋》影响最大,与《岳阳楼》一剧至迟在元代末年即已传唱。后被译成英、法、德、日4种文字,流传海外。其剧作具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作品气势豪放。曲词典雅清丽。但也表现了向往仙道的思想。其艺术才能在元、明已得到公认,并为后人所推学,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来源: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名人大辞典, 1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