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至刚(1358—1427)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名钢,号敬斋,以字行。洪武中举明经,选侍懿文太子。历官礼部郎中、河南参议等。成祖即位,召为右通政使,进礼部尚书。首创迁都北平(今北京)之议。后坐事下狱,久之得释,降为礼部郎中。以私怨中伤解缙,反为其狱词连及,坐系十年。仁宗即位,复任左通政使,后出为兴化知府。卒于官。(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丘福(1343—1409)明凤阳(今属安徽)人。起卒伍,洪武中为燕山中护卫千户。建文初,从燕王起兵“靖难”。勇猛敢战,诸役皆为军锋,累立军功,迁中军都督同知。成祖即位,授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素与汉王高煦相交,劝太宗立为太子,未成。永乐二年(1404)加赠太子少师。六年,命辅导皇长孙。七年,受命北征本雅失里,于胪朐河遇伏丧师败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萧敬(1438—1528),字克恭,别号梅东,延平府南平县(今福建南平市)人,司礼监太监。自幼入宫服役,因聪明伶俐,被选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他学习努力,进步很快。天顺初年,任长随。
饶相,明朝广东大埔县茶阳镇人,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户部员外郎、户部广西司郎中、无为州知州、兖州府通判、淮安同知、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南昌太守、江西按察司副使等职。 
曹梅是明代南京户部郎中,正五品。
徐咸 (明)字子正。海盐人。
张梦蟾,为嘉靖四十年辛酉科举人,万历二年中式甲戌科三甲进士。次年授顺天府固安县知县。历升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进国子监祭酒俸。
李台(1527—?),字君佐,严州府寿昌人。嘉靖壬戌科进士。官至陕西副使。
高濂(约1538-约1590)明文学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曾任鸿胪寺官,万历时居杭州。工诗文词曲,又善鉴赏书画文物。其美学观点,注重艺术和文物的鉴赏,提出关于“闲”这一范畴,认为“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反对那些“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和“闲而博奕樗蒲”的闲暇观,强调以考钟鼎卣彝、书画法帖、窑玉古玩、文房器具为审美享受,或焚香鼓琴、栽花种竹,超出尘世、受用清福的闲暇观。又认为各种文物,“皆宇宙间神奇秘宝,终为造化收拾,安得流落尘世”。又说:“古云‘玩物丧志’,此非丧志物也。”(《燕闲清赏笺·叙古诸品宝玩》)提出以“天趣”、“人趣”、“物趣”作为审美范畴,认为三趣齐备,才是好画。“天趣者,神是也;人趣者,生是也;物趣者,形似是也。”强调绘画形似与神似的相互关系,指出“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气之中”,“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又从审美接受的角度,对“天趣”、“人趣”、“物趣”的审美效应作了概括,指出“生神取自远望,为天趣也”,“形似得於近观,人趣也”,至于物趣,则徒有形似,而无生动的联想,“故图画张挂以远望之,山川徒具峻削而无烟峦之润,林树徒作层叠而无摇动之风,人物徒肖尸居壁立而无语言顾盼、步履转折之容,花鸟徒具羽毛文彩、颜色锦簇而无若飞若鸣、若香若湿之想,皆谓之无神。四者无可指摘,玩之俨然形具,此谓得物趣也。”(同上《论画》)反映其重视神似和活跃的生命感的美学主张。著有《燕闲清赏笺》和《雅尚斋诗草》初二集,又有《玉簪记》、《节孝记》传奇各一本,《节孝记》一作马瑞兰作;又著有《遵生八笺》十九卷。(来源:中华美学大词典, 2000-05)
陈颐(?—1490)明苏州(今属江苏)人。字克养。 以善画名,初法杜堇,亦依范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精妙。 中情放浪,外状散逸,为祝允明所知。家贫从军南畿,得都 指挥郭鋐礼遇,从移淮阃为从事,专心绘事。弘治三年 (1490 年)归家病卒。郭鋐义葬于横山修竹坞,祝允明为 撰碑记。(来源: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