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种放(955年—1015年),字明逸,号云溪醉侯,河南洛阳人,父种诩,宋吏部令史,后调补长安主簿。 七岁能写文章,精于易学。不应科举,父亡随母亲隐居终南山,讲学为生,撰写的《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等,人们很是称许。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向朝廷推荐种放,种放推辞了。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兵部尚书张齐贤对皇帝再次举荐种放,种放仍旧推辞了。咸平四年(1002年),张齐贤任京兆太守,再次向朝廷推荐种放,种放应诏而面圣。而后数年中,种放奔走于朝廷与终南山之间,数次归山后又数次再度出山入仕。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正月,种放再次来朝觐见,陪祭汾阴,被授予工部侍郎。 种放晚年侈靡丧清节, 《宋史》记载:“颇饰盥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谏官王嗣宗参奏了种放,恰逢赦恩而停止。后种放再次辞官归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一月十九日,种放晨起,穿上道士衣裳,召门生一起饮酒,几巡酒后安然离世,终年60岁。上诏赠工部尚书。
种师中(1059年—1126年),河南洛阳人,世居住陕西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王,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1]
毕士安(938年-1005年),本名毕士元,字仁叟,小字舜举,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毕士安进士及第。宋太宗即位后,拜监察御史,出知乾州。入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宋真宗即位后,累迁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大力推荐寇准。澶渊之战时,支持寇准决策,力主宋真宗亲征。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后,又挑选良将守边,量时制法,依次施行。 景德二年(1005年11月14日),去世,时年六十八,追赠太傅、中书令,谥号文简。著有文集三十卷,如今已佚,《全宋诗》录有其诗
王继英(946—1006年),字继英,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人。北宋时期宰相。 早年依附于宰相赵普罢相,候补中书省小吏投靠襄王赵恒,授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宋真宗即位,历任引进使、左神武大将军、枢密都承旨、客省使,累迁枢密使。跟从宋真宗镇守澶州,参与契丹议和,进位检校太傅。 景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一,获赠太尉兼侍中,谥号恭懿。 [1]
王绘,字质夫,生卒年不详,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进士(关于王绘中进士的时间,元好问《中州集》辛集第八“王太常绘”条下说是天会二年,但王绘的《大圣院记》一文中称自己为“皇统九年进士”,应从其本人之说),后仕至太常卿。 [1] 王绘以诗名世,其《武陟道中》一诗中有句云:“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薄要护霜云。”甚为人所称道。《中州集》辛集第八中录其诗一首,即《江天秋晚图》(《全金诗》卷八中则录此诗和前引《武陟道中》佚句),笔锋洗练,意境清新自然。《金文最》卷二三收其文一篇。另外,王绘还堪称注李白诗的第一人,曾有《注太白诗》行于世(元人于钦纂修的《齐乘》卷一《山川·济南山》“鹊山”条下即曾引其注云:“扁鹊炼丹于此”),惜未能流传下来。
【生卒】:?—799 唐京兆万年人。王崟子。代宗大历七年进士。德宗贞元中,累官至祠部郎中。八年,陆贽知贡举,础与梁肃佐之,号称得士,人谓之龙虎榜。迁秘书少监。十一年,授黔中观察使,兼御史中丞。
字希杰,徐州彭城(今属江苏)人。宋太宗即位,补殿前指挥使。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目,力战,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历官殿前虞候、威塞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等。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有方略,治军甚严。轻财乐施。后坐违诏无功,出知襄州,未行,疾卒,赠太尉
王建封,五代将领。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少从军,仕南唐。以任侠骁勇知名。建州(今福建建瓯)之役,为先锋桥道使,以功拜信州刺史。福州(今福建福州)之役,与诸将争功,收兵先退,遂致败北。召为天威军都虞候。后因干预朝政,被李璟所杀。
王履,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约生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卒年不详,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尚在,昆山(今属江苏)人,祖籍魏博(今河北境内),元末明初医学家、画家、诗人。学医于朱丹溪,是其门人,尽得朱氏之学。
王好问(1517~1582),字裕卿,别号西塘,永平府乐亭双庙(今属河北唐山)人,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