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自号默翁,辽东中州集作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
阳休之(509年-582年),字子烈。北平郡无终县(今天津蓟州)人,为北齐知名大学问家。出身北平阳氏,北魏前军将军阳固之子。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出生,始任州主簿。阳休之隽爽有风概。少年勤学,热爱文藻,与祖鸿勋有往来。弱冠之年即有声誉。在北魏,历官中书侍郎。北齐天统年间阳休之为吏部尚书。凡所选用,才地俱允。武平六年(575年),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又领中书监。官至高阳太守。周武帝平齐,拜上开府,和州刺史。隋文帝开皇二年罢任,卒于洛阳,享年七十四岁。
卢文进(863—944 ),字国用(一说大用),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人。身高七尺,在幽州节度使刘守光部下为骑将。河东节度使李存勖攻占幽州时,率先归降,被授为寿州刺史。后梁贞明三年(917)二月,李存勖与刘鄩在莘县激战时,军士在行至祁沟关时发动叛乱,杀掉李存矩,被拥戴为首领。他率军反攻新州,又转而进攻武州,都未成功。此时驻守幽州的大将周德威调动军队,对其进行反攻,他连战连败,逃往东北,投靠契丹政权。 被任命为幽州兵马留后,仍统辖汉军。他将原来中原地区的百姓大批掠带到东北,从事耕种、纺织生产,使东北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史称:“契丹所以强盛者,得文进之故也”。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率其部下军队投奔后唐政权。被授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先后镇守邓州、潞州、安州等地,因其任职有方,受到兵民拥戴。石敬瑭叛唐为帝后,再次发动叛乱,率部南渡淮河,投奔南唐政权。李昪命他为宣州(安徽宣城)节度使,后官至左卫上将军等职。后逝于金陵(江苏南京)。 
官文(1798—1871年)又名儁,王佳氏,字秀峰,又字揆伯,满洲正白旗人,道光初由拜堂阿补蓝翎侍卫,擢荆州将军、湖广总督。咸丰十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同治三年,升入满洲正白旗,封一等果威伯,后历直隶总督、内大臣。十年,卒,优诏赐恤,赠太保,赐金治丧,遣惠郡王奠醊,祀贤良祠,谥文恭。著作《荡平发逆附记》。
白璧,字完珍,号琢庵。陕西清涧倒吊柳人,约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在世。祖父白廷禄,字君锡,家道殷实,乐善好施,有善人之称。父白似鹤,字洁夫,号松亭,亦乐于助人,万历间天灾频繁,民不聊生,其代人完税,周济贫者,不受偿还。白璧身材俊伟,尊老抚幼,遇有穷人,解衣以赠,众口称赞。14岁入乡学,隆庆元年(1567)中举,万历十一年(1583)就任定襄(今属山西)知县。定襄冤案甚多,其当机立断,将前拟处死的30余名无辜者免于极刑,释放有悔改表现者10多人,此举被誉为定圉乏夙;罗值大仉。民忠思乱,他发放食粮,多方抚救,活人不可胜数。且回赎卖于异乡的妇女,使之与亲人团聚。向招回的流民发放耕牛和种子,以振农桑。同时修葺学宫,扶助寒士,破格用人,深得民心。十五年(1587)因政绩斐然,升绛州(今山西绛县、新绛一带)知州。其董修水利数处,民得厚利,景仰备至。该州有一大片土地毗邻大道,荒草萋萋,贼盗出没,百姓叫苦不迭。白璧让官吏捐俸献款,广筑农舍,召人垦耕,盗息而民安。州民竖碑颂扬,并将新村命名为白家庄。父丧归里,哀贫恤老;资助族人,成家升学;捐款采石,加固县治后山土城,誉满故里。有诗文 。
于仕廉,字元贞,又说元淔,历任户部郎中,户部尚书,亦任胶东海防道,于仕廉关于胶莱海运所说:”东路若通,西路生意必减,故青(州府)、济(南府)大贾,不爱重贿,啖勘海使者,图寝其事。”
郑玄(128-200年),字康成,东汉经学家,高密县郑公村人。13岁时能诵读五经。21岁博览群书,精通历数、算术、图纬,被推为乡啬夫,管诉讼、收赋税。其家贫寒,仍自学不辍,常地请教于学官。
李巡(公元-189年),字不详,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宦官。当时在宫中,李巡与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北海赵祐都因为清廉忠正被士人所称赞,五人都生活在宫中小巷里,不和别人争夺威势权力。
萧有终(947~1005年),字道成,北宋将领。宋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人,雷德骧之子。
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把女儿嫁给司马昭。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谥号为景。 王肃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加以综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宣扬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宋真宗时,追赠司空。(概述内图片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