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周文王的次子,继父位统领周国。武王九年,开始伐商。兵到孟津(今河南孟县),八百诸侯自动会合,声震朝歌。武王十一年,统帅各方国部落,率领兵车300辆,冲锋兵3000人,甲士4,500人东进朝歌。周军与商军17万决战于牧野,商军阵前倒戈,纣王自焚,商灭。建周,即天子位,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南沣水东),大封建诸侯于天下,史称西周。在位19年。谥武。(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1994-09)
王安,明神宗皇宫太监,河北省雄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过明光宗的伴读,万历时由太监陈炬推荐,命为皇太子伴读。当郑贵妃谋立己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处于危机之时,多由王安保护。光宗即位,擢司礼秉笔太监,并劝光宗重用东林党人杨涟、刘一燝等人。光宗去世,熹宗即位,王安协助天启将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住哕鸾宫。魏忠贤、客氏得势后被杀。(来源:《上图古籍数据库》)
战国时燕国人。处士。为人深谋远虑。因鞠武推荐,得与燕太子丹交往。他荐卫人荆轲于太子丹,谋刺秦王政。为表明不泄漏谋刺秦王事,并激励荆轲,当即自刎而死。(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达海(1595年-1632年),觉尔察氏,赐号巴克什,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以地为氏,散秩大臣爱密禅第三子。   中国满族语文学家。   达海早年即通满、汉两种语文。清太宗(皇太极)时主持译述汉籍、记注国政的文馆。天聪四年(1630年),授游击。天聪五年(1631年),赐号巴克什。天聪六年(1632年),奉太宗之命,改进满族早期的文字老满文。   后因积劳成疾,未竟而卒,年仅38岁。   达海除了改进满文,对汉文亦有造诣,译有《大明会典》《素书》《三略》《六韬》《孟子》《三国志》以及《通鉴》《大乘经》等,为满、汉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因改造满文、翻译著述,被誉为满族“圣人”。 (来源:百度百科)
王言:汉族,王伟之子,江西兴国潋江镇人,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进士,官至知至诰。 天禧三年(1019),王言荣登进士榜,仕至太常寺少卿,赠金紫光禄大夫。子承父志,加官进爵,誉满芙蓉小山村。过了27年,到庆历六年(1046),王言的儿子王介也登上了进士榜,接着在嘉祐六年(1061),宋仁宗诏应科举贤良(制科考试,不同于进士考试),入围的十五人中,王介拔得头筹(苏轼得第二名,苏辙得第三名),官至秘阁校理、延康殿太学士。喜讯传来,整个常山城为之轰动,全城父老乡亲都为有这么一位杰出人才而欢欣鼓舞。从此,王介名声大震,成为王氏后裔和当地青年学子的楷模和典范。
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   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早年曾被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后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的幕僚。显德七年(960年),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相十年   。在此期间,赵普协助赵匡胤进行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重大措施。开宝六年(973年)罢相,出镇河阳三城。宋太宗即位后又分别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端拱元年(988年)两度拜相,其间主导策划秦王赵廷美谋反案,打压赵廷美与兵部尚书卢多逊   。晚年因病多次请求致仕,累授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师、中书令,封魏国公。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于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他为人刚毅果断,在宋初制订统一战争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百度百科)
魏武帝曹操(155年 —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一说本姓夏侯 (详见“人物争议”目录),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葬于高陵。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王昌(?~24年),又称王郎,是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 ,西汉末年历史人物。王昌初以卜相为业。自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以图大事。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西汉宗室刘林和赵郡豪族李育等人拥立王郎为皇帝,定都邯郸,史称赵汉。更始二年(24年)5月,刘秀联军攻破邯郸,王昌兵败被杀。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1311年),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任大汗(1307年—1311年在位)。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裕宗真金之孙、顺宗答剌麻八剌之子、成宗铁穆耳之侄。母亲是昭献元圣皇后答己,弟弟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1299年受命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1304年被封为怀宁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作为报酬,他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在中书省外另立尚书省,兴建元中都,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银钞”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11年初,海山驾崩于大都,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海山的所有改革措施未收成效便戛然而止。海山去世后,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汗号是曲律汗。(来源:百度百科)
刘永(?-27年),梁郡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宗室,梁孝王刘武八世孙。 [1] 王莽执政后,失去梁王继承权。更始政权建立后,恢复了梁王爵位 [2] ,建都睢阳 [3] 。此后,占据梁国,笼络关东势力,成为割据东方的霸主。更始政权灭亡后,自立为天子 [4] ,与光武帝刘秀争夺汉朝正统,在汉梁之战中连战连败。建武三年,为部将庆吾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