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梁启超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制的实施。梁启超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1917年,退出政坛。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梁启超一生前后创办、主编和领导的报刊达17种之多,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历史、法学、教育和文学做出过巨大的贡献。1896年在上海主办《时务报》,先后发表《变法通议》、《古议院考》、《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发表《新民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新史学》等论著,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自由、平等、爱国、利民、勇于进取等思想,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中国年轻一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梁启超退出政坛后,1918年前往欧洲游历,1920年归来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多本著作。他还创办《解放与改革》杂志,提倡唯心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晚年在清华研究院讲学。作为近代著名的报刊编辑,梁启超对编辑的道德修养极为重视。他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健全的舆论当有“五本”之说,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其中,真诚、直道、公心、节制是着眼于编辑的道德修养。梁启超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报刊编辑,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梁启超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方面。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具特色,世称“新文体”。他著述甚丰,自1902年起,凡七次结集刊行。目前通行的是他去世后三年(1932年)中华书局印行的《饮冰室合集》,共有一百四十八卷。 梁启超一生于目录学贡献卓越,代表著作有《西学书目表》,在分类、著录上有创新,类分学、政、教,实有“西学”、“政学”两类,这个分类体系,突破了被订为“永制”的四部分类体系,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我国新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此外,他对图书馆学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其藏书颇丰,“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来源:中国阅读大辞典, 2016-04)
何绍基(1799—1873)清文学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一作猨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历官福建、贵州等省乡试主考官及四川学政。触忤权贵,被罢官。自此绝意仕进,先后主讲济南泺源、长沙城南书院十馀年,晚年游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是一位正统派汉学考据家。又擅长书法。作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是“宋诗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其美学思想,强调“人与文一,是为人成,是为诗文之家成”。认为先学为人的真诚,“至于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阅历事物,真我自立,绝去摹拟,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要求在真诚中确立人的个性,然后发之文字。如果人与文不能达到一致,就应该通过“读书”、“明理”、“阅事”、“养气”等途径,培养“真性情”。由人成文,由人及诗。强调“真性情时刻流露出来”,并要求以“法度”和“工夫”来使真性情运用到笔墨上。“又性情是浑然之物,若到文与诗上头,便要有声情气韵,波澜推荡,方得真性情发见充满,使天下后世见其所作,如见其人,如见其性情。”(《与汪菊士论诗》)重视艺术的审美规律和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认为审美形象的思维特点,在于“无意”的行为和机到神来的想象。诗人要无“矜持惨澹之意”,无传世求名之意,否则,便会破坏艺术思维。至于“理”、“意”、“情”、“韵”,“又尚在可有可不有之间”,“则落笔时之超象外,与天游,举平日使尽气力,不离故处者,到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且绕指柔化为丹汞,直是一点灵光,透出尘楮矣!”(《跋董香光画册》)诗画的创作,应达到物我两忘、超以象外、寓形得神的艺术境界。反对脱离艺术想象的率直真实的描绘,认为这种境界,并非美的境界。“晨起日出,庭中诸花不如影好,何以故?花不如花影之浑成无垠咢也。然究之由小花无大气质耳。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又肯定以气质为美的艺术形象。反映其多样化的审美风格创造的主张。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来源:中华美学大词典, 2000-05)
朱筠(1729—1781)清代诗文家。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曾先后提督安徽、福建学政,充福建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以及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会试同考官。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如陆锡熊、程晋芳、洪亮吉、武亿、黄景仁、戴震、汪中、王念孙、章学城等,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爱才之名,盛传一时。朱筠博闻多识,尤好金石考古和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曾著《十三经文字同异》一书,未成。亦善书法,工诗文。 朱筠诗歌以登临览胜之作为多。艺术上深受李贺、韩愈影响,用语古朴拗折,取境奇崛幽峭,尤以古体诗表现最为明显。如五古《天齐庙》、《大定桥圯舟泊其下》、《龙翻石》,七古《瀛台和高东井韵》、《姚家门头舟行沙中作》、《登莲花峰绝顶见云城之异歌以记之》等等,都可见出这些特点。其近体诗也多经苦思锤炼,写得瘦硬峭拔,如:“鸺啼入夜知连树,虎迹侵晨候打钟。”(《打钟岭》)“隔年滩发青如滴,傍砢山桃红欲喷。”(《七星桥》)“蚴虬螭断滩中石,璀璨沙希岭上枫”。(《枫岭出福建界》)都给人以奇警不凡的印象。 朱筠古文深厚奥博,也取得一定的成就。《说文解字序》、《汉西岳华山庙碑跋尾》以及邵廷采、汪绂等人墓表均可为代表。著有《笥河文集》16卷、《诗集》20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1991-10)
字伯熙,亦作伯希、伯羲、伯兮,一字伯蕴,号韵莳,所居意园为其祖协办大学士敬徵旧邸,故世亦称“盛意园”;姓爱新觉罗氏。满族。满洲镶白旗。清宗室,肃武亲王豪格七世孙。母博尔济吉特·那逊兰保,有诗名,有《芸香馆遗诗》二卷。少慧,以博识能诗显名。光绪三年(1877)进士(一说二年,误),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益奋于学,讨测经史及中外舆地,尤详于本朝掌故沿革。历充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讲、文渊馆校理、国史馆协修等,累迁至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敢言事,数劾大臣,与张之洞、张佩纶等一时被目为清流。十年,授国子监祭酒,乃探求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奖勤励学,士习为之一变。十四年,典试山东。次年引疾归。居家考订古籍,品赏书画,并耽医理。甲午之役,欲复出,有所赞划,受阻。益郁郁寡欢,由是寄情山水。平生崇尚风雅,所交多一时文章魁杰,又喜奖掖后进,张謇、杨锐贡太学时皆出其门。与王懿荣交最密,同以精鉴赏名于时。又与缪荃孙、沈曾植探掌故,时号“谈故三友”。诗与宝廷齐名。每有撄心时艰,自伤失意之作,亦多归心园林,放情山水之诗。杨钟羲称其五古“奇伟警拔,雅似姜白石纪游诗,沉郁处亦复近杜”,近体“浏亮隽逸,倜然不群”,词则“雄放似辛稼轩”(《意园事略》)。陈琰亦谓“近体意味有极隽永者”(《艺苑丛话》)。陈衍则以为其诗“兴趣不及偶斋(宝廷),书卷时复过之”(《近代诗钞》)。有《郁华阁遗集》四卷,凡诗三卷,词一卷(词亦名《白山介词》);《意园文略》二卷,又撰《蒙古世系谱》。辑有《郁华阁金文》、《雪屐寻碑录》等。与表弟杨钟羲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附《作者考》三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四,杨钟羲《意园事略》(《续碑传集》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1997-02)
杨钟羲(1865—1939)原名钟广, 字慏庵;一字子晴,又字子勤, 亦作 芷晴,号留垞,晚号圣遗居士。正黄 旗汉军籍。出身世宦之家,为盛昱 表弟。少随父宦居武昌。光绪十一 年(1885)应京兆试,中举人,出翁同 龢、潘祖荫门下。十五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二十 年顺天乡试、二十一年会试考官。二 十五年,保送知府,分发浙江,在杭 州与谭献交,旋丁父忧,服阙,赴京, 二十九年荐试经济特科,不应。返 湖北,权襄阳、安陆知府。三十四 年,补授淮安知府,又授江宁知府。 清亡后,居上海租界,闭户著书,时 与沈曾植、李宣龚、陈曾寿、金蓉镜 等相唱酬。1923年,与王国维等同 被任命为溥仪南书房行走,返北京。 1933年东游日本,归国后受溥仪命 任奉天(沈阳)“国立博物馆”馆长。 1936年后息影北京。生平留意满 族文学。先与盛昱同辑《八旗文经》; 后撰《雪桥诗话》、《白山词介》,所论 甚广,而辑存满族作家诗、词尤富, 且备有清一代掌故,“皆有功满洲文 献之书” (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 录》。亦工诗、词。“诗以韵胜,故不 为奇倔,亦不貌袭唐贤,称心而言, 自然意远”,“气体清隽,措意婉约” (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词亦 俊雅,而往往讽议隐约,叶恭绰所谓 “深心托豪素”者(《广箧中词》),盖 今存诗词多1911年后所作,每关清 季故实,亦时寄遗老之思。有《圣遗 诗集》五卷,《雪桥词》一卷;撰《雪桥 诗话》一二卷、《续集》八卷、《三集》 一二卷、《余集》八卷;《白山词介》五 卷;与盛昱合辑《八旗文经》五六卷。 另有《留垞丛刻》八卷,《日知荟说讲 义》三卷等。生平事迹见《雪桥自订 年谱》(《中和月刊》1940年第一卷第 十至十二号、1941年第二卷第一、 二号)。(来源: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1997-02)
徐苹芳(1930-2011)考古学家。山东招远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从事汉唐考古学和宋元明考古学的研究。他主持的北京元大都的调查发掘工作,为中国都市考古学作出了新贡献。曾任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三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北京史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古藉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主要著作有:《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宋元明考古》、《中国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陵园和茔域》、《唐戏弄俑》。(来源: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沈榜,湖广临湘人。曾任内乡,东明、上元三县知县。万历十八年 (1590) 升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后又升任户部主事。他于宛平任内,留心搜求,汇总时事掌故,并依照署中档案等资料编成是书,共二十卷,记载了明代北京各方面的情况。(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