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梁翥鸿 ,陕西三原荫生,曾任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乾隆廿九年(1764年)任山东巡抚。曾著书《东廵金石録》行于世。
梁化凤(1621~1671) 字翀天,又字岐山,号沣源,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丰村)人,清朝著名将领。 顺治三年(1646年)武进士,参加讨伐姜瓖叛乱,平定山西。在南京之战中,击败郑成功北伐,官至江南提督、太子太保、左都督、三等男,卒赠少保,谥号敏壮。
林维源(1840.3.21 - 1905.6.16)字时甫,号冏卿,台北板桥人。幼时与兄维让同在厦门受教于陈南金门下,1862年返台,并与维让组林本源记。
杜堮(1764―1859年),字次厓,号石樵,山东滨州人。嘉庆六年进士,曾任职翰林院,外放顺天和浙江学政,调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兵部和吏部侍郎等职,加太子太保衔。杜堮聪明好学,精勤不倦,善诗、精通书画。一生勤于笔耕,著述颇丰,达17种之多,有《遂初草庐集》。1858年(咸丰八年)病逝,卒年九十六。咸丰皇帝亲往祭奠,赠大学士,谥文端,入祀贤良祠。
李鸿藻(1820年2月14日—1897年7月24日),字兰荪,号石孙、砚斋,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之一。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河南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被提拔为侍讲,深受西太后慈禧的信任,累迁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同治四年(1865年),再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年(1876年),命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历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调吏部尚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病乞假,旋卒,享年七十八岁,清廷予谥文正,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
李继贞(?—1642年),字征尹,号萍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除大名推宫,升工部屯田司主事,迁兵部职方司。因谏刺魏忠贤数次被削籍。后拜兵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巡抚天津,督苏辽军饷,大兴屯田。学有根抵,工文章。《明史》有传。
李清芳(1700—1769),字同侯,福建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
李时芳,陕西人,万历二年(1574)二甲进士,时任户部主事,参与《万历会计录》的编纂。
李时升,河南省巩义市鲁庄桑家沟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自幼习武,饭量极大,臂力过人,武术娴熟,使用的刀剑武器甚重。
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天启年间进士,李邦华、吕大器推荐,任“左中允”。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崇祯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明亡后,蓄养多妓,有八面观音和四面观音,后为给事高安所得,以奉吴三桂。康熙十年(1671年),与吴伟业同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