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庭[公元?年至一三零四年]字显卿,小字劳山,号寓庵,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来中原,改称李氏。生年不详,卒于元成宗大德八年世。祖时伐宋有功,积官漠军都元帅。平河西擒乃颜亲,获塔不合金刚奴。世祖卒定策,立成宗庭襄赞之功居多,拜平章政事,卒谧武毅。庭能诗词,词有寓庵饲一卷,《疆村丛书》传于世。
朱书(1654——1707),亦名世文,字字绿,号杜溪。世居宿松碎石乡朱家大屋。明末,朱父光陛为避兵乱,挈眷属,设馆授徒于宿松、太湖、潜山等县山区。1654年,朱书诞生于潜山县敢山冲,归葬于宿松县许岭镇滴露村彭田组梨花坞。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第三位君王。 苻坚容颜瑰伟,雅量瑰姿。极度崇尚汉文化,初任龙骧将军,后封东海王。在位时期,先是诛杀暴君苻生,后励精图治,开凿泾水渠,重用王猛、邓羌、苻雅、杨安、朱肜、苻融等人,实行汉化改革,得以集权中央,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促进文教发展与民族融合,推动五胡汉化进程,对汉文化的延续有所贡献。心怀“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之志,广施仁政 ,打压豪强,减刑免租,抚恤鳏寡 ,从谏如流,毕生以消除民族矛盾为己任,各族百姓对苻坚十分地爱戴 。随着国力日渐强盛,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诸国 ,降服化外蛮夷,使饱受战乱的华北再度恢复生机,攻占东晋的川蜀、襄阳等地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又遣吕光征服西域诸国,开拓五胡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苻坚未有一次屠城暴行。 建元十九年,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结束乱世。最终败给东晋谢玄率领的北府兵,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陷入混乱局面。 建元二十一年,为后秦主姚苌所害,临死前面不改色,姚苌逼迫其交出传国玉玺,苻坚言已将玉玺送晋国,誓死不让玉玺落入羌人之手,最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寺,终年四十八岁 。身后被三个国家共同追封谥号,尊上谥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庙号世祖。 后道教追封苻坚为神祇,逢瘟疫建祠避祸,称为苻家神,于每年正月初二以太牢祭祀。
孙岩(1339年-1418年),凤阳(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武将。早年跟随朱元璋,后跟随朱棣。最终因私杀人,夺爵安置交阯。永乐十六年去世,赠侯爵,谥威武。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以字行。 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的爷爷为名儒颜之推,颜师古的父亲为颜思鲁。 
郑善夫(1485年 —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弘治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谏南巡受杖。嘉靖初,起为南京吏部郎中。善书画,诗仿杜甫。著有《郑少谷集》《经世要谈》。
卢藏用(约664 - 约713),字子潜,唐代诗人,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刑部尚书卢承庆侄孙、魏州司马卢璥之子。 出身范阳卢氏。少以文辞才学著称,举进士,不得调,与兄征明偕隐终南山。长安(701-704年)中召授左拾遗,神龙中,为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以托附太平公主,流放岭南。与陈子昂友善,曾编辑《陈伯玉文集》赞子昂“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能属文,工草隶、大小篆、八分。书则幼尚孙(过庭)草,晚师逸少(王羲之),八分有规矩之法。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卢柔,字子刚,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至北周时期著名官员,出自范阳卢氏南祖,北魏骠骑府法曹参军卢元礼之子,母为贞孝女宗李令仪。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万荣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