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贾永,字云艾,原籍湖北均州,嫁为泰州丁柔克妻,著有《花雨缤纷馆词》。其《浣溪沙·寄外》有“君已天涯追杜牧,我犹清梦觅高柔”之句,表现出夫妇情深
爱新觉罗·董山(?-1467年),又名充善,明代建州女真部族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猛哥帖木儿的次子。明朝建州女真人,猛哥帖木儿之子。根据该《清实录》记载,充善有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因此,充善是福满的祖父,觉昌安的曾祖父,塔克世的高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胡守中,字伯时,号号文溪,祖籍江西吉水县,河南开封府归德州宁陵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明归德宁陵县人,军籍,嘉靖元年(1522年)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科进士题名录》)。据清康熙《宁陵县志·选举志·甲科》和《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记载,他先后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寻改监察御史,历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兼詹事,官至兵部右侍郎镇蓟北。行多不法,被劾弃市,年四十。
王家屏(1537年1月13日—1604年1月22日),字忠伯,号对南,山西大同府山阴人,明代中后期内阁首辅。万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辅助朝政。王家屏执阁六年,时间虽短,但给当时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贪权武断,“推诚秉公,百司事一无所扰”(《明史》);他恪尽职守,“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他注意处理同内阁诸臣关系,与同僚们和睦相处。万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内阁首辅。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王家屏病逝,终年六十八岁。王家屏曾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所以,在雁同、朔州地区民间以“王阁老”相称。著有《王文端公诗集》《复宿山房文集》传世。
沈俊,[清]字仰之,号叶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居虞山;家多名人粉本;间写花卉翎毛,风韵不凡。有岁朝清供图。《墨林今话》
迁浙江道御史,减漕州,禁私掲。 崇祯二(1629)年,帝召周延儒独对文华殿,长春与毛羽健,田时震合疏曰:汉臣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今召见不以师济,而以独侍,清间不以朝闻参,而以燕闲,更漏以沈,合门犹启。延儒贤者,必将行迹自远,不冒昧以就功名,如其不然,何以取于斯人而用之。 疏入切责,长春继而弹劾周延儒营私入贿,帝怒,逮下狱,不久押赴东市,科道力救,不听。大学生成靖之长跪会极门,从晨至暮,得已免死,戊边境卫所,不久大旱,与钱龙锡,易应昌,张凤翔,杜齐芳释放,当时有五君子之称, 弘光帝即位,起任湖广道,转太仆卿,南京失陷,领导义军。 隆武帝升右佥都御史,兼太仆卿,福州失陷,归隐,终年八十三岁。
李暹(?-),,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李承志之子。擢明经第,补婺州参军,历郑尉,俱以清节显。开元中以临察御史屯碛西,又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守边四年,为夷夏所服。十四年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历荆州都督长史。魏州刺史、太原尹,户、礼二部尚书,封魏县候。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病卒,年六十余,诏赠尚书右丞相,后谥“贞孝”。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18]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1]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2] 李时珍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南直隶、河南、北直隶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3-4] 被后世尊为“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1]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中后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李如松自少骁勇善战,师从学者徐渭。初承父荫授指挥同知,充任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升为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历任山西、宣府等地总兵官。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出征,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同年再授中军都督府佥事,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在平壤之战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碧蹄馆之战失利后与日军对峙汉城一线,随后派兵突袭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回朝,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战役中阵亡,终年五十岁。明神宗追赠他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并为其立祠祭祀
李在(1400—1487 [3] )明代画家。字以政,讳春谷,号龙波居士,福建莆田江口人。李在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农历三月初九,宣德中钦取入京,与戴进和周文靖(莆籍)等同值仁智殿,任宫廷画院待诏,88岁仙逝于京。其传世作品《琴高乘鲤图》原作藏于上海博物馆,图片被收入《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等权威史书文献,作为重要珍贵名画赏析。《临清流而赋诗图》为《归去来兮图》卷中的一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溪山云阁图》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