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汪琬(1624年~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鸿博,历官编修、户部主事、刑部郎中,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年近六十岁的归有光得中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一度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杨瑀(1285—1361),字元诚,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一年,年七十七岁。天历年间(1329—1330),擢中瑞司典簿。文宗爱其廉慎,超授奏议大夫,太史院判官。
杨循吉(1456—1544)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君卿,一作君谦,号南峰、雁村居士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应顺,字华仲,今河南项城市南顿上头村人,约生活于东汉中后期。章帝时,被举荐为孝廉,出任掌管政务文书的尚书郎,后转为“右丞”。
彭定求(1645年6月2日——1719年5月27日) [1] ,康熙十五年(1676年)状元。字勤止,一字南畇,今苏州吴县)人。康熙中会试廷对皆第一,援修撰,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幼承家学,曾皈依清初苏州著名道士施道渊为弟子,又尝师事汤斌。其为学〝以不欺为本,以践行为要"。生平服教最切者,尤仰慕王守仁等七贤,尚作《高望吟》七章以见志。又著有《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南畇文集》等。
张宗演 (1244年—1292年) ,字世传,号简斋,贵溪县 (今江西省贵溪市) 人。道教正一派第三十六代张天师,性渊静,少颖敏,年十九嗣教。
张元凯(约公元1554年前后在世)字左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前后在世。少受毛氏诗,折节读书。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再督漕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元凯胸次夷旷,寄情诗酒,著有《伐檀斋集》十二卷,王世贞为之序,比之于沈庆之、曹景宗。及元凯没后,世贞曝书,得其行卷,自叹知之未尽,复作诗以酹之,并序其集以行,此后始为诗坛所知。生平事迹见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四二《伐檀斋集序》。
孙谋,字燕贻,一字五城,明朝画家。
孙慎行(1565年~1636年)字闻斯,号淇澳。江苏武进人。明朝开国功臣燕山忠愍侯、全宁侯之后。外祖父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学家唐顺之。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之蕃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韩敬科场事发,孙慎行主张罢黜韩敬,遭到韩敬同党的攻击。辞官。熹宗继位,召回孙慎行,拜为礼部尚书。“红丸”事起,孙慎行上疏无效,遂以病辞官。魏忠贤组织纂修《三朝要典》,在“红丸”之案中,将孙慎行定为罪魁祸首。熹宗下诏将其革职,遣戍宁夏,还未起行,崇祯帝继位,才得赦免,命以原官协理詹事府事,孙慎行力辞不就。享年74 岁。著有《困思抄》、《玄晏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