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字燮公。清阜宁人。山阳文生。工诗,善绘事。有《草堂诗录》。
柴椿,山西太原人,元朝世祖忽必烈时期礼部尚书,同事梁曾,字贡父,燕人。祖守正,父德,皆以曾贵,赠安定郡公。曾少好学,日记书数千言。中统四年,以翰林学士承旨王鹗荐,辟中书左三部令史,三转为中书省掾。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佩银符。
杜良,字幼伦,与两位兄长一样,也有当世器局才干,被举荐为秀才,历任茶陵、新都县令、国王郎中令,迁涪陵、建宁太守。 杜良兄弟都仕途兴盛,州里把这作为美谈。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守中要在归根复命,“炼丹者,全天夺天地造化……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功圆神备,凡脱为仙,谓之丹成也。”指出“道本至无,易在其中”“易也、象电,其道之原乎;常也、变也,其易之原乎”“圣人所以为圣者,用易而已矣,用易所以成功者,虚静而已矣”等重要的道家易学的观点。
李敏中,[元]字好古,河南人。官至陕西行省郎中,工大字。
李应期,号泰寰,沂州人,万历丙辰(公元1616年)进士。任浙江宁波、绍兴司理时,审理的案件,“民以不冤”,升为御史。后任三晋巡盐、陕西巡按。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力很强大,他主张剿灭而不议抚,由于文武意见不一,愁累交加病死。
李思聪(1363-1398年),字仲谋,号石林,明朝杰出外交家,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筱塘村人。 [1] 公元1363年生,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中举;次年,赐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传旨、册封等事务)。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奉明太祖之命出使缅甸国和百夷;当时朝中大臣纷纷赠诗送行。归后,升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参)政。
李士传[元],字仲芳,蓟丘(今北京市)人。山水人物学李公麟,尤善摹徽宗墨戏。按养蒙集载有李仲芳,蓟丘人,谓与李衎同时,善墨戏。是否一人附注俟考。
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李显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元年(698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在通天宫复位。 [1] 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击败后突厥,使得唐朝再次开始长期控制漠南。 [2] 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3]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逝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定陵。
文矩(?—1323),字子方,长沙(今属湖南)人。吴澄在墓志铭中称他:文章歌诗,虽流宕尚气,有陈事风赋之志,惜未传而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