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历任客省使、枢密承旨、右卫将军、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扬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枢密副使等,后与慕容延钊不和,出为淄州刺史。 乾德四年(966年)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追赠为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葬于洛阳偏桥村。作为北宋初年颇有建树的将领,李处耘在宋朝初年削除割据、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治军理民的卓越才干。
李瑜,字梅若,广东大埔县党溪人。弱冠遍通群籍,受知学使惠士奇。雍正七年(己酉,1729)举人,雍正八年联捷成进士。历任广西思恩府同知、象州知州、北流知县、宁明州知州、广泗城知府等职。
李涛(898年-961年),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文学家,唐敬宗李湛之后。 李涛最初随父避祸于湖南,后于后梁任河阳县令。后唐时登进士第,累官右补阙、起居舍人。历仕后晋、后汉两朝,官至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成为宰相。后汉隐帝时被罢相。后周时起复为太子宾客,历刑部、户部尚书,封莒国公。北宋建立后,出任兵部尚书。建隆二年(961年),李涛去世,年六十四。获赠右仆射。 李涛能言善辩,言辞诙谐逗趣。为人慷慨有大志,以社稷为己任。又工于诗文,“笔札遒媚”,与其弟李瀚均以文学闻名。《全唐诗》《全唐文》《全宋诗》等均收录其作品。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李惟清(943年—998年),字直臣,下邑人,北宋大臣。曾任大理寺丞,荆湖北路转运判官,端拱初年(988),升任右谏议大夫。
李庚[清]字长白,侯官(今福州)人。善山水、草虫。代表作《图绘宝鉴续纂》
李寅[清]字虎候,号听松,仁和(今杭州)人。诸生,丙弟。善花卉草虫,工没骨法,秀润独绝。诗才清丽,工书。作有《清画家诗史》、《墨林今话》。
李传正,五代时期人物。 李传正,五代时期人物,李琼的祖父,官至涿州刺史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秘书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选为升王府僚,后迁太子舍人。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授《易》,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在地方大兴学校,培育人才。仁宗亲政后,他更受宠遇,最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成为宰相。晚年出知陈州、许州、永兴军等地,获封临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方蒙(1031-?),又名方达源,字逢原,又字有本,号晹川,晚号主敬翁,北宋严州桐庐人人,唐诗人方干九世孙。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与弟方鼎(方鼎1040-?,字应求,哲宗元祐六年进士)俱登进士第。而蒙尤有声。初授丹阳令,升至监察御史,元祐间(1086-1094年),为殿中侍御史,绍圣(1094-1098年)初,累升龙图阁学士。方蒙为于世封于正封门人,将于氏三代七人之文章,辑录成书,名《七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