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杜汉,字鸣皋,滕县人。乾隆庚子举人,官冠县教谕。
  杜桂 字元冲,号莘庵,清顺治十五年戊戌科(1658年)进士,城关镇寨子村人,曾任浙江省寿昌县县令,寿昌县民因逃避赋役,被前任县令追究罪名,不敢回乡的人很多,杜桂接任县令后,多方调停慰问,宣布既往不咎,招抚外逃人民还乡生产,同时精简冗员,紧缩官府开支,以减轻赋税,寿昌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后累升浙江户部清吏司主事,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员外郎,因议论朝廷封诰时未迎合皇上旨意,被降两级,辞职回家,再未做官。
杜敬,字行简,晚号夷门老人。元代至元、大德(一二七七―一三〇七)间汴(今河南开封)人。与张君锡、高彦敬、鲜于枢、赵孟頫友善。善鼓琴,知音律,尤长于书。喜蓄古人墨迹。(《杭州志》)
山东沾化人,明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鱼台、邯郸、祥符、仪封知县,擢兵部右给事中。天启初,投靠魏忠贤,列“十孩儿”之一,寻转左给事中。天启七年,晋太仆寺少卿。崇祯初应阉党案被贬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乱,逃回故里。 顺治元年,受王鳌永招抚,授顺天府丞。顺治二年,迁府尹。三年,以年已75岁告老。由于受到曹溶贪腐案牵连,贬为民,寻卒。
李长乐(1837-1889),字汉春,江苏盱眙人。因作战骁勇,擢千总,赐花翎,同治四年(1865年)赐黄马褂。历任湖北、湖南、直隶提督,被封为“勤勇大将军”,死后葬于扬州七里甸附近。李长乐生前在扬州购置宅院定居,去世后,奉旨安葬在西湖镇经圩村赵庄。
李金镛(1835年—1890年9月14日),字秋亭,号丽卿、 [19] [25] 翼御, [16] 出生于江苏无锡石塘湾陡门李巷村(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天授村)。清末官员、慈善家。 [25] 李金镛早年随父经商,后赴上海经商。咸丰十年(1860年),李金镛捐输得候补同知衔,投效淮军。光绪二年(1876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导义捐赈灾,安抚各地灾民,被提升为知府。光绪八年(1882年),吉林将军铭安因赏识他的才华,向上奏请,留他在吉林府任事,并让他担任了吉林府第一任知府。光绪九年(1883年),李金镛代理长春厅通判。光绪十三年(1887年),受李鸿章推荐,被调往黑龙江筹建漠河金矿,开中国官督商办金矿之先例,下设三厂,两年得金近4万两,缓解清政府当时的国库困窘。 [25] 光绪十六年八月初四日(1890年9月14日),李金镛因积劳成疾,在漠河去世,享年56岁,赠内阁学士衔,无锡、长春、漠河均为其立祠。 [25] 李金镛被称作 “兴利实边”的“黄金之路辟路人
李贻德[清](公元一七八三年至一八三二年)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 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年五十岁。少工韵语,治经长于诗。年二十六,以诗百韵投孙星衍于江宁,事以师礼。星衍晚年所著书,多贻德为之卒业。嘉庆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年)举人。贻德著有《揽青阁诗钞》、《梦春庐词》、《十七史考异》、《周礼剩义》、《诗考异》、《诗经名物考》……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 [1] 擅长骑射,爱好文史。贞观年间,先后任安州、徐州、扬州、相州和绛州刺史,封为越王。唐高宗即位后, [1] 历任左卫大将军、绵、相、蔡州刺史。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授太子太傅。嗣圣元年(684年),迁太子少保、豫州刺史。 [2] 垂拱二年,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兵败自尽,赐姓虺氏。开元五年(716年),重新陪葬于昭陵,追赠豫州刺史,谥号为敬
李蕡,广东嘉应州雁洋堡(今梅县雁洋松坪村)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科乡试中举,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科中三甲第32名进士。分发江西即用知县。晚年淡泊名利,返乡闲居。乡居期间,大力兴办学校;倾囊兴修水利,组织当地民众修建了长达数里的灌溉水圳工程,改善松坪村农田受旱的面貌,深得百姓赞许。
李经世(1626—1698)明未清初禹州白沙人,字孟常。父果琦,其叔果珍无子,以经世为子。经世性庄重,甚得名人王则古器重。州人任应辰抢劫白沙,果珍事先闻风远避,州守得知此情,疑果珍通贼,囚于狱中。经世怀冤难平,申诉辩白,终得平雪。清朝建立后,李经世为禹州生员,重修白沙书院,竭力助人向学,多赖成就。后经世患病,拒绝就医,遂作《逍遥歌》二章,并自整衣冠,就枕而逝。年72岁。著有《一得录》、《录乐录》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