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李皋(733年-792年4月6日 [1] ),字子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唐朝宗室名臣,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曹恭王李明的玄孙 [2] 。 李皋出身陇西李氏曹王房 [3] ,自少补任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752年),嗣封曹王。历仕都水使者、秘书少监、衡州刺史、湖南观察使、江南西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贞元八年(792年),李皋猝逝,年六十。追赠右仆射,谥号“成”。后加赠太子太师。 李皋曾平淮宁叛藩李希烈之乱,练兵积粮,使淮西吴少诚畏服。性勤俭,能知人疾苦。为人多智数,常运心巧思,制造改进车船、欹器等。 [4] 《舆地纪胜》等录有其诗。
李珪(725-784年),原名李沚,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五子,母为王美人。 [1]
李法,字伯度,东汉南郑人也。 [1] 汉桓帝时为侍中、光禄大夫。
李沂(1555—1606),字景鲁,号太清,湖广武昌府嘉鱼县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改庶吉士。十六年,授吏科给事中。拜官甫一月,以劾东厂太监张鲸廷杖削籍。家居十八年卒。沂著有《中秘草》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李朝阳(1652-1738年),字宰玄,号衮榕,泉州安溪湖头人。康熙帝任命为河道副总督,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 始终如一,与李光地为同族兼挚友,受其提携,辅佐李光地行使各项职权。他为政席仁,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广受众人爱戴。
李应辰(1860-1922),又名应时,字宗聘,祖籍同安李厝。从小好学,热衷武功。 1883年参加淡水厅武学考试获第5名,1891年中举人。189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后,次年5月日军占领台湾,他率淡水壮丁500人,与日军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游击战,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在龟仑岭炮战中受伤。后离开淡水,定居厦门。
李应奎,字文焕,陕西白水冯雷庄人,嘉靖十九年(1540)中乡举,任山东阳信知县。
李孚青(1664-1715)字丹壑,合肥人(作永城人误),康熙十八年己未归允肃榜三甲31名进士,(四库总目提要云:年未四十而殁。但孚青中进士为康熙十八年,集中所收诗,迄于康熙五十八年,中间巳隔四十一年,可见已自相矛盾,故不从)父天馥,官至大学士。孚青年十六,中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人呼为黑头公。孚青著有野香亭集十三卷,《四库总目》所收为自康熙三十七年至五十八年之诗,按年分卷。传详见《广清碑传集》。其父墓志见韩菼撰《李文定公天馥墓志》。
李士淳(1585年—1665年),字二何,1585年出生于梅州松口洋坑村祥安围。自幼聪明过人博览诗书,十一、二岁即能下笔成文,潜心经史造诣颇探,为时人所赏识。19岁时考中秀才。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在省城广州乡试中高中头名举人荣获“解元”称号。中解元后开设“五龙馆”教授生徒,四方来学者多所造就,振兴了梅州之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并荣获会魁,选任山西省翼城县知县,在任上捐出俸银建“翔山书院”亲为讲学,任中翼城文风大振,士子中举者20人,其中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其建立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1635年)调任山西曲沃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出俸银100两为该县诸生作赴乡试考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考中“榜眼”,人誉其为“岭南夫子”。由于其在两县政绩卓著被荐贤参加殿试,召对称旨,钦取第一,授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充东宫侍读,在任时积极建言皇帝甄别群臣,优者超攉,劣者处治。 李自成攻陷京都后其携太子潜身归里,数次组织勤王之师均未实现。1645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其被任为詹事府詹事,积极从事反清复明。1646年3月福州隆武朝廷陷落。其见反清复明无望遂遁入阴那山中潜心著述,著有《古今文范》、《三柏轩文集》、《燕台近言素逸言》、《质疑十则》、《诗苑》等。后人把崇祯戊辰同榜潮州进士李士淳、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粱应龙、杨任斯、陈所献八人称为“戊辰八贤”。因病卒于1665年。
李土林,生年无考,卒于1855年,字文峰,阜阳县方集(今属阜南县)人,清末捻军将领,后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