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玉树,生卒年不详,字德润,号荫堂,清代陕西武功人,乾隆间进士,曾先后任清平知县、峄县知县、胶州知府、济宁知府、云南临安知府。后积劳成疾病故于任所,归葬家乡武功。
张玉堂(1794—1870年),字翰生,号应麟,归善人。籍贯循州(具体不详)。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任职于香山(今中山市),担任右营都司之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调到前山(今珠海市前山乡),任营都司之职。终老于香山,故又自署香山人。
张燮(xie)(公元1574—1640年)字绍和,自号海滨逸史。他天资聪慧,10岁通五经,兼览史鉴百家,年轻时,文章诗歌名噪一时。张燮20岁中举后,从父亲张廷榜被无故“罢官”的一事中,深感官场竞争的剧烈。于是无心仕途,不再进京考进士走做官的路,而是定居镇江(石码镇)侍奉父亲。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何乔远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著有《文集》和《东西洋考》、《群玉楼集》,刊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
张涵,明代末年学者,字凝之,桃浦厂头人。平时研究兵法韬略。史可法守扬州时,聘为礼贤馆士,后委标下都司。张拟防范应急措施,获得嘉奖。升任内营游击,行参将事。曾受命至江南募饷,克尽其职。清兵攻扬州,张分主北门防务。一日获悉有饷船被清兵截于高邮河,张亲率数百人前往接应。刚抵达,忽报扬州已被攻陷。所带部队四散,张至扬州城下恸哭,登上一民楼,观察城内动情。清兵踵至,未敢加害,后一队长来监坐楼下,命士兵推张下楼,张以臂挽梯栏拒之,清兵即以刀砍其臂,臂断骂不绝而亡。生前著有《碧烟小草》。
张步瀛,清代诗人、学者。字莲洲,无锡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副贡。通经史、历算。晚年专心六书,不满毕沅《释名疏证》,因作《重笺》,又为《释名求音》,未竟而卒。其诗多写景抒情之作,闲淡自适,风格清秀。著有《醉墨轩诗钞》。
张标(1860-1927)山西榆次人。武生,投抚标军,得张之洞赏识,历随至广东、两江、湖北。监修江阴江防炮台,赴日本考查军政,督修汉口后湖堤工,创办汉阳兵工厂。赏“壮勇”、“奇穆钦”巴图鲁勇号。历官松潘总兵、陆军第八军镇统制官、湖北提督加陆军副都统。宣统三年,武昌新军起义时,率卫队抵抗,战败被革职。再充湘豫鄂援军总司令,驻保汉口。禁卫军及北洋军南下进攻武汉新军,督部为先锋,克汉阳,复原官。反对共和,辞官后东渡日本,归国后筑张园于天津隐居。六十八岁卒。溥仪曾在天津张园居住。
张望,东晋文学家,曾任征西将军,生卒年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十二卷,已失传。仅存鷿鸐赋,赞美鷿鸐泛然任性、遨逸无虞的生活,寄予自己逍遥江海的意愿。
八极门第四代宗师张景星,字拱辰,直隶沧县东南乡罗疃村人(现河北孟村县),职业武师。自幼随父张克明,习八极功艺,深得八极精奥,其枪法出神入化。八极拳、六合大枪之法也得师兄黄四海的奖掖。 他后继承父业掌罗疃张家八式房,他与师兄黄四海共同培养了王中泉、李书文、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名徒。
张文宣(?-1895),字德三,安徽合肥人,统领庆军总兵吴长庆屯驻江浦、江阴,张文宣被荐入营为哨官。
张敬修(1824年-1864年),字德圃,亦作德父。广东东莞县莞城镇博厦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园主。张敬修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后因抓获了计谋叛乱的首领,升为县同知。后任知县,知库。1853年,因平叛农民起义有功,升为广西按察使。随后为江西按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