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刘荫,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县)人。明景泰五年甲戌科进士,以进士出任刑部主事。
刘维翰,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
刘珊,字玉声,号桂溪,副贡生,授直隶州同知,加二级,诰授朝议大夫,生康熙二十年(1681),卒乾隆二十七年(1762),行实载县志。
(1738—1797)清江苏宝应人,字又徐。乾隆四十二年贡生,官郁林州判。镇压贵州兴义苗民起义,任襄理军储之责,中炮卒。有《粤西金石录》、《甓斋遗稿》。
刘淑愈(1796—1863) ,字亦韩,山东费县毛家河人。幼时家贫苦读,曾为猪倌。
刘荣黼(fǔ) [清](一七七四至一八五四)字春舫,一字矩堂,晚号怡云老人,云南大姚人。
清著名藏书家。字舜辉,一字疏雨,号秋崖。南浔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贡生。后弃举子业,远游湖广、安徽等地,以藏书自任。上至都门,下至海舶,听说有善本,则沿缘而购求。自楚地归来后,与张鉴谈杭州赵昱、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羡慕其藏书之富,遂大力搜罗古籍。乾隆壬子年间(1792年以后),卢文弨“抱经楼”、吴焯“瓶花斋”藏书流散四方,他左右收之。湖州多书贾,乡居多以卖书为业,他出则扁舟孤行,举凡平江远近数百里之间,书籍大部分归于他。前后所收书达10余万卷。藏书之富,除“天一阁”、“瓶花斋”外均不能比。藏书楼有“瞑琴山馆”(一作眠琴山馆)。购来的书籍,真伪参半,鉴别不易,延请著名学者张鉴、范锴等为他鉴别、整理古籍。当时学者有路过他家者,以观览他的藏书为荣。学者严可均阅览过他的藏书后,赠有“君家疏雨吾好友,积书之癖与吾同”的诗句。邑中诸多知名学者,如杨凤苞、施国祁、范锴、邢典、张鉴等,皆贫无书,大半借其所藏图书,得以考订和著述。撰有《瞑琴山馆藏书目》。钱大昕、黄丕烈等为其《访书图》题诗,钱大昕曾准备为之作《瞑琴山馆藏书记》,未就而闻其病故。故后,其子尚幼,藏书无人管理,嘉庆十四年(1809)其子为书贾所惑,举所藏之富,尽流于他人。藏书印有“疏雨重习”、“老来徒费买书钱”、“瞑琴山馆珍藏”等。著有《楚游草》、《楚游续草》、《听雨轩稿》等。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鉴、范锴、计深、蒋履泰等学者,在《瞑琴山馆藏书目》和书贾帐簿的基础上,重编《南浔刘氏瞑琴山馆藏书目》4卷。
刘曙(?—1647)字公旦,号稚圭;长洲(今苏州)人。崇祯癸未进士,授南昌知县。
刘廷玑(1653—1716)[1-3] ,字玉衡,号在园,先世居河南开封,后迁辽阳,隶汉军镶红旗。 曾任内阁中书、浙江括州(今浙江丽水)知府、浙江观察副使。晚年调任河工,参与治理黄河、淮河。
刘康(?―前23年),汉元帝刘奭次子,汉成帝刘骜异母弟,母傅昭仪 [1] ,其子为汉哀帝刘欣。封定陶王,死后谥号恭(或作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