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顾时(1334年—1379年),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滕国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顾时投靠明太祖,成为起义军的一员,累积战功升任元帅。其后参与了平定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随徐达北伐元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济宁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随傅友德征伐明夏。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随李文忠征伐北元,以疲惫之军战胜北元军队,大振军威。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镇守北平。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去世,追封滕国公,谥襄靖。
额尔登萼,字思胥,满洲旗人。官都察院笔帖式。有《废村诗稿》。
韩鑅(1729-1804),贵州毕节人,清朝大臣。韩鑅历官几十年,关心百姓疾苦、声扬远播,齐、楚、吴、豫之间,人皆称赞。
韩谦,韩盛之子,袭爵临湍县开国子。
韩观(?―1414年),字彦宾,凤阳虹县(今安徽泗县)人,高阳忠壮侯韩成之子,明朝将领。
韩源(生卒年不详),字逢之,号乾宇。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小田村人。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公元1595)乡试第五名,万历三十七年已酉科(公元1609)礼记魁。崇祯元年戊辰(公元1628)进士。授河南郾城令,调固始,擢礼科给事中,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失上意被罢归。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起礼科给事中,升吏部都给事中太仆寺卿,管通政使司右通政事致仕。
陆世仪(1611年9月6日——1672年2月18日)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100余卷。
陈继之(?-1403年),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上疏僧人占田过多,“以江南僧道多占腴田,蚕食百姓,乃奏请僧道人给五亩,余以赋民”。燕王朱棣起兵发难时,他“疏陈备御六事,复请擢徐增寿以阻击逆谋”,建文帝未予采纳。朱棣即位后,被杀。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一说桂平)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军事将领。原名“丕成”,后被洪秀全赐名“玉成”。陈玉成十四岁作为童子兵参加太平军,充当罗大纲之卫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任左四军正典圣粮,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清咸丰四年)在二克武昌之役中一战成名,升为殿右三十检点。其后,陈玉成转战湘、鄂、赣、皖、豫、苏、浙各地,在浦口、三河、丹阳等战役中取得大捷,参与两破江北、江南大营之役,解除天京之围,期间因战功卓著而于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清咸丰九年)受封“英王”,与李秀成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支柱,与石达开并称为太平天国两大“勇猛王爵”。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年,清咸丰十年)秋,陈玉成奉命攻湖北以救安庆,翌年在安庆外围与清军激战,但安庆最终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今安徽合肥)。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年,清同治元年)四月,庐州失守,陈玉成突围后受苗沛霖之蒙骗,北上寿州(今安徽寿县)与苗沛霖会合,反被苗沛霖擒获交给清军。在押解京师的过程中,清廷下令就地正法,陈玉成遂在河南延津被凌迟处死,享年二十七岁。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