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清]字道登,号杏墅 [1] ,广东嘉应(今梅州)人。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举人,官徐闻县教谕。生有夙慧,白天文、乐律、医经,至丹青、篆刻,无所不通。为诗文操笔立就。著退学轩诗稿。《嘉应州志、广东通志艺文略、玉壶山房诗话、岭海诗钞》
绰罗斯·脱欢(?—1439年),又译托欢。明代瓦剌贵族首领。顺宁王马哈木之子,额勒伯克汗外孙。据《蒙古源流》等记载,原名巴噶木(一说此为其父名)。因被东蒙古阿鲁台太师俘为家奴,覆于玺下,故名“脱欢”(锅之意)。后由其母萨穆尔公主求情,获释,返回瓦剌。永乐十六年(1418年),袭父爵为顺宁王。渐兼并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孛罗属众,统一瓦剌诸部。屡败亦力把里歪思汗,并收服乞儿吉思,连结哈密及女真、兀良哈诸部。宣德九年(1434年),袭杀阿鲁台,悉收其部。基于当时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内部局势不够稳固,迎立成吉思汗后裔脱脱不花,并以女嫁之,自称太师(或丞相),居漠北掌实权。继征服开平以北的哈喇沁等部,进一步控制东蒙古。其人马逐渐深入漠南北部哈喇莽来(即广武镇,今二连浩特北)和沙净州(沙井和净州,今呼和浩特北)一带。正统三年(1438年),与脱脱不花共同率军讨阿鲁台所立阿岱汗及其丞相朵儿只伯,占领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与明廷关系甚密,部属屡受封爵,并通过朝贡和大同马市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交流。一说为东蒙古正统势力遣人刺杀。
寿同(?~?),字弘毅,同畏吾氏人,居住绍兴。元元统元年,(1333)癸酉科蒙古色目人榜(右榜)同同榜进士第三人。
纳陈孙仙童之女。至元二十年(1283年),纳为皇后,继察必皇后守正宫。
[明](释来复一三一九至一三九一),僧,字见心,号蒲庵 [1] ,俗姓黄。一作豫章丰城(今江西丰城)王氏。洪武初召至京,除僧录寺左觉义,诏住凤阳槎牙山圆通院。工书,似赵孟頫。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被凌迟,卒年七十三。《书生会要、列朝诗集》。
韩若愚(1263—1330),元保定满城(今属河北)人,字希贤。仁宗时累官刑部郎中、参议中书省事、户部尚书。因得罪丞相铁木迭儿,被贬,除名归乡里。 泰定元年(1324),复起为刑部尚书、侍御史,后出为河南行省左丞,参预文宗夺取皇位之谋。天历三年(1330),迁淮西江北道廉访使。旋病卒。
[元](约公元一三四0年前后在世)字文廷,安成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末前后在世。至顺中(公元一三三一年左右)进士,授临江录事,有善政。至正中,与修宋史。官至翰林修撰,出知沔阳府。闻著有春秋通旨,又工诗,有客窗集,《元诗选》并传于世。
陈煜,嘉靖年间工部虞衡司主事,力主废除浙江南关繁苛商税。后升员外郎,并奉命督修永陵,劳绩显著,迁升正定知府。
陈礼(1581-1655),出生于明万历九年(1581)二月二十口。祖籍浙江省开化县。祖父陈履英为神电卫城的卫军,退役后择居电城镇(今属广东省茂名市),陈礼出生于该镇。父陈余庆,徙居水东镇,家境贫寒,以卖豆浆度日。后父丧,陈礼更无所依靠,与母亲相依为命。但陈礼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赋诗吟对更为所长。县文学刘维蕃甚为疼爱,助其读书,并招为婿。
陈硕,字伯玉,号芝溪生,书法家,1968年10月生于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别署有:静斋、静芝、了一、石阜、木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