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杨衡,字仲师,吴兴人,唐朝文人,传世诗集有《唐才子传》。
清光绪七年(1881),三十一年(1905),宣统二年(1910),三任砖坪厅通判,生性刚直,为官清廉,多与地方势力不和,故有李牦牛浑号。据乡老口碑,第三次任通判是专为与地方势力作对而至。光绪七年李聪备荒,劝捐义谷6000余石,建9仓储之,并于厅城西门外创设养济院1所,置稞20余石,以养孤贫。宣统二年复任通判时,随带轿夫王大班,于东街创建轿铺。任内修纂《砖坪厅志》两卷。 因积劳成疾,于宣统三年(1911)四月下旬,病逝砖坪官邸,遗骸安葬新都县。
李士元(1587~1638),字德一,号青屿,金乡县羊山镇公子楼人(今属韩楼村)。万历壬子年经魁,万历已未四十七年(1619)进士,初任武清县知县。武清县近于京畿,多太监乡居此地,在朝里仗着皇帝青睐,狐假虎威,横行乡里。士元不避邪恶,依法立约三章禁之,对触犯者,严惩不贷。内监喊冤,递进谗言,打击抑制了官宦们的嚣张气焰,故把他调至固安县。然而,他刚正不阿,常忤知府的旨意,又暗揭台使的弊政,被降职为南京锦衣卫知事。后出任河南省汝宁知府,关心僚属,爱民如子,严惩贪赃卖法之徒,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欢迎。士元为官近二十年,正直廉明,两袖清风,无有积蓄,囊中空空。岁余归里,家贫如洗,无钱办理丧事,乃致哀痛过甚,咯血骤发,随卒,年五十有一。
李咸(100~175年),字元卓(一字元贞),汝南郡西平(现河南省西平县)人。东汉时期名臣。 举孝廉出身,除郎中、光禄茂才,迁卫国公相,授高密令。迁徐州刺史,转渔阳太守、度辽将军,迁河南尹,汉桓帝即位,拜尚书令,以公事策免。起为将作大匠、大司农、大鸿胪、太仆卿。汉灵帝建宁四年(171)任太尉,以疾辞官。 熹平四年(175),去世,享年76岁。
爱新觉罗·敦敏(1729—1796)清代文人。字子明。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理事官瑚玐长子。乾隆十三年(1748),出继辅国公经照为孙。三十一年(1766),授右翼宗学副管。四十年,(1775)升总管。四十八年(1783),因病告退。生活不快,常与弟敦诚及友人饮酒赋诗,诗多悲慨忧愤,有“短擎独对酒频频,积闷连霄百感生”;“无限幽栖意,临风一怆神”;“秋事无端剩暮蝉,王孙芳草倍凄然”之句。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为挚文。著有《懋斋诗抄》。(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恩承(?—1892年)叶赫那拉氏,字露圃,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以笔帖式历礼部郎中。随僧格林沁剿捻军,赏四品京堂。授侍读学士,任太常寺卿。光绪元年,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擢都察院左都御史、正蓝旗汉军都统,迁礼部尚书。十年,迁刑部尚书,调吏部,协办大学士。授体仁阁大学士。十三年,命赴广西、湖南、河南按事。十五年,转东阁。十八年,卒,谥文恪,入祀贤良祠。
徐缙(1482-1548),字子容,号崦西,俗呼“徐天官”,直隶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东河)人。明朝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并经筵日讲。因“黄精白蜡敬寿”行贿而削籍,著有《徐文敏公文集》五卷,《经筵讲义》六卷。
明饶州府乐平人,字孟昭,一字孟德。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御史,改礼科给事中,累官国子祭酒。为人方正简默,清慎不阿。有文集。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一说洛阳人 ),唐代著名诗人。祖先世居洛阳 (今河南洛阳),少时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刘昫 (xù)(887—947年),字耀远,冀州归义县(今河北省容城县)人。五代时期政治家。风仪优美,勤奋好学。后唐庄宗时,出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唐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唐废帝即位,授吏部尚书,迁门下侍郎 。身在相位,不习典故。后晋建立后,出任东都留守。开运年间,拜司空、同平章事,管理三司事务。身患疾罢,以太保致仕。后晋开运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岁,成为《旧唐书》署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