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包孝(1508—1553),明代官吏。字元爱,明代松江府华亭县漕泾(今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人。包节之弟。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任职期满后被选拔为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 疏论礼部尚书温仁和主宰嘉靖二十年辛丑会试有奸弊,为谏官著风采。母亡,哀痛而死。
刘铉(1394年—1458年),字宗器,别号假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笔法温媚,推重一时。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历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历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谨于言行,谥文恭。好学不辍,工诗善文,有《文恭公诗集》。卒年六十五。《名山藏、弇州续稿》其子刘瀚为官,亦能守父训。长子刘澄,仲子刘瀚,叔子刘泳,季子刘浒 
余光,安徽祁门县人,习书经,嘉靖十年辛卯举人,十一年壬辰林大钦榜进士,(应天府江宁,安徽祁门人)
何光裕,生卒年不详,字思问,号唐亭 [1]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保宁府梓潼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除刑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建议节财,迁兵科都给事中。仇鸾开马市,命尚书史道主之,徇俺答请,以粟豆易牛羊。光裕上疏弹劾,被杖卒。
丁显(1358~?)字彦伟。福建建阳人。明洪武十七年(1384)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丁显资禀聪敏,博通经史,能援笔立就,一时名流都与他结成莫逆之交。因上疏论事言辞过于 激烈,得罪朱元璋,被谪戍驯象卫,达十五年之久,后病死任所。
陈桓(?—1393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普定侯。 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此后随军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元朝。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南征明夏。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傅友德南征云南。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坐蓝玉案死。
陈启源 ,字长发,清代学者,著有《毛诗稽古编》。
张雲藻(1800~):字伯陶,号劢庵,江蘇仪徵人,道十五进士,道廿五、二,皖按,廿八、九,桂布,卅、八,病解。 
左周 字逸澴,号问庄,今属安徽桐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授检讨,充国史馆纂修官,转浙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授浙江宁绍台道,署布政印。因所属县丞舞弊失察而降级。
魏观(1305-1374),明代官员。字杞山,号梅初。湖广蒲圻(今湖北赤壁市)人。 元时隐居蒲山。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称吴王,聘其为国子监助教,后任浙东提刑、按察司佥事、两淮转运使。明洪武元年(1368)为太子讲书,兼为诸王讲经。洪武三年升太常卿、翰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洪武五年任苏州知府。到任后,革除前任一些苛政,有政绩,留任苏州知府。洪武七年(1374)把知府衙门修在张士诚的宫殿遗址上,犯了忌讳,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