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杨信(1422年1月24日-1478年1月10日),字文实,应天府六合县(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镇北大将军杨洪之侄,明朝名将。 杨信十七岁时,以勇气谋略闻名,善于骑射。参加京师保卫战,抵抗瓦剌太师也先进攻。跟随伯父杨洪征战,戍守边境数十年,威名赫然,朝廷倚为西北长城。史称“(杨)洪父子兄弟皆佩将印,一门三侯伯。其时称名将者,首推杨氏” [1] 。屡立功勋,累迁大同总兵,册封彰武伯。 成化十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获赠少保、彰武侯,谥号“威毅”。
徐锦(?-1824年),清代医家。字奉直,一字炳南,号淡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为名医顾雨田之弟子,深得其传。为医数十年,治疾多效。尝校刊《金匮翼》、《伤寒补亡论》等,辑《奇病录》三卷(1840年),著《千金方管见》(已佚)、《心太平轩医案》(抄于1851年)等。景德镇市人杰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锦个人履历。姓名: 徐锦 职务:景德镇市人杰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2年10月15日。民族:汉。学历:大学。
彭蕴章(1792年8月24日—1862年12月31日),字咏莪,谥文敬,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尚书彭启丰曾孙,清朝大臣。 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军机处。累迁郎中,历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学政,迁左副都御史 子祖贤,官至湖北巡抚。
张之万(1811年-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刘八里乡双庙村)人,张之洞堂兄。晚清大臣,著名书画家。是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第一名(状元)。光绪二年(1876年),任河南巡抚,移督漕运,历任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光绪八年(1882年),任兵部尚书,后调刑部。光绪十年(1884年),到军机处,兼任吏部尚书。升任协办大学土、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因年迈请辞回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寿终,年八十七岁,赠太保,谥文达,入祀贤良祠 。2021年6月16日,被南皮县人民政府列入“著名人物” 。(概述内图片来源: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名人图像细览 )
姚文然(1620~1678),字弱侯,号龙怀,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清初名臣、文学家。 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姚文然与魏象枢皆以敢言而负清望,并称“姚魏”。卒谥端恪。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开元九年(721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 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概述图片资料来源: 
严敬(?-205年),东汉末年袁绍手下将领。袁绍兵败后成为袁谭手下大将,后被乐进斩杀。袁谭遂兵败被杀。
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晚号澈翁,别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江西东乡新田人。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清代江西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有"诗佛"之誉。为翁方纲门生。 [1-2]
刘镮之(1762—1821),清朝官吏。字佩循,号信芳,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 刘统勋之孙,刘墉之侄。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自检讨累迁至户部尚书,兼领顺天府府尹。嘉庆二十二年(1817),上自热河还京师,镮之入见。上以顺天府奏事稀、捕教匪不时得诘,镮之不能对,但言方旱灾不敢急捕贼。上又问赈灾当设粥厂几所、需米若干,镮之又不能对。上降旨责其玩愒,命以侍郎候补。复累迁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道光元年(1821)卒,谥“文恭”。
刘赞(470-478年),原名智随,字仲敷,彭城绥舆里(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宋明帝刘彧第九子。 [1] 泰始六年,封为武陵王,食邑五千户。后废帝元徽四年,出为南徐州刺史。升明元年,迁前将军、郢州刺史。二年,徙荆州刺史。薨,时年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