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张迪,北宋义军领导人。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河北路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张迪“聚众数十万,陷州县”,曾围攻濬州(今河南浚县)五日。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部下,张裔回到成都,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在赴郡上任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押送给吴国孙权。章武二年(223年),刘备去世,丞相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乘机向孙权提出请求放还张裔。张裔回到蜀国后,诸葛亮任他为丞相府参军,代行相府政务,又兼益州治中从事。诸葛亮驻守汉中,张裔以射声校尉身份兼留府长史。后加封辅汉将军,兼长史照旧。建兴八年(230年),去世。
张耒(lěi)(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宋神宗熙宁年间,考中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年,以直龙阁学士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成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政和四年(1114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张耒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诗余》。(概述图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而后李绅、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
四川蓬溪人。性方洁,不耐俗。
张玘(qǐ)(?一1162年),字伯玉 ,河南渑池阳壶(今河南渑池南村乡洋湖村)人,南宋初年名将。他动用自己的家产,招募新兵,先后随宋将翟兴、董先、岳飞等抗金,屡建战功,官至御营宿卫前军都统、爵亲卫大夫。后在海州之战中牺牲,谥号忠勇,宋孝宗继位,又命在他作战的地方建他的祠堂,被追封为清远军承宣使。 
张洙,字子源,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 
张采(1596—1648),字受先,号南郭,明代苏州府太仓(今属江苏)人。明末官吏,学者。天启四年与同里张溥同创应社,后在临川创立合社。崇祯元年进士。历官临川知县、礼部员外郎。有《太仓州志》、《知畏堂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1-2] ,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患有痰疾而长住外祖父陶允嘉家养病,因聪颖善对而被舅父陶崇道称为“今之江淹”,提出过“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等观点;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逝后被安葬于山阴项里。史学上,张岱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上,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概述图片来源:《张岱》 )
张光祖(1607―1680年),字大光,号咆嶂,清代新郑人,四川提督学政按察使司金事,张光祖著有《广曾稿》、《见山草劝学书》、《暇余谈诗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