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庭筠(1151—1202年10月27日),渤海人,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前太子、恒山王李承乾同母弟、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生母文德皇后长孙氏。 [210] 史载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2-4]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特许“不之官”。 [5-9]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 好士爱文学,工草隶, [11-12] 集书万卷, 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唐太宗允许李泰在府邸设置文学馆,任他自行引召学士。 贞观十二年(638年),李泰开始主编名著《括地志》,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完成。 [15-16] 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 [111] 因父亲种种溺爱,让李泰渐渐对皇位有了想法。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的目的,采取隔离政策, 降封顺阳郡王,安置于均州郧乡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 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病逝于郧乡,朝廷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
李承(431年~475年),字伯业,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北魏大臣,镇北将军李宝长子,尚书仆射李冲兄长,为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孙炎, 中国三国时期经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受业于郑玄,时人称为“东州大儒”。曾著《周易·春秋例》,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和《尚书》作过注,所著《尔雅音义》影响较大。
慕容儁(319年~360年2月23日),字宣英,鲜卑名贺赖跋 ,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咸康七年(341年),授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燕王世子。永和四年(348年),承袭燕王。永和六年(350年),带兵进取中原,攻取并迁都蓟城。永和八年(352年),灭亡冉魏,占领后赵统治的中原地区,同年即皇帝位,年号元玺,设置百官,迁都邺城,国势进入鼎盛时期,与东晋、前秦三足鼎立。由于他在扩张领土的战争中屡次获胜,进而图谋消灭东晋、前秦。统治末期,穷兵黩武,百姓凋敝,盗贼兴起。[34-36] 光寿四年(360年),病逝,终年四十二岁,追赠景昭皇帝,庙号烈祖,葬于龙陵。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徐邈兴修水利、广开水田,募贫民租之,致使仓库盈溢。同时移风易俗,整顿吏治。对诸胡羌戎恩威并施,使其主动入贡。此后州界肃靖,西域畅通。正始元年(240年)入朝授大司农,后迁司隶校尉,使百僚敬畏。晚年拜光禄大夫,升任司空,他固辞不受。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去世,年七十八。谥号“穆”。徐邈工于丹青。据传,其作画水准已达到能以假乱真的地步。
萧洵(1192-1261),字仲川,祖籍福建龙溪,漳州太守国梁之孙,进士、吏部郎中煜之子。宋端平二年(1235)考中明经,任潮阳知县。
王谟(约1731-1817)字仁圃,一字汝上,又作汝麋,晚称汝上老人。金溪县临坊人(今江西省南城县沙洲镇临坊村)人。清代文学家、考据家。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诗人。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