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荣建绪(生卒年不详),字畴 ,右北平无终县(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西魏兵部尚书荣权的儿子,鸿胪少卿荣毗的哥哥。个性亮直,颇有学业。北周时期,门荫入仕,起家载师下大夫、仪同三司。交好左丞相杨坚,迁开府仪同三司、息州剌史。隋朝建立后,历任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卒于任上。
杨通,字伯达,金贞年间,地方大乱,杨通为首组织义勇,保护一方平安,元初,他被授予镇国上将军,后来在迎战敌寇中,咽喉中箭而死。
杨纂(512年~578年),本姓莫胡卢氏 ,广宁郡永宁县(今河北省涿鹿县)人,鲜卑族。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朔州镇将杨安仁之子。 精于骑射,勇猛过人。北魏时期,跟随大行台高欢,屡立战功,授武州刺史。大统初年,潜归西魏,授征南将军、大都督,册封永宁侯。多次跟从丞相宇文泰对抗高欢,勇敢争先,功勋卓著,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待中、岐州刺史。北周建立后,累迁柱国大将军、华州刺史,册封陇东郡公。质朴不识文字,诚信对待部属。 宣政元年(578年),死于任上,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幽州都督。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
杨据,字朝用,江西泰和县人。明景泰间进士,初授兵部郎中,提议层层推进复守河套。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正月,由工部郎中升湖广右参议,分巡下荆南道。有《杨宜闲文集》十二卷。该序当作于湖广参议任上。
梁方(1443年-?),字惟义,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杜安,字伯夷,豫州颍川郡定陵(河南漯河市郾城区)人。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岐王。 李茂贞初入镇州博野军,以军功升任队长,之后所属军队击败了黄巢的部将尚让,以军功迁神策军指挥使,光启二年(886年),李茂贞以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获赐“李茂贞”之姓名。光启三年(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随后晋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年),封陇西郡王。之后南征北战,发展了大片地盘,并开始干涉朝政,使嗣位的唐昭宗十分不满。景福年间(893年),朝廷与李茂贞发生多次冲突,先后数次出兵讨伐,结果连战连败。宰相杜让能、李溪、韦昭度先后为其所杀。李茂贞不但未获罪,反被晋封为岐王。唐朝灭亡后,李茂贞未向后梁称臣,沿用天复年号 [28] ,并准备联合王建、李克用出兵讨伐朱温,但因各怀心事而不了了之。 后唐建立后,李茂贞心怀不安,上表庄宗李存勖,向后唐称臣,李存勖因其是旧朝老臣,不加怪罪,改封其为秦王。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去世,时年六十九岁,葬于大唐秦王陵。谥曰忠敬。
李曙(이서,1580年—1637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字寅叔,号月峰,本贯全州,是孝宁大君李补的七世孙。他出身武将,与申景禛并为仁祖反正的首倡者,他所率的七百长湍兵也是仁祖反正的主力军,仁祖即位后策为一等靖社功臣,封完丰府院君,官至兵曹判书、总戎使。他在仁祖朝主持修筑南汉山城的工作,丙子之役期间病死于南汉山城,谥号忠定,配享仁祖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