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人物考》是孙奇逢晚年编纂的一部地方人物传记。该书在其生前未及刊刻,之后稿本又一度遗失。因此,同其姊妹篇《中州人物考》相比,该书长期埋没于世。书中所记载的许多明末人物与孙奇逢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其事迹来源于孙氏耳闻目见,对于研究明代畿辅人物和孙奇逢的生平交游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在编纂体裁、体例和史论中都体现出了孙奇逢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也正是由于对实学思想的大力提倡,使得孙奇逢成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重要推动者。(来源:杨佳鑫. 孙奇逢《畿辅人物考》的史料价值与实学思想 [J]. 北京社会科学, 2014, (12): 67-73.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41210. 摘要)
本书是记载明代畿辅地区(以北京地区为中心包括今河北、天津一带)人物事迹的著作。分为:理学、经济、节义、清直、方正、武功、隐逸、补遗八卷。(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
明末清初益都(今青州市)孙承泽(1592-1676)撰。二十卷。作者认为,燕赵之地,代不乏人,故广集有明一代畿辅人物的事迹,使之流传于后世,撰成此书。顺治十五年(1658年)成书。所载人物,始自明初洪武年间,止于明末崇祯年间,以地系人,而特详于御珰抗节之士,字里行间,褒贬自明。有顺治间刊本传世。(来源:齐鲁文化大辞典, 1989-07)
本书是明清之交的北京人孙承泽编撰的一部记载明代畿辅地区(以北京为中心,包括今河北、天津一带)人物事迹的人物志。全书共二十卷,记载人物一百二十八人,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本书以清顺治年间刻本为底本,由李洪波进行了点校。(来源:联编数据 摘要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