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三年(1738)四月二十二日,乾隆帝以各省学田银粮,原为给散各学廪生贫生所用,但为数无多,或遇歉年,贫生不能自给,难免饥馁;而伊等身列胶庠,不便与贫民一例散赈。遂决定嗣后凡遇地方放赈时,该督抚、学政令教官开列贫生名籍,送地方官核实详报,按人数多少,均匀分给。
乾隆三年(1738)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谕示:公产旗地准民人置买。他说:先前以旗人生计贫乏者多,令王大臣议,将八旗入官地亩立为公产,取租解部,按旗分给,以资养赡。但此等入官地亩,内有清朝定鼎之初,圈给八旗官兵,将钱粮全行豁免者;亦有旗人与百姓自相交易,出银置买,仍在州县纳粮者,两种原属不同。只因旗产入官,有粮无粮,未经分晰,一并交官收租,是以部册一并造入公产。此项民地,在契买时,旗人执业,民人得价,原系彼此乐从之事。若以入官之后,一概定为公产,不准置买,殊非轸恤黎民本意。为此,特颁谕旨,除原圈官地,为旗人世业,不容民间置买外,其旗人自置有粮民地,现在入官者,如有愿售之人,不论旗、民,一体准照原估价值变卖。将银两交解司库,陆续咨解户部,交各旗料理生息,分给旗人,使得实惠。至于民买官地,地方官不得中饱垄断,务使旗、民两便。
因乾隆元年(1736),准噶尔使吹纳木喀赍回敕书,内有“尔诚遒皇考前旨定界,则遣使”之语,乾隆三年(1738)正月,噶尔丹策零遣使臣达什等奉表至京,并贡貂皮。表内写道:请嗣后喀尔喀与厄鲁特各照现在驻牧,无相掣肘,彼此相安。乾隆帝以表文内言辞恭顺,事有易成之机,决定遣使赍敕前往准噶尔,与噶尔丹策零将定界之事完结。遂命侍郎阿克敦为正使,御前侍卫旺扎尔、乾清门头等台吉额默根为副使,与准噶尔使一同起程。
乾隆三年(1738)十月,直隶总督李卫病逝。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人。损赀为员外郎。康熙五十八年(1719),迁户部郎中。雍正帝即位,授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升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1725)擢浙江巡抚,次年命兼理两浙盐政。上疏奏请以盐规银十万两,赴川采米减粜,款归司库。又清理盐政,缉查私贩,奏修海宁、海盐、萧山、钱塘、仁和海塘。雍正五年(1727)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请于沿海空地,招民垦种,本年起科;设灶煎盐,官为收买;渔舟入海,给牌察验,税收公用。又经画浙东水利。雍正帝以江南多盗,总督范时绎,巡抚陈时夏不能捕治,命将苏、松等七府五州盗案,交李卫兼理,将吏听其节制。又命李卫参与勘海筑塘、清理钱粮、考核军政诸事。雍正七年(1729),加兵部尚书衔。当时江宁有张云如以符咒惑民,李卫密察得其党甘凤池等私相诱煽情况,令游击马空北往捕。范时绎原与张云如有交往,便进行包庇,并贿赂马空北还告李卫。李卫就此事上奏朝廷,范时绎被夺官,张云如等问斩。李卫在浙五年,莅政明敏,令行禁止,且优待士人。雍正帝因查嗣廷、汪景琪之狱,停止浙江乡会试,李卫出文告坚决执行。翌年,与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疏言两浙士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浙江乡会试得以恢复。雍正十年(1732)李卫署刑部尚书,授直隶总督,兼管军事。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命李卫兼管直隶总河。李卫奏请以营田交各州县管理。乾隆二年(1737),李卫揭发诚亲王属下库克嘱托,乾隆帝命治库克罪,并嘉奖李卫秉公执法。乾隆三年(1738),李卫又弹劾总河朱藻贪劣,其弟干预地方赈事。经调查属实,朱灌被夺官,其弟被治罪。李卫在直隶任职六年,为政清廉,并多次疏请审正府县疆界,改定营汛,增设将吏。乾隆三年(1738)十月,李卫因患黄疸,难以办事,解任回籍。二十六日,遗疏报闻。乾隆帝颁旨称赞: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无所瞻顾。赐祭葬,谥敏达。后入祀贤良祠。
乾隆三年(1738)五月,贵州定番苗乱平息。此前,贵阳府定番州姑卢寨苗民头人老排,于正月借称苗女阿埽,为方番司属谷粟寨汉民刘世昌等拐卖,索诈银两,掳去马匹。二月内又率众往打,经过大树寨,即强拉牛只、杀死民人向云登。不久,州官将首犯老排拿获,其子阿沙不知畏惧,于二月十九日纠合数百人,潜至鸡场地方,绑走汉民张具清、陈士林、杨君相三人,以索换老排。二十四日,又烧毁甲浪店房,抢劫财物,砍牛纠众。贵州总督张广泗以苗疆初定,不便加兵,即派精细弁役前往晓谕。说明罪犯止在老排父子,与众无涉,倘将阿沙擒献,可免进剿。但苗民不听,复于三月初二日,攻犯美塘场,肆行抢劫。张广泗遂派官兵二千五百名,士兵九百五十名,由明通关一路进剿。苗人与官兵对阵后被击退;又乘夜偷营,复被重创。于是,清兵分路进剿,二十五日,将首犯阿沙诱获,又将老排所居下新寨、阿沙所居石头寨等全部剿毁。苗民余众逃入大石板寨。二十九日,清军三路会攻,将寨焚毁。苗人败逃入箐。清军又加搜剿,不使漏网。苗乱遂平。
乾隆十四年(1739),方苞去世。方苞,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因为给戴名世《南山集》作序,案发受牵连入狱,不久免罪入旗。因文学有名望,受大学士李光荐举,召入直南书房。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帝即位,赦方苞及其族人出旗归原籍。后迁内阁学士,命教习庶吉士,充《一统志》总裁、《皇清文颖》副总裁。乾隆元年(1736),充《三礼义疏》副总裁。升礼部侍郎。方苞一生致力于古文复兴运动,为清代散文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为文要“通经明理”,讲究“义法”,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提出“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建立起桐城派的文论基础。这对纠正南宋以来空疏芜杂的文风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他受程、宋理学影响很深,要求文章内容必须“阐道翼教,有关人伦风化”,语言上一味追求淳厚古朴,轻视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又使散文的发展受到严格的限制。他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多为经说、书序及碑传之属。也有一些寓意深刻、语言简洁的文章,如《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等,都是清代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乾隆四年(1739),《国朝画征录》一书编成。该书为张庚著。记载清初至乾隆初其四百六十余位画家小传。叙述他们经历、特长、流派、师承以及画论等。
乾隆四年(1739)十二月初十日,噶尔丹策零遣使哈柳奉表至京,乾隆帝准以阿尔泰为厄鲁特游牧地,杭爱为喀尔喀游牧地,并准其派三百人赴西藏熬茶。二十日,又许准噶尔通市贸易。规定每四年来京贸易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每四年至肃州贸易一次,人数不得过百,且时间不得与俄罗斯商人同时。
乾隆四年(1739)三月二十二日,以比年以来,畿辅地方屡遇歉收,而江南被灾尤甚,人民乏食,乾隆帝特颁谕旨,将今年地丁钱粮直隶总督所属蠲免九十万两,苏州巡抚所属蠲免一百万两,安徽巡抚所属蠲免六十万两,务使家喻户晓,均受实惠。倘有贪官污吏借端苛索,或私行征收者,该督抚随时查参。
乾隆四年(1739)二月二十三日,乾隆帝敕谕准噶尔噶尔丹策零,准许以阿尔泰为准噶尔和喀尔喀蒙古游牧界。谕示中说:今尔遣哈柳来,疏言欲定界,请循布延图河,南以博尔济、昂吉尔图、乌克克岭、噶克察为界,北以孙多尔库奎、多尔多辉库奎、至哈尔奇喇、博木克喇、巴尔楚克为界。厄鲁特无逾阿尔泰岭,蒙古亦止在扎卜堪游牧。亦觉其言近理。但谓布延图、托和尔两卡伦在尔界内,意欲稍向内移。此为圣祖时所设卡伦,岂可移动。科布多并不复驻兵,不必猜疑。俟复奏到日,当明谕喀尔喀,令其游牧不过扎卜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