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事件
全部 政治军事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 自然灾害 科教体育 文化艺术 经济交通 机构职官
乾隆三十年(1765),明安图去世。明安图,蒙古正白旗人。幼年即选为官学生,入“钦天监”学习,后任钦天监监正,与修《御定历象考成后编》、《御定仪象考成》。因法国传教士杜德美用连比例演周径密率(即计算圆周率)及求正弦、正矢之法,“藏匿根数,秘而不宣”,“故作繁难,以炫异欺愚”。明安图遂发奋钻研割圆术和求圆周率的新方法,积思三十余年,著《割圆密率捷法》初稿。该书不仅独立地论证了杜德美秘而不宣的三个公式的“立法之原”,而且创造了十个新公式,合前总称为割圆十三术:圆径求周、弧背求正矢、弧背求正弦、弧背求弦、弧背求矢、通弦求弧背、正弧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矢求弧背、余弦求正弦正矢,余矢余弦求本弧、借弧背求正弦余弦、借正弦余弦求弧背。第一次突破了用几何方法求圆周率近似值,采用解析方法计算圆周率,用连比例归纳法证明割圆术。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被清代学者称为“明氏新法”,明安图被誉为“弧矢不祧之宗”。
乾隆三十年(1765),郑燮去世。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他出身贫苦,颖悟好学,蔑视权贵,同情人民,赋性旷达,人以为狂。弃官后,居扬州卖画度日。他能诗、工、书、善画,世称“三绝”。他主张作诗应反映社会生活,不同意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他写的《私刑恶》、《悍吏》、《孤儿行》、《潍县竹枝词》等诗,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同情。他的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创造出一种自称“六分半书”的书体,纵横错落,飘洒有致。绘画方面,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自然清新,独具魅力。其笔法效法石涛,兼得徐渭等笔意。但他自述画竹无所师承,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细心体验和构思,幻化创作而完成。他说:“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又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他的画格调清新,为人喜爱。他还主张绘画艺术,要“慰天下之劳人”,反映其情趣。他的一首题画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把文画的涵义,引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乾隆三十年(1765)十月十九日,据吏部议奏,清廷定举人铨选例。嗣后各督抚于接到部文日,定限一年内,行文调取各举人据实验看。其年力尚健,堪膺民社者,给咨赴部候选;原就教职者,准在本省具呈。若年在七十岁上,不堪供职,免其调取验看。该督抚题请赏衔。举人已经拣选,原系候选知县,应从优以中书科中书、大理评事、太常寺博士等衔,由吏部掣定,奏请赏给;其已经截取,愿得职衔者,亦照此办理。举人应选班次,有知县、直隶州州同、监库等大使三项。知县双月用五甲、五举、四捐、三升;单月用四补、四捐、四甲、四举。捐班无人,以举人抵补。捐例人员用完后,其抵捐举人,改为举人抵班。直隶州州同,双月用四举、一捐,单月用一应补、一举。两班后,用捐纳一人,如应补无人,以举人抵选。盐库等大使缺出,一补、一捐、一举,如应补无人,以举人抵用。拣选举人发往各省试用者,不拘升调缺,概准题补。举人分发各省试用者,止准题补升调遗缺,至挑选人员。以教职铨补者,学政、教谕,双月,用挑选举人二员,将班内应用人员,选用一人;单月将挑选举人,与应补人员轮用。
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二十日,根据黑龙江将军富僧阿等奏请,清政府定巡查与俄罗斯疆界例:自黑龙江至格尔必齐河口,计水程一千六百九十七里,自河口行陆路二百四十七里至头堪山;自黑龙江入精奇里江(今结雅河),北行至托克河口,计水程一千五百八十七里,自河口行陆路二百四十里至兴堪山;自黑龙江经精奇里江,入西里木第河口,复过英肯河,计水程一千三百零五里,自英肯河口行陆路一百八十里至兴堪山;自黑龙江入钮曼河(今布列亚河),复经西里木第河入乌默勒河口,计水程一千六百十五里,自河口行陆路四百五十六里至兴堪山。呼伦贝尔与俄罗斯接壤之额尔吉纳河,处处设有卡座,直至珠尔特地方。自珠尔特至莫里勒克河口,添设二卡;于索博尔罕添立鄂博。黑龙江城与俄罗斯接壤处,有兴堪山绵亘至海。以上地区,每年派官兵,于六月由水路与捕貂人同至托克、英肯两口及鄂勒布、西里木第两河间遍查,呈报将军;三年派副总管等于冰解后,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巡查一次,最后均报兵部备案。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帝开始第四次南巡。行前,诏免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历年因灾未完地丁、漕项银两。十六日,奉皇太后由京师发,免直隶、山东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二月,渡河,阅清口东坝木龙、惠济闸。免江苏乾隆二十八年以前熟田地丁杂款旧欠,以及经过地方州县本年额赋之半。闰二月初一日,至苏州。谒文庙,免江宁、苏州、杭州附郭诸县本年丁银。免浙江经过地方本年赋税过半。初七日,奉皇太后至杭州。至海宁阅塘工,命将五百三十丈绕城石塘,全部筑成三层坦水,原来二层坦水内有桩残石缺处,查明更换,以收护城保塘长效。观潮后,回杭州。加沈德潜、钱陈群太子太傅。三月,幸焦山,奉皇太后驻跸江宁府,亲至明太祖陵奠酒,临视尹继善署。十一日,奉皇太后渡江。阅高家堰堤工,奉皇太后渡河。召尹继善入阁办事。四月十二日,驻跸德州,命简亲王丰讷亨等奉皇太后从水路回程。乾隆帝由陆路,于二十一日返京。二十四日,迎皇太后居畅春园。
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新疆乌什回民起义。清政府驻乌什城大臣素诚酗酒宣淫,“甚至留各伯克妻于署,令兵役裸逐为乐”,民众痛恨无处投诉。同时,他还任意加重当地的徭役和赋税,对回民朝廷种种科派和苦累。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暴戾无亲”,经常纵容属下强行抢买回民布匹粮食,夺去他们肥壮的马匹羊只,却将瘦弱的加倍抬高价钱卖给百姓。因此,乌什人民与驻地满回官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乾隆三十年二月,素诚强征当地回民二百四十人运送沙枣树,派赖和木图拉负责护送,但却不告知运送地点。运送夫役向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询问,阿布都拉不仅不告诉,反而用木棒责打询问者。回民忍无可忍,于二月十四日夜里,在赖和木图拉的率领下,拿起武器,进攻驻守乌什的清军,素诚和阿布都拉登山抗拒,被起义都包围。素诚自杀,阿布都拉被擒。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十五日,清军攻进乌什城,乾隆三十年八月十五日,明瑞督兵竖云梯登城,经过激战,城被攻陷。清兵入城,尽诛丁壮,将幼童与妇女发往伊犁。乌什城回民坚持七个月之久的起义终于被镇压。
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在乾隆帝秋狝木兰期间,皇后那拉氏忧愤而死,年约五十。皇后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雍正时为皇子弘历的侧室福晋。乾隆二年(1737),册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进封娴贵妃。孝贤皇后死,又进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1750)册立为皇后,历次巡游,都随乾隆帝同行。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四巡江南,抵杭州,因皇帝宴游失度,皇后极力劝谏不听,遂怒而剪发,以此忤旨,乾隆帝以其犯国俗之忌,命人将她先送回京师,从此失宠。三十一年七月,乾隆帝得知皇后那拉氏去世消息后,命“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办理。后来被安葬在裕妃园寝,未能如孝贤皇后那样葬于胜水峪地宫之内。皇后那拉氏生二子:永璂、永璟。女一,早死。
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以国家安宁,疆宇式辟,北庭、西域二万余里尽隶版图,外有耕屯之收获,内无粮饷之馈劳,而且连年丰收,仓有余粟。命所有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应输漕米,著照康熙年间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始,按年分省通行蠲免一次。各省蠲免次序为:山东、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此次蠲免漕粮,总计约四百万石。
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二月,明瑞率军破蛮结之后,孤军深入,行至小猛育,粮尽援绝。乾隆三十三年(1768)二月初十日,战败自缢而死。清军在蛮结重创缅军后,本已人困马乏,粮饷不继,处境险恶。领队大臣扎拉丰阿、观音保劝明瑞乘胜回木邦,整旅再进。明瑞忿而不听,率军继进。行至象孔。离阿瓦仅七十里,但导引无人,迷失道路,粮食将尽。明瑞知道会攻阿瓦无望,又怕猛密军已至,自己身为将军退兵,依法当斩。其实,额尔景额进军猛密时,途次老官屯,为敌所阻,相持月余病死,诏命其弟额尔登额代替,战益不利,而明瑞不知。明瑞闻说猛笼有粮,且地近猛密,遂至猛笼就食,果得粮二万余石。时至岁暮,驻七日始行。因不得猛密消息,决定取道大山,转由木邦还师。此时缅人得知清军粮尽,派兵追击。明瑞等领兵且战且退,与诸将轮番与敌交战,故日行不过三十里。至大山附近之蛮化,清军扎营于山顶,缅军扎营于山腰。明瑞以敌军轻我太甚,决意设计回击。于是令兵士于次日五鼓,照往常吹号角三遍,而预伏大军于深箐,敌军闻号角之声,以为清军将退,争相上山。不料清军枪炮齐发,四面进逼,敌无去路,死者约四千人。自是,不敢再追,每夜在数十里外开炮轰击数声则止。清军留蛮化五日,以所获牛马犒师。后得波龙人导引,从间道退出。在明瑞军陷入困境的同时,原来留守木邦的珠鲁讷等五人千人,也在缅军攻击下,全军覆没。至此,明瑞军与内地联系全部断绝。乾隆帝得知明瑞军孤军深入,久无消息,多次下令额尔额援救木邦,而他却畏敌如虎,不敢径进,反而绕道退回宛顶,逗留不前。明瑞孤军奋战,退至距宛顶约二百里的小猛育,遇敌兵四五万人追击。清军分七营拒战终日,明瑞以援军不至,无法生还,遂分遣诸将率兵士乘夜退去。而自己与观音保等领亲兵侍卫数百人殿后御敌,终于力尽不支。观音保与遗矢刺喉而死;明瑞身负数伤,怕落敌手,力疾行二十里,割发授家人归报,自缢而死。乾隆帝闻报,以额尔登额屯兵宛顶,观望不救,逮至京师,凌迟处死。又命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再征缅甸。
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月,明瑞以云贵总督兼征缅将军赶赴永昌,先后调集满汉官兵二万六千余人,议定两路出师,会攻缅甸国都阿瓦。九月二十四日,清朝大军分路出境,一路由明瑞统兵一万七千,由宛顶向木邦攻锡箔;一路由参赞大臣额尔景额领兵九千,由虎居关往才老官屯攻猛密,约于阿瓦会师。明瑞统军出发时,正值连日大雨,山路泥泞,人马阻滞,行进迟缓。至十月初十日,始到宛顶。十八日进入木邦,缅兵已经弃城而去,遂留兵五千,令参赞珠鲁纳统领驻守。明瑞率兵一万二千继续前进。十一月,造浮桥渡大垒江抵锡箔,缅兵千人退守大生桥南岸。清军绕道过江,击溃敌兵,斩杀五百余人。十一月二十九日,到达蛮结附近,缅兵数千突然从密林冲出交战,明瑞麾军厮杀,斩敌二百余人,敌兵退去。明瑞登山了望蛮结形势,见敌人甚多,所设十六寨,俱在险要处,密林之内,隐约见有埋伏,复列象阵。明瑞遂与诸诸商定先攻中坚之策。十二月初二日,领队大臣观音保领兵先据山左,哈国兴等分三路登山,向下俯冲,直逼大营;明瑞等率先冲击,兵士奋勇,先以刀砍伤大象,使其倒奔,冲突缅兵,敌军败退。黔兵十余人奋勇跳入大寨木栅内,众兵乘势攻入,缅兵披靡。一连又破三垒,战至二更,其余十二寨之敌乘夜遁去,蛮结尽破。这一仗计杀缅兵二千余人,明瑞督军作战,被击伤一日,犹自坚持指挥。捷报至京,乾隆帝十分高兴,嘉赏众将,授明瑞一等诚嘉勇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