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清代诗文作家。字子雍。一字胥庭,号慕斋,一号瞿庵。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十七年官礼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1682)授保和殿大学士,在相位达20年之久。政务之暇,喜招聚文士,切磋诗文。其所撰诗文篇章甚富,取材却不够宽广。文章中多的是碑版之文,没有多少价值。最有名的文章当推为顺治帝撰写的遗诏。诗歌中多的是应制和题赠之作,一般缺乏深切的生活感受,只有少数写景小诗较有诗味。如《小楼冬月》和《紫竹院》,前者用“霜静高旻流素籁,风微小阁敞新晴”刻画月光的皎洁,后者用“钟梵闲清昼,池塘遍野泉”表现环境的清幽,都写得较有氛围。著有《王文靖公集》24卷,今存康熙四十六年精刊本。(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1-10)
元代诗文家。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金朝亡国后,徙居顺天(河北保定)。郝经的祖父郝天挺是元好问的老师,元好问曾对郝经说:“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守将张柔、贾辅待郝经以上宾礼,郝经得便博览了两家的丰富藏书。元世祖在潜邸,召见郝经,郝经又随元世祖南下攻宋。元世祖即位后,拜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充任国信大使,出使南宋。南宋权相贾似道曾谎称大捷,怕郝经入朝后泄漏底细,就把他软禁在真州,长达16年之久。在软禁期间勤于著述,曾系帛书于大雁,并题诗:“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孤臣有帛书。”元世祖在大举南下时,派人问拘押使臣之罪,他才得以北还。还朝不久就去世了。谥文忠。郝经之文丰蔚豪宕,长于议论,他的诗以奇崛为特色。一生留下数百卷著作,今存《陵川集》39卷。 郝经的诗文作品中,以诗作最受评论家推重。《元诗选》初集曾选入其诗154首,在顾嗣立撰写的郝经小传中,对郝经作了较全面的评价。写于拘押在真州时期的诗篇,如《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仪真馆中暑一百韵》等,都是宏篇巨制,内涵比较丰富,无论谋篇布局,还是选择视角,均显示出不同凡俗的工力。其《幽思》是一组多达60首的组诗,读之有些沉闷感,但诗人力图承继阮籍《咏怀诗》及陈子昂《感遇》诗风的初衷,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七言律诗《秋兴五首》,则无论从题目到写作契机,都受到杜甫的影响。总之,郝经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是元初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律绝则又因缺乏个人特色,而时露模拟的痕迹,而长诗较直露,有些段落也给人以枯涩之感。 郝经另撰有《续后汉书》90卷,是写于被拘于真州的时期,今有传本。(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 1991-10)
即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代皇帝。公元1311—1320年在位。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武宗弟。母弘吉剌氏答己。早年师事李孟,习儒学。大德九年(1305),奉诏与母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赴丧至大都,与右丞相哈刺哈孙合谋,挫败阿难答等图谋自立的阴谋。兄海山(武宗)领兵南返即帝位,受封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弟死传侄。至大四年(1311)武宗死,继位为帝。次年,改元皇庆。力矫武宗弊政,罢尚书省,杀尚书省诸臣,任用李孟等汉人儒臣,提倡儒学。延祐元年(1314),创行科举;在江浙、江西、河南经理田产。出兵西北,连败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出武宗子和世㻋于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英宗)为皇太子。蒙古语尊号普颜笃皇帝。庙号仁宗,谥圣文钦孝皇帝。(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2000-03)
王建(765年—830年) [1] ,字仲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 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大历年间,考中进士,一度从军。中年入仕,历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郎、太常寺丞,累迁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善于“宫词”,为研究唐代宫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来源:百度百科)
即“也孙铁木儿”。甘麻剌长子。1302年袭父晋王位,镇守北边。1323年,英宗被弑后,为御史大夫铁失等拥立为帝。次年,改元泰定。旋以杀害英宗罪惩处铁失、也先铁木儿等,又放免仁宗时流徙诸王,宠任回回人倒剌沙为中书左丞相。1328年病死于上都。无庙号及蒙古语尊号。(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 1997-06)
明诗文家。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万历五年(1577)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张居正去世,与张四维相继柄政。因立明光宗为太子事受时论非议。后力求免职,诏驰驿归。卒于家,谥文定。为明后期元老重臣,对朝野影响颇大。其文主要是官场应用之作,诗有台阁体遗风。著有《赐闲堂集》,另著有《书经讲义会编》、《召对录》、《纶扉牍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二一八、《国朝献征录》卷一七。(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1997-07)
明代诗文作家。字德遵,号芳洲。泰和(今属江西)人。永乐十三年(1415)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宣德初进侍讲学士。正统中进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典机务,旋进户部右侍郎,兼学士。景泰中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曾集古帝王行事,奉上《勤政要典》。英宗复位,杖百,并戍铁岭卫,后释为民。年78岁卒。他的诗颇有台阁气,典雅雍容,如《过徐州回銮处》:“偶过回銮处,遥因想翠华。彩云飞辇路,象迹印汀沙。晓日彭城地,春风杨柳花。独惭随使节,重此泛仙槎。”但缺少诗人的真情实感。《东行百咏集句》是他被谪东行时集古人诗句写成的绝句,初得300首,复叠和其韵至千余首。集句都不注姓名,颇多窜易牵就。和韵诸作,更多累句。这些属游戏之作,无甚价值。著有《芳州集》10卷、《东行百咏集句》9卷。(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唐代诗文家、学者。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徙居洛阳。天授元年(690),武则天初称帝,亲于洛城殿策试贡士,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迁右补阙。长安年间,曾参预修撰《三教珠英》,与徐坚出力最多,书成迁右史、内供奉,进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703),张易之兄弟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谋反,诱迫张说作证,张说于殿前仗义执言,陈说魏元忠实无反意。魏元忠免死,而张说却因忤旨被流配钦州。唐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转工部侍郎,又调兵部侍郎。唐睿宗即位,迁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景云二年(711),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又为太子李隆基侍读。唐玄宗即位之初,太平公主专权,罢张说相位。张说洞察太平公主逆谋,曾献佩刀于玄宗,请决策讨逆。太平公主伏诛,张说被召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不久,因与宰相姚崇不睦,被贬为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开元三年(715),又左迁岳州刺史。其时苏颋在相位,张说素与苏颋之父苏瓌友善,遂作《五君咏》诗,其中一首咏苏瓌。苏瓌忌日,张说将诗献给苏颋,苏颋览诗呜咽,即向唐玄宗申明张说忠謇有功,因迁荆州长史。开元六年(718),以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开元八年,改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节度大使,并兼修国史。其间因安抚九姓同罗、拔野固有功,并曾击败党项,于开元九年(721)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诏为朔方节度大使。开元十一年,进为中书令。开十三年,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次年,受宇文融、李林甫弹劾,被罢相,不久即致仕。一年后,复为右丞相,并知集贤院事,后又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十二月(731)卒,终年64。 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30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引知名之士以辅佐王化。其为文精壮,尤长于碑志。朝廷凡有大作,多出张说、苏颋(许国公)之手,天下传一诵,号为“燕许大手笔”。孙逖在为所作挽词中称许为“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其诗法精妙,风格朴实遒劲,如《邺都引》有句:“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贬岳州后,又多凄婉之作,人谓得江山之助。《旧唐书》本传称其有文集30卷,30卷本张说文集今存宋刻蜀本。另有25卷、10卷等几种版本,但均非全帙。又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还撰有《玄宗实录》20卷,《洪崖先生传》1卷、《才命论》1卷。《全唐诗》卷85至89存诗5卷,卷890存《舞马词》6首,《全唐诗续补遗》存诗、铭等11篇。《全唐文》卷221至233载文13卷,《唐文拾遗》又载文3篇。(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 1991-10 )
清满洲正黄旗人。字端范。性德之 父。初任侍卫,康熙初擢内务府总 管,后任刑部、兵部尚书。吴三桂 叛乱前,力主撤藩,为康熙帝所赏 识,调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曾任《明史》、《平定三逆方略》 监修总裁。又支持靳辅治理黄河。 其主持朝政时,与索额图各树党 羽,互相倾轧; 又卖官鬻爵,为御 史郭琇所弹劾。后复授内大臣,徒 征噶尔丹叛乱。藏书极富,室名 “穴砚斋”、“自怡园”。(来源:历代藏书家辞典, 1991-10)
张爵(1485—1566),字天锡,号省庵。原籍湖广德安府应城县(今湖北省应城县)人。明初,其高祖张珍腊“占籍燕山前卫军役”,遂迁居北京。张爵年轻时,曾替父在兴府补役.由于才华出众,被委以书办,“府中诸侍从子侄悉委训之”。正德八年(1513年)授冠带。十六年(1521年),因请“封事”抵京,适闻迎立情报,遂不惮夙夜,七日返府,密奏秘闻,因而受到赏赐。嘉靖帝即位后,张爵因扈驾有功,遂升锦衣卫实受百户,世袭。 嘉靖元年(1522年),升副千户,世袭。三年(1524年),因其“类奏有功”,升任正千户。张氏“惧满盈”,遂告退家居。然不久又委以职,因缉捕有功,升任指挥佥事、提督象房。十七年(1538年),侍驾巡幸山陵,授锦衣卫堂上佥书,“赐四兽麒麟服、銮带绣春刀、银鎁瓢方袋三事”。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巡幸承天,特命张爵“充前驱使事,—切机务悉倚毗焉,仍加食都指挥佥事俸。自发驾以至回銮,飞鱼蟒衣、帑金、厩马、酒饭之赐,及宣召面谕之优,不可枚举。”二十年(1541年),张爵等“俱以潜邸扈从来京,愿各分舍,请给田舍如例,从之”(。后因功升指挥同知、指挥使。三十八年(1559年),张爵自请致仕,退休养老。他“任卫堂二十有三载,凡殿试、赐宴、监比考选,率多遇焉”。 张爵, “自幼好读司马温公《通鉴》及唐诸家诗,晚年犹不释手”。自家居养老后,尝“以琴棋结社,召集朋侪,非订究往迹,则吟咏性情”。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不分卷。 (来源:中华典藏网站 张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