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胡三省(1230年5月15日~1302年2月21日),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浙江宁海人,宋元之际史学家。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授吉州泰和尉,侍母未赴。后改任慈溪县尉,因忤知府被罢职。不久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年)应聘任寿春府学教授,经考举改奉议郎,继知江陵县。咸淳六年(1270年),丁母忧离任,服满改知安宁府怀宁县。同年返临安,案牍之余专事《资治通鉴广注》编撰。德祐元年(1275年),入贾似道幕,从军江上,所陈建议均不为贾采纳,遂还宁海。次年元兵下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后宁海也遭兵祸,举家迁新昌(今广东省台山市),流亡中《资治通鉴广注》稿散失。归里后,发愤重注,积十年功撰成《资治通鉴音注》稿294卷。时宁海杨镇龙起义,县内动荡,遂寓居鄞县城内袁桷家,藏书稿于袁家东轩石窟中,后人称为“胡梅涧藏书窟”。晚年迁归故里,著述以终。 所著《资治通鉴音注》,于典章、音训、地理考稽精详,订谬甚多,为后人研习《通鉴》的工具书。另著有《通鉴释文辨误》《通鉴小学》《竹素园稿》等。 
辽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小字涅里,契丹族,辽兴宗耶律宗真之孙,南京留守、仁圣皇太叔耶律和鲁斡之子,辽道宗耶律洪基之侄,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堂叔,北辽第一任皇帝。耶律淳曾任彰圣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南京留守、都元帅,封秦晋国王。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连续攻陷辽国的上京和中京,天祚帝逃入夹山,群臣拥立耶律淳为帝,号天锡皇帝,建立北辽政权。耶律淳继位后,降封天祚帝为湘阴王,并遣使奉表金国,乞为附庸。但事情尚未完成,耶律淳便于同年六月病逝,终年六十岁,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于燕京西香山永安陵。耶律淳死后,其妃萧普贤女摄政,执掌北辽大权。同年十一月,金军攻陷居庸关,萧普贤女投奔天祚帝。天祚帝怨恨耶律淳自行称帝,将萧普贤女杀死,追废耶律淳为庶人,并将其从宗室谱籍中除名。概述图片来源:CCTV12北辽宣宗耶律淳造像 
李意,传说中的仙人。据葛洪《神仙传》,其人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生于汉文帝年间,后来成仙,到了三国时的夷陵之战前,刘备曾向其人询问吉凶。
张祥,生卒不详。今陕西佳县方塌镇折家畔村人,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木匠,技艺超群,遐迩闻名。
张合(1506— ?),明代名吏。字贲所,云南保山隆阳人。张志淳次子。自幼“嗜学”,“九岁能诗”,16岁中举第一名(解元),26岁进京会试中进士,殿试高中二甲第六名。精于书画,历任刑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并先后出任福建、贵州、湖广按察司佥事、副使等职。他忠勤职守,清正廉明,“居家不谈公府事”。他考核任用官员都以品质好坏和是否有真才实学为准绳。卸职在家期间坚持不干预地方政事,但当岐视少数民族的云南巡抚饰令永昌府“清查夷田”、侵害各族利益以致群情汹涌、社会动荡之时,他及时“上书五千言,达之当路”,官府接受他的建议改弦更张后,迅速安定下来。他在家乡的为人受到普遍赞誉,逝世后被列为乡贤。他的《贲所诗文集》《游宦杂抄》《八语篇》等五种政事、文学著述均已散失,只有《宙载》二卷为他的五世孙张辰删节刊刻问世,后收入《云南丛书》;诗歌仅见五首,收入《永昌府文征》。
何宗(生卒年不详),字彦英,蜀郡郫(今四川省成都市郫区)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拜广汉任安学,精究安术。精通图谶、天文推步之术,原属刘璋,为犍为太守,刘备定蜀后为从事祭酒,曾劝刘备称帝,后为大鸿胪,建兴中,卒于官。有一子何双,滑稽谈笑,有东方朔之风 。
韩雍(1422年11月22日 -1478年11月9日),字永熙。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中期名臣、诗人。
陆炳(1510年11月16日—1560年12月27日),字文孚,一说字文明,号东湖,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首领,都督同知陆松之子。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的织机一部。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蔡靖,北宋末年燕山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