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丁汝夔(1497年-1550年),字大章,号沦源,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沾化县(今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古城镇管家庄)人。明朝嘉靖年间政治人物。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世宗继位后为礼部主事,曾因大礼议被廷杖。历任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鞑靼长驱直逼京城,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又因严嵩建议汝夔传令诸将不许轻易出战,鞑靼得以肆掠京城周边八日,民间皆归罪于汝夔,严嵩更将罪名推到丁汝夔身上,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将汝夔斩首,临刑大呼“严嵩误我”。隆庆初年,追复原官。
华云龙(1332年—1374年),定远(今安徽滁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淮安侯。元末时聚众起兵,后率众归附朱元璋,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徐达北伐北元,次年因功升任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兵留守兼任北平行省参知政事。洪武三年(1370年)冬,被封为淮安侯。洪武四年(1371年),于云州边境大破元军。洪武七年(1374年),被召南还,死于途中。
马国翰,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字词溪,号竹吾。济南历城人。1794年生。自幼随父在山西任上读书。他学习勤奋刻苦,少年时就显露出文思敏捷的才能。马国翰19岁时,在家乡考取秀才。于是便以教书为业,先后开馆于古祝、冶山及鲍山、黄石兴隆寺等地,一直当了20年的私塾先生。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才考中进士,发陕西任职,先后任敷城、石泉、云阳等县知县。道光二十四年,升任陕西陇州知州。
范梁(1808~1883):字昴生,又字楣孙,浙江钱塘人,道廿进士,同九、七,晋按,未任,八月直接,光三、十二,桂布,七、闰七,到京另候简用,九年卒。 
王祐(923~986年),字景叔,大名府莘县(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宰相王旦之父,三槐王氏始祖。
朱善(公元1314年至1385年),一作朱善继,字备万,号一斋,丰城(今属江西省)人。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八年,享年七十二岁。九岁通经史大义,能属文。洪武初,为南昌教授。廷对第一,授修撰。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终于家。明武宗正德中,谥文恪。善以文章为明太祖所知。著有《一斋集》十六卷,与诗解颐、(均《四库总目》)史辑、辽海集,并行于世。
姚涞(1488-1538),字维东,号明山,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府慈溪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左都御史姚镆之子。 正德十一年(1516)中举人,后多次会试均落第。嘉靖二年(1523)状元及第,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议”之争失势,受廷杖、下诏狱。复官后,充经筵讲官,迁左谕德,累官至侍读学士。嘉靖十年(1531),上《论元世祖不当与古帝王同祀疏》。姚涞曾主持北冀乡试,取士甚多,所取试文一时为天下范式。嘉靖十六年(1537年),父丧,辞官回乡。同年卒。
钱汝诚(1722-1779),字立之,号东麓,浙江嘉兴人。清官员,官至刑部左侍郎。
王廷相(1474—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时人称王浚川、浚川先生、浚川公,明朝开封府仪封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人,祖籍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明代中期官员、诗人、儒家气思想哲学家,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他廉洁奉公、学识渊博、倡习唐诗,被称为“明代前七子”之一。又集成前人气本论,与罗钦顺、王尚絅、杨慎一起构建了气学,被后世称为“气学二王”之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谥号“肃敏”。
彭祖贤(1819~1885):字芍亭,蕴章子,江蘇长洲人,咸五举人,同十二、二,署光禄寺,四月顺府尹,十三、六,丁继母忧,光三、十二,顺府尹,四、七,赣布,六、正,鄂抚,十一、十、十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