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清诗人。字文盎,号西畯。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朱彝尊子。家有藏书八万卷,尽能读之,含英咀华,才名远播,一时有“小朱十”之目。好游,每游往往数年不归,归则不数月又出。尝供奉内廷,既谪官,寓京师十年。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称其“诗才雄骜,吐故纳新,无一字拾人牙慧,亦其耳濡目染,胚胎家学者深矣”。著有《笛渔小稿》,附其父《曝书亭集》行世。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一、《国朝耆献类征》卷四二六、《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1997-07)
藏族,齐浸 (今金川县) 人,大金川土司郎卡之子。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郎卡死后,主土司事,少年勇武,欲吞占邻近土司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初五,革布什咱土司色楞郭多布赴丹巴热水塘洗温泉浴,被属下所杀,索诺木发兵攻占革布什咱各寨落,六月,小金川土司偿格桑也发兵再攻鄂克什及明正土司地。清廷命阿尔泰率军进讨小金川,第二次金川战役遂起,偿格桑以献地为饵,请求索诺木助兵。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十二月,清军抵美诺,小金川为清军攻占,偿格桑入大金川与索诺木会合,清廷檄索诺木缚献偿格桑,不应,索且暗地派兵助小金川抵抗清军。乾隆皇帝以“两金川土司同恶相济”,决心一举并灭,命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伸额为副将军,合兵攻大金川。索诺木率兵民凭险筑碉,层层设防,壁垒森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温福以索诺木全力抗守不得进,屯兵大金川之东木果木,索诺木指使小金川头人七图葛拉尔思甲布及诸土司聚兵数千人,攻陷清军提督董天弼的底木达(今小金县扶边)营地,切断粮运,突袭木果木,夺清军炮台,土兵四面攻入,清营无备,万余人一轰而溃,温福仓皇失措,中枪而死。各碉卡守兵望风溃散,清军惨败,损失军资器械无数。乾隆皇帝旋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全力进攻,索诺木曾偿格桑首级,献尸请降,阿桂不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初四,索诺木在清军强大军事的打击下,于噶拉依 (今安宁乡) 官寨出降,旋被押解至北京,于是年九月处死。(来源:藏族大辞典, 2003-02)
扬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1] )人。汉朝时期辞赋家、思想家,庐江太守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 [2] 。 少年好学,博览群书,长于辞赋。游历长安,担任大司马王音门下史。汉成帝时,得到同乡杨庄推荐,入奏《甘泉》、《河东》等赋。授给事黄门侍郎,修书于天禄阁,结交王莽。 [3] 天凤五年(18年),死去,时年七十一岁。著有《法言》《太玄》等,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方面,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东汉将领。字巨卿,渔阳要阳(在今北京市怀柔东)人。武勇过人,能挽强弓。新莽末,被征为郡列掾,复迁幽州从事。更始立,太守彭宠任延为营尉,行护军事。后归刘秀,任偏将军,从秀转战河北。刘秀即位,授延为虎牙大将军,封为安平侯。复转战各地,屡建战功。后从入蜀进击公孙述,以病还关中,拜为左冯翊,兼领将军,不久卒于任所。(来源:中国军事人物辞典, 1988-09)
字文卿。明代人。官锦衣卫千户,典告密。性廉惠,囚犯死,凡属无籍,皆告之当地官员予以简葬。囚犯缺食,又用无主盗赃买粮供给,后遂成定例。(来源:百度百科)
于范,字觉甫,号廪邱,山东郓城人,明弘治甲子举人,乙丑进士,正德丁卯授辉县令,戊辰,调浙之嘉兴,庚午,入京为户部主事,丁丑,升河南府知府。改浔州府知府,嘉靖三年,六月十八日卒于家。(来源:百度百科)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宝鸡市)人。东汉大臣、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班固是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十六岁入洛阳太学,二十三岁父死后归乡里。以父所撰《史记后传》叙事未详,乃潜心继续撰述力求精善。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被人诬告私改作国史,下狱。其弟班超辩明其冤,出狱后被任为兰台令史,奉命撰述东汉开国以来史事,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又自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明帝复命他完成前所著书。他认为《史记》以汉朝“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不妥,决心撰写起自汉高祖、终于王莽共二百三十年事迹的《汉书》。汉章帝时,以文才深得器重,迁官玄武司马。建初四年(79年),章帝召集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命其记述其事,撰成《白虎通德论》(一名《白虎通义》)。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随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参预谋议。次年,行中郎将事。永元四年,窦宪失势自杀,他受牵连免官、被捕,死于狱中。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将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1-3] (概述图班固画像来源:中华英烈祠 )
刘聪(?~318年8月31日),本名刘载,字玄明,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皇帝(310年~318年在位),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为张夫人。 骁勇超人,博览经史,文武兼备。帮助父亲建国,拜大司马、大单于。发动政变,弑杀皇帝刘和,夺权即位。在位期间,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制造永嘉之乱,覆灭西晋王朝。大力开拓疆域领土,采用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统治后期,疏离朝政,纵情声色。妄行杀戮忠臣,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导致国家日益混乱。 麟嘉三年(318年),刘聪去世,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
门达,丰润(今河北丰润)人。天顺间,任锦衣卫指挥。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
孙丕扬,明朝著名大臣,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进士,历任应天府尹、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卿、户部右侍郎;诏拜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