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 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颇具惠政,世人颂其“束其励行,通经史百家”。 乾隆元年,卒,时年七十二岁,谥号文端。次年归葬故里,乾隆帝御赐“帝师元老”。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自号溪西遗民 ,兴化军莆田县(今福建莆田)人,学者称“夹漈先生”,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郑樵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少年时读书资质异于常人,有“神童”的美誉。靖康元年(1126年),郑樵和从兄郑厚接连两次联名向宇文虚中上书陈述抗金的意志和才能,但二人都未得任用。此后,郑樵因不愿应科举而隐居于夹漈山中刻苦钻研经学、礼乐学、文字学、天文学、地理学、动植物学等方面共计三十年,著书千余卷,曾数次向宋廷献书,但结果都不甚理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宋高宗下达诏旨命郑樵进呈《通志》的当天,郑樵因积劳成疾而在临安与世长辞,享年约五十九岁。郑樵一生著述颇丰,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和《尔雅注》等数种。(来源:百度百科 )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125] 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来源:百度百科)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 (《新唐书》作尉迟恭 ),字敬德,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业末年,参与平定高阳民乱,授朝散大夫。大业十三年(617年),跟随刘武周起兵,担任偏将。武德三年(620年),兵败归顺唐朝,赐名尉迟恭。 跟随秦王李世民,参与唐初统一战争,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颇有功勋。武德九年(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受封右武候大将军、吴国公。贞观十一年(637年),监修洛阳老君山, 拜上柱国、鄂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授开府仪同三司,致仕还家,不问政务,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昭陵。后世与名将秦琼一起,成为受人尊崇的“门神”。(来源:百度百科) 
那彦成(1763年-1833年),章佳氏,字绎堂,号韶九、东甫,满洲正白旗人,大学士阿桂之孙,工部侍郎阿必达次子,清朝大臣。 那彦成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随后不久担任翰林院编修。此后历任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户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工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礼部尚书、陕甘总督、直隶总督、理藩院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 道光十三年(1833年),那彦成去世,享年七十岁,谥号文毅。
刘总(?-821年),字志轩,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区)人。唐代地方割据将领,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第二子。 阴贼险谲,初为瀛州刺史。元和五年,攻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授行营都兵马使。夺取卢龙节度使,累拜检校司空,册封楚国公。 长庆元年(821年),面对淮西之乱平定,心怀不安,献地于朝廷,拜检校司徒兼侍中、天平军节度使。奏请辞官为僧,赐号大觉师,卒于易州,追赠太尉。(来源:百度百科)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宰相。王黼有口才,才智出众但无学识,善于巧言献媚。崇宁年间进士。 [1] 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迁左司谏。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任特进、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议大夫超升八阶,被任命为宰相,是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金兵进入汴京,他不等诏命,便带妻儿逃跑,宋钦宗下诏贬他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吴敏、李纲请求杀王黼,此事交由开封尹聂山处理,聂山与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将其杀死。(来源:百度百科)
节度使。幽州昌中(今北京昌平)人,朱泚弟。初为幽州节度使朱希彩部将。希彩被杀,滔胁众立其兄朱泚为留后,及泚为卢龙节度使,入朝留京师,滔继任节度使。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大破李惟岳,得德(今山东陵县)、棣(今山东惠民)二州。朝廷以康日知为深(今河北涤县)、赵(今河北赵县)二州团练使,王武俊为恒(今河北正定)、冀(今河北冀县)二州团练使。滔失深州,武俊失李宝臣故地,三年,乃共助田悦反,败李怀光于惬山。自称冀王,南结李希烈。朱泚称帝,立之为皇太弟。又合回纥兵攻贝州(今河北清河)。后为王武俊所败,降唐,旋病卒。(来源:资治通鉴大辞典·下编, 1994-09)
杨四畏(1530—1603年)字敬甫,别号知庵,原籍安徽桐城,其高祖因军功升指挥佥事,旋调辽东,遂为辽阳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武举。(来源:百度百科)
秦钺(1483~1541),字懋功,号屿湖,宁波府慈溪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南宋丞相叶梦鼎之后,明朝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