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王永清,江苏吴县大郎桥人,清代治笔工匠。善制笔,不传徒不设肆,治笔于家,制笔做工精细。
王树毂(谷) (1649-1733后)〔清〕字原丰,号无我、鹿公、石屋、石屋居士,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王昙(1760~1817)诗人清代。又名良士,字仲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当地有瓶山,因以瓶山自号。乾隆五十九年举人。会试不第,白衣终身,著有《烟霞万古楼文集》等。时人将他与常州诗人黄仲则诗合刻,题曰“乾隆二仲”。王昙与孙原湘、舒位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
王文林,清朝乾隆年间出生,甘肃巩昌府伏羌县牛蹄镇下店子人(今天水市甘谷县金山镇下店子村),祖籍伏羌县渭阳乡十甲庄村(今甘谷县新兴镇十甲村)。 道光武进士王正邦之祖父,因正邦任职陕西延安营守备,貤赠武德骑尉 [1] (正五品)。
王敔(1656~1730) 字虎止,号蕉畦,清湖南衡阳人。王夫之仲子。自幼随父就读,遍览经史和诸子百家,心得独到。年轻时已有文名,与邵阳车无咎、王元复、攸县陈之駓,并称“楚南四家”。尤擅八股文,与邵阳王元复、汉阳王戬,合称“楚南三王”。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接受满清统治的现实,出应童子试,取为秀才。次年于湘西草堂侧旁建房,开馆授徒,馆号“蕉畦”。自此很少外出。康熙四十一年,得学生与友人资助,首刊《船山遗书》于湘西草堂。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十大寿,亲朋学生广送寿礼,即以寿礼重修湘西草堂,改茅椽为瓦屋。康熙五十八年,64岁方应乡试,取为贡生。雍正八年(1730),衡阳县府聘请他修纂《衡阳县志》,仅成稿数卷即病殁。著有《蕉畦字溯》、《蕉畦存稿》、《笈笈草》等书,有未刊诗集《怀音草》(收有康熙十八至三十年诗作115首)手稿留存。此外写有《大行府君行状》、《湘西草堂记》等文章,并对王夫之一些重要哲学著作,如《张子正蒙注》、《老子衍》、《庄子解》等作了一些说明解释。
王振纲(1808年-1878年),字重三,直隶新城县(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人。晚清进士、学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式戊戌科进士,但归家不仕,躬耕养亲,曾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王振纲涉猎广泛,著有《礼记通义》二十卷、《学庸疏义》、《儒先粹语》、《史类发蒙录》、《地理择言》等。
号柳南,诸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约卒于乾隆二十四、五年(1759—1760)间,年近八十岁。许廷录在《王东溆诗集序》中称:“其平昔研讨典籍,探索经史,挹其华而摛其实”。工书法,初学颜真卿。亦善於山水画,不落近人窠臼。著作除了《柳南随笔》、《续笔》外,还有《柳南诗文钞》、《海虞诗苑》十八卷。《海虞诗苑》既展现了虞山诗人群体形象,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是一部地域诗歌文学史,同时在诗人及作品的编选上,也体现了王应奎本人的诗学观念。 
王恩荣,字仁庵,山东蓬莱人。县有小吏宠于官,恩荣父永泰与有隙,被殴死。恩荣方九岁,祖母、母皆刘氏。祖母以告官,不得直,畀埋葬银十两,内自伤,遽缢。母泣血三年,病垂死,以官所畀银授恩荣曰:“汝家以三丧易此,汝志之不可忘!”
王德成(生年不详-450年),男,北魏官员,北魏新息公王洛儿之子。
王建常(1615—1701),字仲复,号复斋,明末清初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他无意于官宦仕途,隐居于渭野一隅,读书著述。其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因其是关中人, 可以把他归为关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