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僧。俗姓陈氏。一名新因,一作新园,字宝树,一字天怀,番禺(今广州)人。主飞来、长寿二寺。画梅有逸趣。尝有句云:“画不诗禅徒画匠,禅非诗画不流畅。必也诗兼书画禅,宗风今日谁提倡。”盖自赞也。常自署:“万里行脚僧,小浮山长,统理天下名山风月事,兼理仙鹤粮饷,不醒乡候。”著小浮山斋诗。见于《画家知希录》、《清画家诗史》、《剪淞阁随笔》、《大宝经幢馆笔记》。
徐璠(1529-1592),明朝中后期官员。内阁首辅徐阶的长子。徐璠生下来两岁时【1530】,母亲去世,父亲因为忤逆首辅张璁被贬福建延平。自幼孤苦,但是意志坚强,聪明好学,喜读书而尤熟于本朝典故,所以徐阶在政府,所具密揭及所答谕札,凡有关社稷大计者,必呼璠而计之。加意培训,冀图他日有栋梁之用。嘉靖末年回到故乡,大肆收敛土地,鱼肉一方。高拱执政,被发配充军,张居正执政后,取消判决。 
徐文华,字用先,号东崖。明嘉定州人。(今四川乐山人)“嘉定四谏”之一。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不久升任监察御史,巡按贵州。数进直言,不为所用。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被罢官为民,正德十六年(武宗死,世宗继位)起用为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以业绩德行卓异人朝任大理寺少卿。因直言上谏,两次停职。嘉靖六年被下狱,发配辽阳。逢大赦,病体难支,行至静海病故。穆宗时追认为左佥都御史。(唐长寿)
徐恪(1431—1503)明代官员。字公肃,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徐讷子。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弘治四年官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与湖广巡抚韩文易任,吏民泣送,遭诬,改南京工部侍郎。
强珍,字廷贵,沧州人。明朝中期大臣。成化二年进士。除泾县知县。请减额赋,民德之。擢御史。
明代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宿州知州,有政声。在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举进土,初任京师后军都督府经历(经历,官名,掌出纳文书)。性格耿介,不避权贵。刑部员外郎林俊因揭露恶僧继晓而遭迫害,张黻设法营救,因之被投进监狱,后又贬谪外地。
张鹏翀(1688~1745)清代画家。字天扉,一作天飞,号抑斋、南华山人、南华散仙,人谓之漆园散仙。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居嘉定(今属上海)。幼年多病,资性滞钝。十七岁时开悟,遍读经史,精通诗文绘画,才思敏捷,命题咏,可应声立就,时人比之为古代东方朔、苏轼。作画亦顷刻能尽数纸。爱佳山水,常裹粮往游。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曾以所作《经史法戒诗》《万寿圣德诗》《十慎箴》《春林淡霭图》《日长山静》画扇进献乾隆帝。帝亦曾以御画《松竹图》、御书“双清阁”匾额,以及笔砚、纱缎、绒貂之类赐之。在朝所进诗,及与诸同僚和者,不下数百篇。乾隆十年(1745),以省墓请假归乡,帝赐白金百两,御制五律一章,以宠其行,行至山东临清以病卒。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明成祖永乐年间中期的乡试举人,又人国学学习。宣宗宣德初年授官御史,被朝廷派往江西省任按察使,又曾去福建省过问囚犯讯察决狱的情况。因其办事公正廉洁,受到人们的称颂。
张曰韬(?-1524),字席珍,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他乃兼绾府县印,召父老与彬党格斗,由是常州以南诸府得安宁。世宗即位,召为御史,席书以中旨任命他为尚书。嘉靖三年(1524),争“大礼”受杖,犹上疏弹劾奸人陈洸罪,寻卒。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
张敷华(1439—1507),字公实,号介轩。江西安福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历任兵部郎中、浙江参政、布政使、刑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为官清正廉洁,被誉为“南都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