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图尔格(1596—1645)清初将领。满族。钮祜禄氏。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第八子。尚和硕公主为额驸,从太祖努尔哈赤南征北战,授轻车都尉。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皇太极即位。列位十六大臣。初隶镶白旗满洲,旋擢都统。以父功授子爵。天聪三年(1629),随皇太极伐明,破遵化,立战功。四年,以阿敏贝勒失永平,未能力谏劝阻,削世职,罢都统。五年三月,从围锦州,率护军战于锦州、松山(今辽宁省锦县西南)间,屡立战功。七月,晋吏部承政。随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城(今辽宁省锦县)。八年(1634)三月,略锦州。随皇太极略山西大同,与副都统劳萨率兵驻张古台河,以扼敌师。九年,率左翼兵从多尔衮贝勒招抚察哈尔,收降林丹汗子额哲。略明山西,屡败明援军。十月,以功擢一等男。清崇德元年(1636),复镶白旗都统。从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昌平、雄县。二年,因罪削职。八月,复都统。三年,从多尔衮入关伐明,夺青山关(今河北迁安县西北青山口)下四城。四年九月,改隶镶黄旗。五年(1640),随多尔衮围锦州,破松山,屡战皆捷,擢子爵,晋内大臣。六年,从阿济格大败明军于塔山(今辽宁省锦西县塔山),击退明总兵吴三桂、曹变蛟对两黄旗的进攻。继设伏于高桥(今辽宁省锦西县高桥镇),败吴三桂、王朴军。七年十月,与饶余贝勒阿巴泰伐明,转战山东,俘获明鲁王朱以海及乐陵、阳信、东原、安邱、滋阳诸王及各王府、宗室官等数千人。擢二等公。八年八月,皇太极逝世,与两黄旗大臣共拥立福临继位。顺治二年(1645),卒。九年,追谥忠义。雍正九年(1731),赐公爵,号果毅。(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额亦都(1562—1621)后金开国元勋。五大臣之一。满族。钮祜禄氏。世居长白山。阿陵阿巴颜孙,都灵阿巴图鲁子。童年,父母为仇人所害,匿邻人家,得免于难。年13,杀仇人,避居嘉木瑚(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姑母家。明万历八年(1580),归附努尔哈赤,深得信赖,隶满洲镶黄族。十一年(1583),从努尔哈赤讨尼堪外兰于图伦城,夺取色克济等城寨。十五年(1587),勇夺巴尔达城,以功赐号巴图鲁。击败萨克察人扰害,连克尼玛兰、章嘉、索尔瑚等城寨。追斩叛将嘉木瑚贝勒挥巴颜父子。二十一年(1593),从努尔哈赤激战于古勒山,败叶赫等九部联军。与理事大臣噶盖攻讷殷路,斩其首领搜稳、色克什,破佛多和山城。三十五年(1607),从贝勒巴雅喇,大臣费英东伐东海窝集部。三十八年(1610),收降窝集部路长康果理等人,抚定绥芬、那木都鲁、尼玛察、宁古塔四呼,攻取雅兰路,俘众万人。三十九年,与栋鄂额驸何和理等讨窝集部虎尔哈路,破扎库塔城(在珲春城西一百二十里)。后金天命元年(1616),与费英东、何和理、扈尔汉、安费扬古,为理政五大臣。二年,与安费扬古率兵攻取明花豹冲、马根丹诸堡。四年,从代善、皇太极等大破明军于吉林崖、萨尔浒山(今辽宁省抚顺市大火户水库东南隅)、尚间崖及阿布达里岗。灭叶赫部及辽沈等战役,皆功冠一时。先后擢一等内大臣,授一等子爵,总兵官,尚和硕公主为额驸。天命六年六月十四日,卒于辽阳。天聪元年(1627),追封宏(弘)毅公。配享太庙。(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扬古利(1572—1637)后金将领。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今属吉林省)。其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为族人所杀。其母归努尔哈赤。年十四,手刃杀父仇人,努尔哈赤妻以女,号额驸,隶满洲正黄旗。明万历二十一年 (1593年)征服朱舍里、讷殷二部。二十七年从克哈达,先登城,擒孟格布禄。三十五年往迎蜚悠城(今吉林珲春附 近)人。击败截击之乌拉部万余人。伐辉发,先入夺其城。四十年,讨乌拉,冒矢攻克金州城。次年,再攻乌拉,聚兵一隅疾攻拔之。天命四年(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中带伤冲杀,又攻克铁岭。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攻占沈阳、辽阳,俱陷阵先登。努尔哈赤嘉其屡战多受创,位亚八贝勒,统左翼兵,授一等总兵官。十年 (天启五年,1625年)追击来攻之明毛文龙兵,晋三等公。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从伐明,直逼北京,败满 桂兵于城北。八年(崇祯七年,1634年)晋超品公,位亚贝 勒。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年)与阿济格、阿巴泰等伐 明,克城十二座,五十八战皆胜。后又从皇太极征朝鲜。明年,阵亡,时年六十六。追封武勋王。(来源:中国古代军事大辞典, 1991-12)
周朝宗室。周的支族,武王之臣。或谓他为周文王庶子。因其采邑在召 (今陕西岐山西南),故世称召公、召伯或召康公。曾佐武王伐殷,建立周朝。武王封之于燕,他就成了燕国的始祖。初亦以长子就封国,自己则留京辅政。成王即位之初,周公摄政,他对此不满。经过周公的解释,才化解矛盾,转而支持周公东征平叛。继而周公以成王之命,派他营建并镇守东都。成王亲政后,召公为三公,任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 自陕县以西由召公主管,以东则由周公主管。《诗经》 中的 《周南》《召南》 就是歌咏这两个地区的事。召公治理召南之地,很得百姓爱戴。相传有次他下乡巡查,便在一棵棠梨树下判断刑狱,处理政事,从侯伯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处理,没有失误的。召公死后,人民思念他的政绩,想起棠梨树,不敢砍伐; 还写了 《甘棠》一诗来歌颂他。(来源:中国宫廷文化大辞典, 2006-02)
朱高炽(1378—1425)即明仁宗。明代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册为燕世子。朱棣起兵“靖难”,以世子守北平(今北京市)。永乐二年(1404),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北征时,即命为监国,裁决庶政,其弟高煦、高燧一再伺隙谗构,处境艰难。永乐二十二年,成祖崩于北征途中的榆木川,八月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洪熙元年(1425),但在位不足一年就去世。庙号仁宗,葬献陵。即位之前曾留心诗文,他的诗往往经过太子赞善徐善述润色,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认为其诗风格“绝似唐太宗”。著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生平事迹见《明史》卷八。(来源:中国文学大辞典, 1997-07)
释迦也失(1354—1435)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蔡贡塘人。*宗喀巴著名大弟子之一,是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开创者。早年为宗喀巴之司膳堪布,常随侍左右,以善学好问,颇得佛教要义。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宗喀巴因身染重病,命其代表赴阙。永乐十二年(1414),抵南京,获成祖隆重款待和厚赐。受命建寺,召募僧众,举行大法会,为成祖祝寿祈福,为帝授长寿灌顶。次年,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诰命。奉旨赴蒙古、五台山等地游历传法、建寺收徒。后返藏。成祖赐以写有成祖御制赞的赤字版《甘珠尔经》一百零八函,是为西藏今存最早的藏文雕版印刷品,现存色拉寺,被藏族视为珍宝。宣德九年(1434),应明宣宗之邀,二次赴内地,居于北京法渊寺,奉命讲经传法。其间增建了法渊寺佛殿、佛像,并赴蒙古、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建寺传教。五台山的圆照寺、青海民和灵藏寺均为其所建,是为内地首批黄教建筑。宣宗封其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次年返藏,卒于青海民和县转导乡转导村之佐莫卡。一说死于北京法渊寺,后移灵骨于青海佐莫卡。明帝敕建弘化寺于此。(来源: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1990-05)
费英东(1564—1620)后金勋臣、五大臣之一。满族。瓜尔佳氏。苏完部长索尔果子。世居苏完部(今吉林双阳县境内)。明万历十六年(1588),率部归附努尔哈赤,隶镶黄旗满洲。以骁勇善战著称,尚努尔哈赤孙女、褚英之女为额驸,擢一等大臣。对努尔哈赤忠心不二,姐夫兑泰巴颜欲叛,擒而诛之。二十六年(1598),与褚英率兵讨东海瓦尔喀部,收降安褚拉库路(今吉林省安图县西南部)20余屯寨。三十五年(1607),从舒尔哈齐贝勒往迎东海瓦尔喀斐悠城(今吉林省珲春县三家子高丽城村)新附民,于乌碣岩大败乌拉部阻截兵。从巴雅喇贝勒征东海窝集部,取赫席赫(今吉林省敦化县黑石屯)、佛讷赫(今吉林市西南五十里)托克索、鄂摩和苏鲁(今吉林省敦化县额穆)等路。三十九年(1611),与阿巴泰收抚乌尔固辰(前苏联东海滨省比金河流域)、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校县穆棱河附近)二路。四十一年,从努尔哈赤灭乌拉部。后金天命元年(1616),与扈尔汉、何和理、安费扬古、额亦都同授理政五大臣。三年,从太祖努尔哈赤破抚顺城,被誉为“万人敌”。四年,从努尔哈赤攻破叶赫城。又于萨尔浒山大败明军。30余年间,从努尔哈赤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擢一等总兵官世职,兼固山额真,一等大臣。五年,卒。天聪六年(1632),追封直义公。雍正九年(1731),赐号信勇。(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1995-12)
奕訢(1833—1898)清道光帝第六子。爱新觉罗氏。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元年(1851)封恭亲王。三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挺进直隶时,受命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和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全权大臣身份,留京主持议和,同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次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咸丰帝死于热河,子载淳嗣位。与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同谋发动祺祥政变,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总揽内政和外交。他与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相互呼应,鼓吹并推进洋务活动,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求强求富”,成为清廷中枢的洋务派首脑人物。同治四年(1865)因受慈禧太后猜忌,以其“信任亲戚,内廷召对时有不检”为由,“罢议政王及一切职任”。旋因外国公使干预和朝廷戚旧进谏,复掌管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势力从此削弱。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又被慈禧太后解职。二十年中日战起,复出任总理大臣、军机大臣,督办军务,主持战局。他热衷于乞求列强调停,支持割地赔款和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后,他声称“祖宗之法不可变”,反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授宗令,旋病死。遗著有《乐道堂诗钞》等。(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策棱(?—1750)又作策凌。清蒙古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忒氏。自幼从塔密尔移居京师。康熙四十五年(1706)娶圣祖第十女,授和硕额驸,归牧塔密尔。五十九年出师准噶尔,获胜,授札萨克。雍正二年(1724),驻阿尔泰,授副将军。次年,由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分出十九旗,建赛音诺颜部,命其主掌,自此喀尔喀始分四部。五年,偕内大臣伯四格赴楚库河,与俄罗斯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正式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九年,从顺承亲王锡保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大胜,封和硕亲王,授喀尔喀大札萨克。次年,击败准噶尔部小策零敦多布,赐号“超勇”,命筑塔密尔城居之。十一年,佩定边左副将军印进屯科布多。(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000-03)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皇帝之子,别名十三爷、允祥,满洲正蓝旗,封爵和硕怡亲王。胤祥辅助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朝时期,怡亲王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1730年,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谥号贤,令享太庙。因与雍正感情深厚,雍正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这成为清代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例子。(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