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明山东滕县人,字子善。国子监生。洪武间,授蔚州判官。改北平布政司都事。从燕王朱棣转战南北。永乐间历广西按察使,洪熙元年,升兵部侍郎。宣德间左迁山西参政。
张文谦(1216年-1283年) ,字仲谦,邢州沙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人,元代大臣,元初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元世祖忽必烈幕府重臣。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他在元初经济恢复发展、制订《授时历》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鲸,杭州人,就是他扳倒了权势熏天的冯保,阻止了张居正改革。后代冯保掌司礼监东厂。万历二十四年春,以诚联姻武清侯,擅作威福,降奉御,司香孝陵,籍其家,弟侄皆削职治罪。鲸性刚果,帝倚任之。最后充军而死。
崔敬,字伯恭,元朝大宁之惠州人。元朝兵部尚书,右丞相。通刑名法律之学。淮东、山南廉访司皆辟书吏。天历初,辟御史台察院书吏,历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遂升中书掾。
彝,字策铭,号寒溪,上海松江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河南学政,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二年云南乡试主考。着《华萼堂集》。
族名宋阳举,蒙古名宋蒙古歹,元朝水东草塘司(今贵州瓮安草塘)人。元靖江路总管宋阿重之孙。原世袭草塘平夷宣抚使司宣抚使。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从草塘迁居顺元城(今贵州省贵阳),任八番顺元等处沿边宣慰司同知。
王兆(约1580年前后在世)嘉靖壬辰(1532)选贡,任衢州学训导,升唐府教授。学博行雅,教洽于孚(教学协调,众人附和)。致休归居三十余年,淡泊娴静,闾里尊长者。工于诗,著有 《省斋稚稿》。
元稹(779~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贞元九年(793)以明两经擢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贞元十五年,初仕于河中府。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数年后,妻亡。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后得宰相裴□提拔为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劾奏不法官吏。为此得罪宦宫权贵。元和五年,宦官与元稹争宿驿舍正厅,击伤元稹,反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和六年,裴□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为时论所薄。元和十年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转虢州长史。这一时期作诗甚多,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元和十四年,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822),拜平章事、居相位三月。为依附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入为尚书左丞,又出为武昌军节度使,逝世于镇。元稹的创作,以诗的成就最大。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稹生前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之合集多种。其本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诔、论议等共 100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宋时只存60卷,有三种刻本:闽本(建本),宣和六年刘麟刻;蜀本,刻者不详;浙本(越本),乾道四年洪适据刘麟本复刻。明嘉靖三十一年,董氏曾据洪适本翻刻,《四部丛刊》又据董刻本影印。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另据杨循吉从陆士修借钞刊行影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 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可参看。
黄本(约1436-1488),字乔岳,号朂斋,江西乐安同富黄氏第17世,明正统元年前后生,成化元年乙酉以诗经中乡举,成化二年春登罗伦榜第。成化四年戊子秋,授湖广石首县尹,初令知县,抚民如子,莅政有方,时荆襄寇起,兵旅之费,多出郡邑,措置不覆,上下重之。三年,铨曹以巡抚、巡按、布按二司官杨璇等连章保奏,以清慎特擢为云南道监察御史。后奉敕往云南清理军政,疏核守监郑文奎不法事,权事汪直庇之。以道遇韦英失敬,遂为英鞭挞不可言。成化十三年夏四月,自云南、贵州清军刷卷还,汪直令韦瑛搜得象笏一,执送锦衣卫,诬本落职,问为民。部署台省,交章论究,不报。宏治初召还,未及赴任,卒于家。
高武兴王高普 ,字德广,平秦王高归彦兄归义之子也。性宽和有度量。九岁,归彦自河州俱入洛,神武高欢使与诸子同游处。天保初,封武兴郡王。武平二年,累迁司空。六年,为豫州道行台、尚书令。后主奔邺,就加太宰。周师逼,乃降。卒于长安。赠上开府、豫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