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服务

SPECIAL LITERATURE
历史人物
全部 政治人物 军事人物 文化人物 经济人物 艺术人物 科教人物 宗教人物 神话人物 其他类人物 八旗人物
全部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当代
1493—1549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元西夏人,居吴中,字启文。顺帝至正八年进士,授绍兴录事参军,迁池州录事。为人廉谨寡言笑。工诗文。有《启文集》。
1618——1683 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施鸿猷之孙。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提督山东学政,分守江西湖西道,主持河南乡试,充翰林院侍读。参加修纂《明史》。其文意朴气静,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有“宣城体”之称。著有《学余堂集》、《矩斋杂记》、《蠖斋诗话》等共八十余卷。康熙二十二年卒。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上蜀汉朝廷的文书刻意称颂蜀汉,以表明和解的诚意,重建两国关系。他在蜀汉表现出色,得蜀汉朝廷重视。回东吴后不久,被调进豫章的军队,事业上再无进展。孙权一方面介怀他出使蜀汉时称颂蜀汉,又嫌他声名太盛,恐怕张温不会尽忠地由他任用。当时正好碰上暨艳事件,暨艳是张温引荐的臣子,但他滥用职权,升迁评定等只看自己喜恶。事件被揭发后暨艳及同党徐彪都自杀。孙权见此,于是以张温与暨艳、徐彪等人多有来往而下罪张温,后更将张温发还到家乡吴郡。将军骆统曾上书为张温辩解,但孙权不理会。六年后,张温病逝。
孙继皋(1550-1610),字以德,号柏潭,江苏无锡人。其父孙雪窗是小儿痧痘科医生,母刘氏。七岁入塾,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历任经筵讲官、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转吏部侍郎等职。万历八年充任会试同考官时,提拔魏大中、顾宪成等。
塔海,字于祥,元世祖时,从土土哈,充任哈刺赤,元末定居盂县白水村。
[清]光一作元。字渊朗,归安(浙江湖州)人。应棻子,举人。山水不愧家学,得事外远致。画竹有烟飞翠滴之意。《墨香居画识》、《画传编韵》
吴定[清],字立人,一字维时,号稜翁,云南晋宁人,出生于1744年。
吴国伦(1524年2月25日—1593年7月21日) ,字明卿,号川楼、惟楚山人、南岳山人,汉族,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属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